天天看点

战国七雄们的终极命题:得河流者得天下!

战国七雄们的终极命题:得河流者得天下!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河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以及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有很多战争,都发生在河流附近。比如周武王的孟津之盟,比如宋襄公的泓水之役,晋文公的城濮之战,皆在河流附近发生,并以河流为名。这就是说,战争与河流密不可分。

一个国家的强大,跟河流分布密不可分。上古时代那些所谓盛世,大多发生在河流附近。比如黄帝、炎帝乃至后来的夏商周三代,皆源起于河流。炎黄有渭河,夏周有洛水,殷商有淇水。

河流密布的地方,大多拥有肥沃的土壤,作为农耕文明的夏商周三代,这样的地方对农业发展具有相当有利的作用。那些所谓苦寒之地,往往是河流稀缺之地,比如戎狄蛮夷,为什么要拼命的向中原进攻呢?因为中原有河流啊。

战国七雄们的终极命题:得河流者得天下!

春秋战国时代,举凡缺少河流资源的国家,则相对较弱。有丰富河流资源的国家,都会更为强大。比如燕国、魏国、韩国、赵国则相对弱,秦国、齐国、楚国则相对强。

燕国地处幽州之地,东起渤海,西至太行,向北达到草原,向南邻近齐国,中国两大流域体系,长江和黄河均不在燕国的疆界范围之内,可以说其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为“苦寒之地”。数百年间,燕国皆难称霸中原。

当年晋国独强之时,境内有渭水、汾河、洛河等河流,其间山河交叉,所谓表里山河,数百年间称霸诸侯,可分为韩赵魏而后,那些河流即支离破碎,三国各掌一块,防御体系更显稀松,终为秦国所破。

单要说三晋之魏国,占据黄河中游南北两岸,与韩国错处期间,但因占据部分崤函故地区域,数年之间还能与西方秦国平分秋色,还能与齐国“徐州相王”。魏国也尤其重视河流之事,还曾开设鸿沟,引黄河水灌溉良田。

战国七雄们的终极命题:得河流者得天下!

当时之列国往往在河流之地驻扎重兵,尤其是在吴越称霸之后,中原诸侯们更是认识到河流之重要性,不止魏国修筑鸿沟,齐国等国也都曾修筑沟渠。在农业上,蜿蜒的河流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河流的广泛分布更能够加强该国的军事防御体系。齐国就曾将长城之起点修筑在济水之畔,长城可防御,济水也可防御。

齐国是所谓“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的四塞之地,境内虽只有黄河、济水两大河系。但西部济水与长城相连,北边是黄河与渤海,南边泰山与沂水,齐国南北的燕国和鲁国,都无法与齐国对抗。西方又有河流与长城阻隔,齐国若非遇燕鲁之强,则能独自强大,不受西方强国之侵扰。

南方楚国则完全处于长江流域,长江为中国第一大河,在楚国之地分流众多,灌溉冲刷楚国土地上千年,这里河流不仅众多,湖泊也众多。后期楚国北上,还有淮、河、济水贯通其间,楚国大部分控制这些河流,便是掌握了重要生命线,而且更是不易于被彻底歼灭。即便秦攻破楚国都城后,楚国也还能几度迁徙,最后甚至灭亡秦王朝的军队,其中的核心力量也很多来自楚地。

战国七雄们的终极命题:得河流者得天下!

最后来说秦国,秦国不仅有崤山,更有黄河天险,后期渭水等河流皆为秦国控制,秦国在这些河流边界设置军事要塞,设置机动灵活的军事防御体系,遂成其强国。而秦国也尤其重视河流,秦国最先灭掉韩国的原因,其实正是因为韩国与秦国以渭水相连,攻灭韩国则贯通渭水两岸,更利于秦国对外发展。

秦国后来攻打楚国、魏国等国,常有挖掘沟渠攻破城池,如水淹大梁、水淹鄢城,几十万大军即丧身其中。可见秦国对河流之作用,研究的相当透彻。河流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可以这么讲,得河流者得天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