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中國古代曆史上開國功臣可謂數不勝數,能夠得以善終的隻有一部分,被後繼之君追谥的也僅僅數人,能夠在死後葬于先王墓的也僅剩一位,那就是筆者今天要談的周公姬旦。

他是西周的開國功臣,侍奉兩代帝王,更是在周成王年幼時,獨攬朝政7年之久,而他最終還政于成王,也在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他死後留下遺言讓把他葬在成周,以示死後也要伴随在成王左右,但周成王卻不敢以臣子之禮待之,最終将他葬在了周文王墓地。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周公旦能在死後得到如此禮遇,得益于他生前的“豐功偉績”,筆者将這個詞用在了他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以臣子的身份,建立了帝王的偉業,還在緻政成王的7年時間裡做了周朝實際的君王。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周公旦作為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從小就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再後來他的二哥姬發繼承西伯之後,他便與姜子牙成了姬發的左膀右臂。從孟津觀兵,到牧野之戰,每次重大軍事政治活動,他一概參加,不論大情小事,姬發也都找他商量。滅商之後,更是作為僅次于姬發的二号人物,手執大钺立于周武王身旁。可謂周滅商的頭号功臣。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小邦周終于覆滅了大邑商,但仍然有大批諸侯方國表示不服,周公旦便領命征伐各方國。直至局勢大緻穩定之後,便随周武王回到鎬京,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會議,昭告天下周朝正式建立,此時商朝滅亡已經4年了。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但長久的征戰與勞累之下,周武王不久久病逝了,留下年僅13歲的太子姬誦。此刻的周商剛剛建立,立足未穩,恐商之後裔和其他諸侯趁機搗亂。于是周公旦便叫來姜子牙和召公奭,同他們商量,最終決定由周公旦暫代成王主政。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王位更替果然引起了動亂,本就蠢蠢欲動的商纣王之子武庚,他原本是被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這三監駐紮在朝歌周圍監視的。奈何周公旦主政,引起了三兄弟的不滿,尤其是管叔鮮作為周公旦的三哥,他自認主政應當由他來做。于是三兄弟決定發動叛亂,與周公旦争權奪利。武庚看到商朝複辟的機會來了,他便聯合三兄弟一起叛亂,同時還夥同東夷的諸侯方國奄、徐等國起兵。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周公旦眼看着局勢越來越難以控制,便領成王令,率領西六師精銳直奔朝歌平叛。這三股勢力,本就不同心,面對來勢洶洶的周公旦,沒多久就被完全鎮壓下來了。最終管叔鮮被殺、蔡叔度被流放、霍叔處被貶黜、武庚被斬殺。三監叛亂或者說是武庚叛亂沒用一年就結束了。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緊接着,周公旦用了兩年時間,披荊斬棘、勢如破竹,一路向東、向南征伐,50多個方國不是被打殘滅國,就是開城投降。最終将周朝的疆域擴大了一圈,比之前的大邑商都大。此刻的小邦周已然不再被小視了。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對外征伐隻是其一,周公旦更大的功績則展現在禮樂制度的建立上,他總結前人經驗,以血緣宗親為主幹根基,将姬氏子弟分封在重要區域,鞏固周的統治。當年新分封的70多個方國中有50多個都是姬姓子孫駐紮。他還在洛陽地區選址建立周都,讓周朝真正成為了大邑周。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同時周公旦還跟召公奭分陝而治,一方面加強周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為其後800年的周朝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更是開創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徹底杜絕了兄終弟及和諸子争位的亂象,這也是西周王室穩定傳承的基礎。

他是開國功臣,君王都不敢以臣待之,死後葬于先王墓

7年之後,周成王也20歲了,完全可以勝任一國之君。周公旦沒有被7年的大權獨攬鬼迷心竅,他理性的選擇了還政于成王,造就了一段曆史佳話。同時他還教導成王要勤政愛民,體恤百姓之苦。

可以說周公旦在周成王這裡扮演的是一位亦父亦叔的角色,以至于周成王違背了他的遺囑,将其改葬在周文王姬昌墓地,還稱“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你如何看待周公旦緻政

評論區交流一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