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作者:初衣勝雪

臘月大氣詩詞五首賞讀:今朝臘月春意動,已就長日辭長夜

公曆正是新年開始,但是傳統的農曆,正準備迎來浩大隆重的歲暮十二月。作為中國人是有福氣的,公曆是以太陽的運作作為年曆的開始,公曆的一月一日,和時節同步慶祝太陽的回歸。

而農曆是以月亮運作的周期為主要坐标,農曆的十二月,更是傳統的歲暮,以盛大隆重歡快的禮儀和心情,告别過往,迎接農曆傳統的新年。

農曆的十二月是傳統中國一年重要的時段,常用的名稱就是臘月。

臘月何以稱臘月呢?

一,上古之時,此時是黃河流域天寒地凍之時,是集體圍獵的時段。臘通獵。

二,此時的動物肉,經過寒冷風幹,便于貯藏和祭祀,而貯藏祭祀又是十二月重要的項目,天子要将獵殺的肉類祭祀天地祖先,這是傳統的祭祀大禮。

三,也有說,天子祭祀的時候還要點上最巨大的蠟燭,周朝的蠟燭是稀罕物,來自于南越白蠟樹。但是也肯定是有臘祭的傳統,才有蠟燭的使用,是以這種說法隻是臘月的一種補充。

四,在長期的生活中,冬天貯備腌制肉類成為傳統,臘肉以其獨特的風味流傳至今。而臘肉經過腌制風幹後,形成獨特的半透明的光澤,臘也成為一個形容詞和定語,比如像臘一樣半透明的東西,臘紙,臘凍,臘梅(蠟梅)。

五,最常見最悠久,就是将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那冰天雪地,半透明的狀态,和臘也混合成生存生活體驗的特殊感覺。

讓我們看看古典詩詞裡,對農曆十二月和臘月的大氣描寫。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玉燭年行盡,銅史漏猶長。

池冷凝宵凍,庭寒積曙霜。

蘭心未動色,梅館欲含芳。

裴回臨歲晚,顧步伫春光。”[唐]李峤《十二月奉教作》

李峤,中唐宰相。在唐朝宮廷,就已經有迎接臘月的習慣。皇帝聚集大臣,開展迎臘活動,對于月令進行吟詠。要求符合月令特征,又符合當時的環境狀态,以表達祝福和情懷。

玉燭,是指的一種溫潤明和的氣息,仿佛天地都被這樣的光芒籠罩,這本是道家語,用在盛行道教的唐朝和宮廷,肯定是說唐朝皇帝的統治。

但是年關将近的臘月,在宮廷裡,肯定是處處燭火。

是以這開頭就雙關大氣。

皇帝德政之下,玉燭光潤,又是一年将要到達盡頭。

聽,那表示時間的銅漏邊,銅人守護,此時的夜晚,還如夜漏一樣漫長。那麼隻有在宮廷當中,才有巨大的銅人銅漏,銅史,是專門指的最進階别的銅鑄人物,又是指的宮廷天文氣象官員。

這表達的是隻有皇帝和宮廷,才能決定人間的時間的運作。

此時的宮廷,仍舊是處在天寒地凍當中,玉宇瓊樓,銀裝素裹,那池塘的水在夜晚結冰,台階上寒冷,堆積着夜雪,在早上的太陽裡放着光。

實際這側寫了宮廷如同天界之冰雪美。

但是又有特殊的人間氣息。那蘭草埋在雪中,還沒有發芽,但是宮廷的梅花已經含苞待放。

我在這裡和皇帝一起停留,就是要感受冬去春來的交替時光。

迎臘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迎接春天。

這首詩是宮廷禦制詩,典雅大氣,落腳在春光上,想必會詩文的皇帝看了,也會天顔一笑吧。皇宮各種繁瑣的活動,也是為了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

依稀和氣解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唐朝李賀的《十二月》

李賀雖然沒有做過唐朝的高官,且早逝,但是他有天才的聰慧和敏感,對于自然氣息的那種感受和提煉有着别人很難達到的高度和深度,被稱為鬼才。

那麼他是如何描寫十二月的呢?

十二月的太陽,那太陽光如腳,淡淡地走過天地,那光線是溫潤帶着金紅的美。

同樣這句話可以形容十二月的朝陽和落日,因為此時光線不強烈,人們常常可以看到升起和落山時,那種紅而圓潤。

此時仍舊是霜雪嚴寒,你看那樹枝上依然是玉樹瓊花,冰霜不化。

在這冰雪當中,太陽從桂枝的間隙中下墜。這裡用桂枝,是桂樹常青,又暗有一種仙意。因為仙人之山多桂樹,而天邊雲山,想必也有桂樹吧。

這裡有着多重意象之美,李商隐最喜歡李賀,想必李商隐那些朦胧多歧的詩句也是從李賀詩中找到了激射的靈感。

依稀有溫和的氣息,慢慢消解着冬天的嚴寒。

最後一句看似平淡,卻分外奇麗。

此時,十二月到來,那是向着太陽行走,白天已經開始變長,晚上不再那麼漫長。

所有的一切都在緊跟太陽,告辭了夜之漫長。

一種表面淡薄寒冷,但是掩蓋不住的明麗地向着春天和陽光的行走。

這是李賀的十二月,清朗大氣,且又有哲理,又有感情。

誰不願意告别漫漫寒冷的長夜呢,跟着太陽吧!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唐朝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

53歲的杜甫安史之亂後進入四川,在四川雲安縣,就是現在雲陽縣住了半年,跨越冬春兩季。

雲陽縣地處三峽兩岸,風景秀麗。清麗、古樸。杜甫因為風濕 消渴,還有肺病,在這座臨水的小縣城養病。處江湖之遠未忘朝堂之心。

這臘月來臨,春意浮動在山川草木之間,那穿過雲安的峽江真是可愛啊。

千萬别以為唐詩中的可憐是一種悲傷憐憫,可憐是可愛,可以激發那種讓人歡喜的柔情。

雲陽縣的江水,那是青藍碧綠,舒緩美麗得不像人間啊。

那天上的大雁清亮地叫了一聲,仰頭去看,那大雁在晴空上飛過,你是去哪裡傳書?

