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開年幹了這碗“雞湯”

作者:心若芳菲

開年第一天,喝點“雞湯”,我要開始立flag了。

最初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的時候,我腦子裡第一閃現的就是“哦,又是一本毒雞湯”,然後就去尋覓其他覺得可以“充實”自己的“雜糧”。再次看到這本書時,因為作者,張德芬老師,聽過張老師是心靈領域的人物,然後抱着“喝點毒雞湯也沒關系”的心态開始閱讀。由對“心想事成功夫”的不屑,到被文中一點一點心理學内容的折服,開始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等方面。

分享第一個觀點:凡是你關注的,一定會因為你聚焦的能量而擴大、增強。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更加地持續。

有同僚畢業以後工作十年,脫産讀研,畢業後就職于一家更大更好的機關。那你估計會說,這肯定是個男的,不用生育、照顧孩子等瑣碎的事情,隻為追求夢想就可以了。女人也可以,相對更辛苦些,聽一個朋友講,他同門師姐就是進了副高職稱後脫産讀研的。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東西,凡是你關注的,一定會因為你聚焦的能量擴大、增強而獲得更好的結果。追求夢想的路上雖然艱辛,但是并不孤單。

就像是墨菲定律的心理效應,如果壞事情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有多小,它總是會發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國小時候忘記背課文的那個上午,心裡想着不要提問我,偏偏老師叫了你的名字。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年的考研,總想着考研時候不能感冒啊、作息規律不能失眠啊,然後失眠、頭腦、腦脹、感冒......害怕失敗、抗拒失敗,那你可能因某一方面考慮不周失敗而導緻精神崩潰。重要的是朝着你的關注點,你的目标去努力,可以接受失敗然後接着堅強,繼續踏上征程去奮鬥。

第二個觀點:覺察自己的感受

思想會決定你的頻率,而情緒則會告訴你,你是位于什麼樣的頻率上。好的思想和正面的情緒,它們的振動頻率是很高的,你把它們散發到宇宙之後,它們就會吸引振動頻率相同的正面的人、事、物來到你的身邊,反之亦然。

文中阿南在跟樹交流的時候就已經體會到了。當他想到自己前途茫茫,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完成任務回家的時候,自己就覺得烏雲壓頂、沉重不堪。接着情緒就很不好,而且他感覺那棵“愁苦樹”好像還會回應他,讓他萌生更多悲觀、負面的思想。而當他改變自己的思想,想到了一些美好的事物的時候,身體自然覺得輕盈,心情愉快,跟“歡樂樹”在一起甚至有飄飄然的感覺。可是,這兩棵樹原來是一模一樣的啊,它的名字,還有它後來反應回來的情緒頻率,可都是我們自己加上去的呀!原來我們的思想這麼有力量,這麼重要。他就隻是沉浸在當時的那種情緒當中,絲毫沒有想過要“往内看”,去體察一下,在那一刻當中,自己内在的感受是什麼。他完全與當時的情緒認同,因而迷失了自己。

是以,情緒,或是感受,就是我們探索自己有沒有散發正面能量的最好工具。而且,負面的感覺和負面的思想是孿生兄弟,在想美好的事物的時候,你的感覺不可能會糟糕。同樣的,你感覺良好的時候,想的不可能是負面的思想。

一直有堅持看書的習慣,但是隻是一味地“輸入”,就像是吃飯一樣,食物很多,喜愛的不喜的全都入肚,沒有“輸出”,就像是食物沒有消化吸收,吸收了食物營養成分,身體可以發育成長,書籍呢,隻有經過思考,通過“輸出”與人交流,才會滋養“精神和心靈”。

新的一年,我的flag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然後寫寫讀後感。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心若芳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