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李衛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錢換來的官職

因為影視劇而大火的著名官員李衛

真實曆史上的李衛雖然也是一個名人,但是想要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咖位明顯不夠,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李衛竟然憑借兩部電視劇成為清朝時期著名的大臣,當真是不得不服。

讓李衛大火的這兩部電視劇,一部是《雍正王朝》,另一部是《李衛當官》,《雍正王朝》堪稱中國曆史古裝劇的神劇,在這部劇中,廣為人知的雍正帝、年羹堯等人都是曆史上的名人,再火一波也無可厚非,李衛卻能夠成為一個大IP當真是想不到的。

于是乎,在《雍正王朝》大火後不久,另一部劇《李衛當官》就應運而生了,為了給自己增加流量,《李衛當官》中還大量啟用了《雍正王朝》中的很多演員,讓人以為這就是一夥人拍的。

最後《李衛當官》确實火了,人們還以為這是曆史上真實的李衛形象。

曆史上的李衛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錢換來的官職

有意思的是,還真有人能影視劇中的段子當曆史,《李衛當官》中有一個叫唐文堯的官員,因為奉公廉潔被雍正破格提拔為兩江總督,然而唐文堯上任之後生活腐化,竟然用人參燒白菜,據說是因為人參燒出來的白菜能夠有效去除白菜的土腥味,結果雍正就派李衛去查唐文堯,最後将其滿門抄斬,在瘋狂的網文當中,唐文堯被當作曆史存在的人物,被人們大書特書。

實際上,曆史上壓根就沒有唐文堯,這個劇情最早也是采自《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吃白菜隻吃白菜芯的故事。

因為《李衛當官》的編劇是《雍正王朝》劇組中的策劃,兩個劇組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正因為如此,在兩部劇中劇情有諸多相似之處,出場都是雍正在康熙年間到江南處理案件時結識李衛,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和坎兒是乞丐,雍正到江南公幹的時候将其當作家奴帶回王府,在《李衛當官》中,更是以戲說的方式講述李衛假扮欽差大臣而後來當官的故事。

曆史上的李衛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錢換來的官職

曆史上真實的李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實際上,李衛并非是《雍正王朝》在中的乞丐出身,也并非是《李衛當官》中的街頭小混混,曆史上的李衛家裡也是富庶人家。

真實的李衛是江蘇徐州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小的時候的确不喜歡讀書,也沒有什麼文化,後來也沒有走上科舉之路,最後能當上官還是家裡花錢給捐的官。

在古代買官是很正常的,最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可以買官了,到了清朝時期形成固定的捐納制度,将其當作科舉之外重要的補官方式,當然,這并不是說明隻要有錢就可以什麼人都當官,想買什麼官就買什麼官。而是設立一系列的标準,隻能買到一些虛職的官員。

在清朝都崇尚科舉取士,大部分靠捐納出身的官員都不受待見,買的官也就是過過官瘾。

李衛的家裡能夠出錢給他買官,可見其家庭條件還算可以,然而李衛碰上雍正,給了他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曆史上的李衛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錢換來的官職

雍正選拔官員主要有兩個标準,一個是實幹,另一個是清廉,李衛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隻是捐了一個員外郎,因為做事不拘一格,勇于任事,敢于辦事被雍正所賞識。

得到雍正賞識的李衛仕途一番風順,沒有過幾年就從員外郎,雍正繼位之初任命李衛為直隸驿傳道,後來改任雲南鹽驿道,雍正二年升任為布政使,掌管一省錢糧賦稅和鹽務。

雍正三年提拔其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兼任兩浙鹽政使,雍正五年升任浙江總督,成為名副其實的地方大員。雍正七年加兵部尚書,雍正十年署理刑部尚書,授予直隸總督。

因為政績突出,曾經被雍正稱為“模範督撫”,以捐納出身的李衛有如此成就,在整個清朝時期大概也隻有李衛一人。

在雍正一朝順風順水的李衛,到了乾隆朝就開始吃閉門羹了,被乾隆給冷處理了,乾隆三年郁郁不得志的李衛,年僅五十一歲就去世了。

曆史上的李衛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錢換來的官職

關于李衛的身後事,還有一番波折,李衛死的時候,乾隆對其還算肯定,乾隆五年的時候評價李衛:“才優幹練,實心辦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無所瞻顧”。

然而到了後期,乾隆對李衛的印象就大為轉變,乾隆南巡的時候,看到有人在廟中祭拜李衛,就讓人把李衛的神像給毀了,并且表示:''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讬名立廟,甚為可異!''

到乾隆四十五年,召開清政府最進階别的史學人物評價大會,将大部分有争議的明清人物逐個點評分析,乾隆直言李衛:“并非公正純臣,其在浙江亦無甚功德于民,并聞其仰藉皇考恩眷較優,頗多任性驕縱之處”,甚至還說李衛若還在世,必将其定罪究治。

李衛可以說是把腦袋别褲裆上給雍正帝賣了一輩子命,得罪了很多人,也沒有貪多少錢,但是乾隆卻都不看在眼裡,我就不明白乾隆的三觀是有多扭曲,反正别人說好的人,乾隆都要駁斥一頓。

曆史上的李衛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錢換來的官職

乾隆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看名書名畫,不但喜歡看,看完還喜歡加評語,加完評語還喜歡蓋他的印章,據說乾隆是以毀了很多作品。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習慣,對待曆史人物也喜歡點評一番,曆史上争議較大的,諸如袁崇煥、鳌拜、吳三桂等人,乾隆都要給你評價一番也是沒誰了。

其實,乾隆要是活在當代絕筆是一個牛叉的自媒體大神,創作量還極其豐富,我點評曆史人物那純粹找不到工作,隻能在家裡碼字賺點稿費,乾隆爺又不差錢,你這麼努力的“作”是為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