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桐城文韻(曆史文化名城)

桐城文韻(曆史文化名城)

圖:桐城龍眠河廊橋。 圖:桐城文廟。 圖:桐城曆史城區中的文廟和六尺巷示意圖。 圖:桐城六尺巷。 圖:技師對景泰藍藝術品進行二次點藍。 圖、圖、圖、圖由桐城市委宣傳部提供,圖為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桐城文韻(曆史文化名城)

桐城孔城老街俯瞰。孔城老街全長2.2公裡,是安徽最長也是儲存最完整的古街之一。 圖檔由桐城市委宣傳部提供

2021年11月12日,國務院批複同意将安徽省桐城市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桐城成為我國第138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

桐城不大,但商業文教繁盛一時。明清時期,桐城湧現出衆多傑出人物,其學術成就和文化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力,桐城遂以“文都”著稱。“桐城派”“六尺巷”是這座古城鮮明的标簽。

桐城,“因地宜桐”而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改為桐城縣,此後1200餘年名稱一直未改。

桐城古城的中心,是文廟。

桐城文廟,始建于元延祐年間,元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初年遷建于桐城市廣場北端,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桐城文化底蘊深厚,尤其在明清時期,人才荟萃,在哲學、散文、詩、畫、教育等許多領域都有輝煌建樹。

清代初期,桐城人方苞、劉大櫆、姚鼐在文學創作領域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并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問世,桐城派逐漸形成,方、劉、姚三人被尊為桐城派三祖。

“桐城處于江淮之間的皖江文化圈,雖然建築局部受徽派建築影響,但在平面格局、構架形制、細部裝飾等方面獨具特色,總體呈現樸素簡潔的風貌特征。”桐城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立新介紹。

古城東大街、北大街、勝利街、南大街等傳統街區充分展現了這種特色。這些貫穿曆史城區的主幹街巷,兩側建築多為前店後住形式。在主要街巷内部,則分布以居住為主的世家大屋,與傳統商業街共同構成桐城明清至民國時期傳統城市風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東大街和北大街。

東大街坐落在縣城東郊外,東西走向,麻條石橫鋪街道。街面呈微弧形,街區内有街巷11條,長短不一,縱橫交織。東大街兩側古民居曆史建築有34處。

北大街原為古城内東祚門至西成門橫向主街。街區内有作為古城橫軸線東段的北大街及北後街等曆史街巷。北大街目前保留有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市級文物保護機關等23處曆史建築,類别豐富,體量宏大。

到桐城,跨不過“六尺巷”。

相傳,清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吳姓人家相鄰,吳姓蓋房欲占張家的地,雙方發生糾紛,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難以定奪。家人于是給在京城做官的張英寫信求助,張英回書中有“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之句。張英家人豁然開朗,主動退讓三尺地,吳家獲悉後,也讓出了三尺地,成就了“六尺巷”的傳世佳話。

張英次子就是張廷玉。張廷玉曆事三朝,居官五十年。張氏父子俱累官大學士,世人稱之為“父子雙宰相”,一時傳為美談。

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儲存了城市的曆史和文脈,李立新對此深以為然。“我們通過豎立辨別、标牌、古城地圖等形式,标記展現桐城文化的山水格局和曆史環境要素,嚴格控制古城核心保護區和曆史風貌區的建設高度及曆史街道走向等。”

近幾年來,桐城市為做好曆史文化街區保護,完成4片省級曆史文化街區的劃定,設立曆史文化街區保護牌8處;普查公布、建檔挂牌、落實保護措施曆史建築206處;配齊配強19名專職網格管理者,健全巡查保護機制,管理觸角更精細。

為了進一步保護桐城的曆史文化,近年來,桐城重點梳理了“桐城派”的發展曆史,挖掘對應的時空節點,通過雕塑、獨幕喜劇、街頭公園和博物館等形式講述“桐城派”文化,突出“桐城派”這一重要的曆史文化記憶;原址複建了“七省通衢坊”“鳳儀坊”等一批曆史地标性建築;投入1500萬元,集中整治文廟周邊風貌;籌資4億元,用于曆史地段六尺巷風貌恢複工程;建成開放了國家三級博物館“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将其作為桐城優秀傳統文化集中展示區。

“未來,我們要繼續講好桐城故事,創新發展模式,提升城市活力。對文保機關、曆史建築等物質遺存進行活化利用,逐漸擴大文物和曆史建築的利用範圍,設計多種活化改造路徑,拓展使用功能,創新利用模式,滿足社會需求。”李立新說。

桐城非遺

桐城市文化興盛,非遺衆多。

桐城歌是桐城的地方民歌,有很強的文學與藝術性,對不少地域的民歌起到了範本借鑒的作用。桐城歌曾影響了黃梅戲的形成和發展,也對桐城文人的辭賦創作産生了很大影響。2008年,桐城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鑄胎掐絲琺琅制作技藝,以銅質鑄胎為體,經過掐絲、點琅、磨琅、鎏金等工序,最終形成器型高雅、紋飾精美的藝術品。然而,明末之後的鑄胎掐絲琺琅器基本已經絕迹。桐城的鑄胎掐絲琺琅制作技藝在繼承景泰藍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複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14年被列入安徽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3日 06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