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備受質疑的區塊鍊,為什麼是絕無僅有的“造富”機會?

目前,區塊鍊的熱度已超過人工智能、虛拟現實等技術風口,直逼當年的網際網路。

但是,區塊鍊也引起了很多質疑。很多人認為它是史上最大的騙局:它隻不過把一些早已存在的技術拼湊起來。

這樣的質疑,也頗有道理。

現在号稱區塊鍊2.0的以太坊,每秒也隻能處理20筆交易。

而區塊鍊落地的應用也寥寥無幾,這樣的現狀,區塊鍊談何颠覆的力量?

01 效率與公平

仔細拆解區塊鍊技術後,我們發現,它并沒有什麼劃時代意義的技術突破。

無論是區塊鍊的不對稱加密、點對點傳輸,還是分布式存儲,都是很早就存在的技術,區塊鍊隻是将它們進行了巧妙的結合。

可以肯定,區塊鍊不是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人工智能這樣的劃時代技術革命。

是以,有人就說,區塊鍊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的旁氏騙局,因為區塊鍊作為一項技術,确沒有提高生産力。

最明顯的,就是在支付領域。

在2017年的雙11,支付寶的每秒處理交易能力已超過了25萬筆;VISA也可以達到7萬筆左右。

而比特币的處理能力,仍然停留在可憐的7筆/秒。

而号稱進入區塊鍊2.0的以太坊,目前的平均速度,也隻有20筆/秒。

就算是一些主打處理速度的區塊鍊項目,目前實測的最高速度,也隻停留在每秒數千的級别。

其實,在區塊鍊的領域,一直存在一個悖論,就是效率與公平。

某種意義上,區塊鍊就是降低了效率,而去換公平。

很明顯,區塊鍊非但沒有提高交易效率,反而将它拉回到了馬車時代。

如此強調效率的社會中,效率低下的區塊鍊,還有何意義?

“技術效率和企業效率,是兩回事,應該分開看。”百度金融區塊鍊實驗室的負責人肖偉稱。

何為企業效率?

舉個例子,點對點的交易,無法信任,是以才出現了淘寶。

技術上問題,早晚都會解決,要看到區塊鍊背後對企業效率的提升。

“區塊鍊出現之後,交易過程中的點,會不停地往下壓,直接建立點到點的信任,整個商業就發生了變化。”肖偉稱,這就是企業效率的提升。

至于技術效率的提升,大多數的人相信,其疊代速度極快,在未來解決,并非難題。

02 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

“區塊鍊并沒有提高任何生産力,有何意義?”目前,這是圈内對區塊鍊技術的最大質疑。

火币研究院院長袁煜明指出,區塊鍊更像是造紙術/印刷術、公司制/股份制、網際網路這樣的發明,它不直接提高生産效率,而是改造了生産關系。

生産力和生産關系,這兩個詞我們最早接觸,都是來自上學時候學的馬克思主義。

“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馬克思說。

但目前,區塊鍊的出現,提出了某種新的觀點。

拿支付作為例子:比特币不是和支付寶來競争支付速度,而是讓支付寶在交易環節中消失。

“其實上,整個社會的生産力是富餘的。”肖偉稱。

目前,人類的生産力水準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核心問題已經從解決物資緊缺變成了解決物資過剩。

當物資的生産速度超過消費速度的時候,再一味的強調生産力的提高,顯然會走進死胡同。

當今世界,生産能力最強的國家是中國。

中國超強的生産能力累積換來的貿易順差和巨量外匯存底,并沒有為我們争得全球第一強國的地位。

相反,中央近年來的經濟政策重頭一直都是“去産能”。

生産的多不但不是好事,反而還要隐瞞起來。

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但當生産力的發展和生産關系不協調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改善的應該是生産關系。

