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四野是解放戰争時期我軍四大主力之一,其中出現了很多的名将,但是在其中,有這樣的一位,當時他參軍的時候,鬼子還沒有投降,16歲的他去了膠東參軍,成為了許世友帳下的兵,之後幾經輾轉,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他又成為了許世友的兵,兩人在廣州軍區共事多年,嚴格的說,他是許世友帶出來的。

抗戰勝利後,當時山東兵力大部分去了東北地區,就這樣他成為了四野的兵,這個小兵就是張萬年,在東北野戰軍中,張萬年是36團的一個排長,排長是一個基層軍官,打仗的時候沖在前面,撤退的時候留在後面,就是這樣,張萬年從一個沒有根基的人一步步成為了後倆的軍委副主席,副國級人物。
1947年的秋季攻勢中,19歲的張萬年帶着自己排的士兵,擔任突擊任務,而這次戰鬥中,因為沖在最前面,張萬年被子彈打中,差點犧牲,建國之後,張萬年參加了廣東剿匪,抗美援朝等戰争,不管是哪一場戰争,張萬年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張萬年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和戰士們混在一起。
當時一個老師長說過,當團長的時候,你在機關中根本找不到他,需要去連隊中找他,等找到他的時候,他卻和士兵們一起訓練。張萬年當師長的時候,當時一個士兵的耳朵凍傷了,他就立刻召開會議,解決了戰士們的問題,他甚至還親自對士兵們寫自白書與悔過書,承認自己的疏忽導緻了士兵凍傷耳朵。
1996年當時已經是軍委副主席的張萬年在山西視察的時候,得知一個戰士出家當了和尚,其他人在笑的時候,張萬年卻笑不出來,于是他親自上五台山找到了那位士兵,親自問原因才知道士兵當時在部隊中受了委屈,張萬年回去之後立刻找到那位士兵所在的連隊上司,親自詢問,最後讓那位連長親自把士兵找回來。
張萬年将軍愛兵如子,他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抗日。解放、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張萬年将軍可以說是身經百戰了,為祖國立下了赫赫功勞,2015年的時候張萬年将軍去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