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推恩令最主要能夠成功的原因無非二點,一是這道指令是皇帝下發的聖旨必須執行,這是常理;其二就是推恩令讓諸侯王不得不得不執行,要是不執行自己的兒子們絕對不會答應的,特别是次子等非嫡長子的孩子。正是因為這個推恩令,使得這些原本沒有機會得到分封土地和财富的兒子也有了這樣的機會,那麼他們肯定是會積極響應和執行朝廷的指令的,畢竟能拿到一部分财富和權力,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諸侯王們也知道這條指令的真真正意義所在,就是為了削弱諸侯王的權力,使得朝廷一家獨大,讓任何地方的諸侯都沒有機會能夠挑戰中央,進而影響統治的穩定。如果他不這麼做,那麼必将和兒子們之間關系惡化,影響家庭團結,甚至有可能會被舉報到朝廷,那就得不償失了,最終隻能無可奈何地執行這道指令。下面我将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推恩令的情況
根據目前的史書記載,在漢代開創的初期,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都是由嫡長子單獨繼承的,其他孩子是得不到任何封地的。後來随着時間的發展,各地諸侯國面積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且還下轄有一定數量的軍隊,是以嚴重威脅着朝廷的統治,後來也爆發了七國之亂,這種情況越來越被統治者所不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元前127年,當時的皇帝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關于削弱諸侯國實力的建議,頒行了“推恩令”。而所謂的推恩令内容主要是:規定諸侯王除了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的庶子在原封國内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原來諸侯王的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其領土的面積和地位相當于縣。
這道指令實施以後,很好地解決了之前一直威脅中央的諸侯國問題,因為這些諸侯國的土地越分越小,後來達到了百十個諸侯國。這些結果使得之後的諸侯國再也無力與中央抗衡,中央集權得到有力的鞏固。這使得諸侯王國在名義上沒有被進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諸侯王進行武裝反抗的可能。即使有諸侯王敢擁兵自重進行叛亂,也很快能被平息,因為其整體實力是無法和朝廷對抗的。推恩令的實施結果,使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問題,一步解決了。
推恩令順利實施的原因
漢武帝的推恩令能夠順利實施的主要原因還是利用了地方諸侯兒子之間的沖突以及諸侯王本身的情況。當初按照規定諸侯王的位置和封地隻能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兒子隻能另謀出路,這使得很多次子等沒有繼承權的兒子心中很不滿,也使得諸侯王家庭内沖突重重。
而推恩令的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非嫡長子的兒子也都擁有了繼承權,即使自己隻能分到其中的一部分,那也比什麼都沒有好多了。是以諸侯王的兒子們是極其歡迎這條指令的,當然嫡長子可能不滿,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不是所有的嫡長子,諸侯王都喜歡的,有的人更喜歡自己的次子或者三子,想給他們一些封地讓他們過得更好,但是苦于之前的規定沒有辦法,現在推恩令下了,正好可以這麼辦理的,把自己封地分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讓大家人人都有機會獲得。
倘若諸侯王不願意執行,那麼将背負罪名和家庭内孩子的抵觸,他們有機會通過這道指令獲得封地和财物的,自己的父親卻不願意這麼做,那會激化沖突,是以諸侯王們知道朝廷的用意所在也不得不這麼做了。
綜上所述,在漢代實行的推恩令很好地解決了之前一直困擾朝廷的地方尾大不掉的情況,使得諸侯王們的實力逐漸削弱,最終無法對抗朝廷,穩定了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