生産關系,簡單了說,就是配置設定制度。比如股權制度就是一種配置設定制度。

中國的龐大的市場經過十幾年時間培育出來的阿裡巴巴,卻跑去了美國上市。

很多業内觀點稱,這是因為中國股市的對于股權制度的發展落後于美國,我們不承認同股不同權。

是以阿裡巴巴,才去了紐約。

如今,我們模仿美國的ADR,引入了中國存托憑證(CDR),讓包括阿裡巴巴在内的中國海外上市公司回歸A股,就是對于股權這種生産關系的重新認識和變革。

是以,生産關系的變革,同樣頗具意義。

03 财富的意義

區塊鍊對生産關系的第一個變革,是擴大了财富的基礎。

回溯人類的發展曆史,就是一段不斷“發現”财富的曆史。

打個粗俗的比方,貓屎咖啡在被發現其價值之前隻是貓屎,并無法給蘇門答臘的居民帶來收益。

但是當它“頂級咖啡口感”的價值被挖掘之後,即成為了當地的一大産業,為很多人帶來了财富。

在一本區塊鍊《世界為何對區塊鍊狂熱?是因為一個“财富密碼”》一文中,我們曾經提出過“記賬-共識-交易-價值-财富”這個财富制造的方程。“記賬-共識”,就是财富挖掘的步驟。

這個工作,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打了先鋒,區塊鍊将來接住下一棒。

移動網際網路作為十年前出現的一種新的生産關系,把“個人資料”這種數字資産的價值挖掘了出來,也造就了阿裡巴巴和騰訊這樣的“資料中心”的财富神話。

未來,更多的資産财富将被挖掘出來。

“現在區塊鍊最大的魅力,就是将曾經不能流通或交易的物品,刻在區塊鍊上,這必将導緻财富的極大增加。”某區塊鍊資深專家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注意力”。

一個人每天在微信上消耗大量的時間,但如果有一套機制,如果在微信上花費5分鐘,就送一個Token(通證,中國習慣翻譯為代币),如此,就直接将注意力轉化了可交易的資産,甚至可以流通。

區塊鍊對于生産關系的第二個變革,展現在确權。

确權,也就是說,你的就是你的,誰都拿不走。它關乎的是生産資源的歸屬權和紅利權。

比如,從古至今,土地都被公認是一種最有價值的财産。

但是在1998年之前,中國并沒有發達的房地産市場。因為在房改之前,所有的土地和房屋産權都沒有确權到個人,大家都對房地産這種财産沒有明确的概念。

不确權就無法交易,就不能産生價值。

而1998年之後的故事,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房地産市場成為了中國的支柱産業,并帶動了建築業、中介、房地産金融的爆發,造就了數不勝數的千萬富翁。

是以說,确權是财富創造的前提。 

而區塊鍊技術,是目前為止最優的确權機制。

記錄在鍊上的産權,包羅萬象并且無法篡改。比如對于具體房屋的産權,區塊鍊确權技術可以精确到某個房間某幾個時間段的使用權力,這足以再次颠覆人們對房地産這種财産的了解。

區塊鍊對于生産關系的第三個變革,展現在生産關系的去中介。

去掉了中介,也就是改革了生産關系的配置設定環節。

無論是個人的房屋交易還是大公司的海外并購,我們現在的經濟活動中,真正旱澇保收的都是那些“賣水的人”,俗稱中介。

中介的名目非常之多,包括銀行、顧問、律師、保險、交易所、掮客等等。他們都會在每一筆交易中收取可觀的各類名目費用,總額在15%-40%不等。

對于買賣雙方來說,我們不喜歡中介,卻又擔心資訊不對稱和欺詐,而無可奈何。

區塊鍊技術可以将中介的數目降到最低。

通過區塊鍊,我們可以實作P2P的直接交易,并且實作完全透明化。同時由于不可篡改,在鍊上的作惡成本非常高,可以大幅提高P2P交易的安全性。

而這個給中介的15%-40%的紅利,将重新回到交易雙方的手中。

“我們不應該隻從技術角度去考察區塊鍊,純粹為了技術而技術,似乎沒有意義。”肖偉稱。

生産關系的變動,必然導緻财富的遷移。

這才是為何,區塊鍊是一次絕無僅有的“造富”機會。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27

本文作者:36氪的朋友們

本文來源:

36氪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