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吳蜀山川一水通,荊襄偏據地圖雄。雲長千載英魂在,江左誰令數阿蒙。”——《三國志蜀書二首 其二 關羽》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關羽是家喻戶曉的一位名将,在中國曆史上名将無數,但唯一能與“文聖”孔子相提并論的便隻有“武聖”關羽了。無論是曆史記載中的關羽,還是演義傳說中的關羽都堪稱神勇無敵義薄雲天,然而英雄亦有遲暮之時。

公元220年,關羽敗走麥城後,被東吳所擒,被無情的殺害。孫權還命人砍下了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将關羽的首級安葬在了洛陽,并建廟祭祀,也就是今日我們所祭拜的“關林”。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其實“關林”這個稱謂是經過很長的曆史演變而來的,一般來說最高規格的墓葬也隻能稱之為“陵”,比如說清朝的皇家墓葬群“定東陵”,還有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安葬之處“孝陵”等等。

明朝嘉靖十年時,關羽墓進行了擴建始稱“關陵”,享有了帝王級的殊榮。而到康熙五年時,關羽被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簡稱為“關林”,是以“關帝陵”也被改為了“關林”這堪稱是無上的殊榮了。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在關羽之前,墓葬能夠稱“林”的便是孔子了,“林”之說甚至也是從孔子開始的。在孔子死後,其位址為孔子守陵,為了紀念孔子他們在孔子的墓地周圍種了很多樹,久而久之這些樹蔚然成林,是以便有了“孔林”之說,象征着香火永傳不息,繁榮永盛。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關林,是中國唯一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建築,不過關林是在漢代關廟的基礎上擴建的,萬曆二十年(1592年),明朝決定擴建關羽廟至200餘畝的大殿,在寺廟建成後,萬曆三十三(1605年)年敕封了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關聖帝君”。

到了清朝,同樣受到重視。不僅更名為了“關林”,而且廟堂整體都有很大的修繕,比如說在關林的門額“威揚六合”是慈禧太後親自所寫。還有禮拜關羽銅像大殿的面額則是由乾隆皇帝親筆所提。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然而在1979年的時候,洛陽下了一場暴雨,引起了小面積的洪水。位于偃師市佃莊鎮東一個名叫關莊村的地方,被洪水所淹沒。關莊村原先叫潘凹村,正因為關帝陵的修建才改叫“關莊村”的。

在洪水暴發後,有一座埋葬了千年的古墓被洪水沖開,在洪水褪去後專家們前往檢視,在墓中發現了一物,令專家們大呼不可能。

一場大雨沖開關羽墓,墓中出土一物,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

這個墓葬遭到過盜掘,不過還是有很多東西遺留了下來。在墓葬中,專家發現了一個頭骨,身邊還有兩個虎頭牌。這讓專家不由猜測,這座被沖開的墓葬才是最早期關羽的葬身之所。專家們通過打聽,在關莊村有一塊石碑。上面刻畫“關羽之墓”的字樣。很顯然,這才是真正的關羽的墓葬,專家直呼:“我們拜錯了1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