那清江之上,一艘百丈的大船,正在逆水航行,但是在這樣碧綠寬闊的水面,隻讓人覺得一種安甯,這是誰家的船,回家過年?

可以看到這樣明麗的景色,杜甫心情大好。

身邊梅花開了,往往梅花開時,杜甫會傷懷,但是今天和風麗日,臘月第一天,他心情明快,因為還有一種山地的樹木,也在開花,那是楸樹,楸樹比梅花高大,且這裡地氣和暖,那美麗的楸樹花在藍天下,輕盈明麗。

楸樹在唐朝往往是驿站行道樹,這裡楸樹開花,難道不是預兆杜甫快回鄉了嗎?

杜甫雖然病着,卻生出豪情壯志,他曾經官拜左拾遺,在唐肅宗的明光殿,為君王起草诏書檔案,人人羨慕,雖然是在戰亂時期,但是是他一生的高光時刻。

此時如此美好的臘月,多病的他,仍舊在病痛纏綿中,生出豪情和希望,我什麼時候,能夠再回到長安,再為君王和國家做事呢?

身困江湖,而心在朝堂。這是亂世,不是太平世界,就算杜甫能夠獲得朝廷啟用,那也不是什麼富貴榮華在等着他。是以這是他的愛國之心,想輔佐皇帝戡亂,還天下太平。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臘月年光如激浪。凍雲欲折寒根向。

謝女雪詩真絕唱。

無比況。長堤柳絮飛來往。

便好開尊誇酒量。酒闌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

休怅望。瑤林即日堪尋訪。”宋朝歐陽修《漁家傲·臘月年光如激浪》

宋朝歐陽修的漁家傲,以每月兩首來描寫月令,這是十二月的其中一首,大氣豪放,深沉又明快。

到了臘月,接近一年将過去,你分明感覺歲月如同波浪洶湧。這句詩很震撼,是這個道理,越到年尾,事情越多,國家層面的祭祀,家庭層面的祭祖忙年,忙碌應該是這個月的主題,而正是這種忙碌之中,你分明會感覺時間短暫,時光如浪,澎湃穿越你就過去了。

此時往往天上會有彤雲密布,降下瑞雪。

謝道韫說,雪花如柳絮飛揚啊。

在紛紛揚揚的雪花當中,你踏上長堤送别,雪花如柳絮,寒冷加歲暮,是該歡喜還是憂傷?

恐怕憂傷會多點。

但是歐陽修卻另外有化解的方式,來來,一起在大雪中喝場好酒,我們一起溫暖叙舊,不要讓那些絲竹柔婉的歌聲,勾起我們的離别之情。

因為再美的音樂,曲調一慢,都會讓人傷感。

傷感什麼呢,青春歲月,一下子都過去了,仿佛一個炮仗,放過就沒。當然這裡的一饷,不是聲響,是一頓飯的功夫。但是感覺也差不多,過着過着青春就沒了,說着說着一年就快過去了,真是傷感。

但是歐陽修卻認清這個現實後,有了對付流年傷感的方法,大家不要傷感地回望了。這不下雪嗎?

雖然雪裡分别,那也不是生離死别啊,等雪停了,我們多遠都一起踏雪尋梅。

對于流年歲月,還有梅花啊,歲歲寒花,屹立不倒。

挽留不住歲月,但咱們還有友誼還有梅花精神是不是?

是以這首詞,有深沉有大氣,有傷感有溫暖,有人生的無可奈何,但是也有堅定和安慰,慷慨豪放,不失為臘月佳作。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東風吹鬥柄,暖律變嚴凝。

草色迷殘燒,溪流帶斷冰。

兒書春日牓,女翦上元燈。

莫笑蒲龛睡,山翁怯歲增。“宋陸遊《十二月一日》

宋朝陸遊的這首,就格外舒緩田園,以細節入手描寫鄉村臘月。

那東風吹動着天上的北鬥星,溫暖的上天的音樂代替了嚴寒沉重。這是春天來了。

在秋冬燒痕的土地上,有小草怯怯萌生,仿佛還猶豫是不是走錯了季節?而溪流化凍,流水間,帶着殘冰。

讀書的男孩子此時在學着寫春聯,那年關門扉的對聯和福字,都會出自他的手,是以他正專注練字和做詩了。

那女孩子正興緻勃勃地做手工,因為過年的燈籠,元宵節的花燈,都是她的傑作。

不要笑話我到現在都不清理家裡的蒲團,祭祀用的各種東西。

不要笑話我在别人忙年的時候,老是睡覺。

我是怕着又一年過去,我又增加了一歲啊。

實際陸遊這是調侃自己,他哪裡就不勤快?隻是年關将盡,兒女忙年,他難免在幸福中有着流年如水的感慨。

這家鄉臘月裡的祥和喜慶,也被他寫得細膩清新動人。

臘月明麗大氣詩詞五首:臘月年光如激浪,要取楸花媚遠天

臘月到了,也留下你的感想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