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内蒙古的一個偏僻小村裡,來了幾輛小汽車,隻見一位首長下車後向村民們打聽了一個人,村民們聽見這個名字,都默不作聲。
村長回答說:“上司,他就是個流浪漢,你找他幹啥呀?”
這位首長聽見後很是激動:“你認識他呀,能不能帶我去他家一趟。”
于是,在村長的帶領下,首長來到了一個馬棚,馬棚裡有一個獨臂的老漢,衣衫褴褛,蓬頭垢面,看見了首長的到來,這個老漢瞬間紅了眼眶,上前緊握着首長的手,哽咽的說:“教導員,是你嗎?”
首長看見眼前場景,心中很不是滋味,生氣地說道:“你一個一等功臣,怎麼過成這樣了?走,跟我回部隊。”
兩人的對話讓村民們都感到很是好奇,這位首長為何要找這個流浪漢?這個流浪漢又是什麼身份?他後來過得怎樣?

于水林
随着兩人的一番交談,衆人這才了解到,首長名叫翟文清,這位流浪漢名叫于水林,在抗美援朝戰争中,于水林炸毀敵軍兩輛坦克,榮立一等功,但也永遠失去了右臂,在之後便回到了家鄉,開始了多年的隐居生活。
1925年,于水林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在他的童年時期,日軍在他的家鄉燒殺擄掠,他的心中便有了一個參軍夢,由于那時年齡尚小,就不了了之了。
後來日軍全面投降後,中國人民都以為可以過太平日子了,但沒有想到内戰就此爆發,于水林毅然決然地選擇參軍入伍,前往戰場,英勇作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北韓戰争在不久後就此打響了,美國公然插手北韓内戰,不斷派出戰機在我國三八線附近進行轟炸,村民們飽受困擾,毛主席決定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
45軍352團三營八連也前往作戰,于水林就是其中一員,在北韓戰争中條件十分艱苦,那時溫度已低達零下40度,物資運輸十分困難,有很多戰士也隻能穿着單衣,有條件了會喝幾口熱騰騰的野菜湯,大多時候戰士們就隻能忍饑挨餓,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戰士們依舊頑強戰鬥着。
于水林和戰士們都抱着視死如歸的信念,沖在最前線,在“橫城反擊戰”裡,于水林更是以一己之力炸毀了美軍兩輛重型坦克,讓戰士們對這個無名小卒刮目相看。
1951年1月,于水林所在隊伍收到指令,前往橫城,阻斷美軍後路,時任三營教導員的翟文清帶領着戰士們兵分兩路,前往戰鬥地點,在到達戰鬥地點附近後,翟文清發現那竟然是一個炮兵營,規模十分巨大,兵力多達千人,還有100多輛武裝車,最重要的是有兩輛重型坦克。
如果與這支隊伍作戰,我軍必定會吃大虧,而此時美軍還沒有意識到我軍來襲,必須要抓住這個時機,翟文清指令戰士們,立刻向美軍發起攻擊,一聲令下後,戰士們向美軍發起了瘋狂射擊,一時間烽火連天,美軍被打個措手不及,有幾輛武裝車都被我軍戰士們給打報廢了。
戰士們此時都十分興奮,但随着“轟隆隆”的聲音傳來,戰士們又立刻警覺了起來,美軍竟開出了一輛坦克,企圖做掩護,我軍戰士立刻對着坦克展開射擊,但子彈對于那輛重型坦克來說就像撓癢癢,絲毫沒有造成傷害,那輛坦克越開越近,強大的壓迫感襲面而來。
此時若想要對這兩輛坦克造成打擊,就隻有反坦克手榴彈,但于水林一隊人就隻有兩枚,且反坦克手榴彈必須離目标非常近,美軍這時正不斷的瘋狂射擊着,根本沒辦法前行,眼前狀況讓衆人都十分頭疼。
就在危難之際,于水林主動找到翟文清,申請去炸坦克,翟文清問他:“你知道這個有多難嗎,去了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于水林回答道:“我知道,但我不怕。”他的眼神十分堅定,教導員翟文清同意了。
于水林就開始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他把那兩枚反坦克手榴彈,裝在了身上的米袋裡,頭也不回地就往前沖去,此時的戰場一片混亂,周圍傳來各種爆炸聲,于水林弓着身子,穿梭在槍林彈雨中,突然一顆子彈向他射去,于水林一個轉身,靈敏躲過了,他順勢找了一個小土坡,躲在了後面,敵軍還以為他被打死了,就沒有繼續攻擊。
于水林看此時敵軍已放松警惕,意識到時機已到,他奮力地往前沖了過去,用力一扔,把一枚手榴彈扔在了坦克的車身上,随着“轟”的一聲,其中一輛坦克被炸的七零八散,這一幕,讓我軍戰士們高升歡呼了起來。
但此時于水林并沒有放松下來,因為敵軍還有一輛坦克,果然,沒過多久,敵軍把那一輛坦克開了出來,由于第1輛坦克被炸毀,這一次敵軍也提高了警惕,派了重兵掩護,并向于水林所在位置集中靠攏。
于水林心生一計,他迅速躲到第一輛報廢的坦克後面,拿了顆普通手榴彈,向第2輛坦克扔去,一時間塵土飛揚,這顆手榴彈讓敵軍瞬間慌了神,趁敵軍不注意,他快速沖到第2輛坦克所在位置,把第2枚反坦克手榴彈卡在了履帶之中,伴随着敵軍的慘叫聲,第2輛坦克也被炸毀了。
而此時的于水林也成為了衆矢之的,敵軍集中了火力,數不盡的子彈向于水林射去,于水林的右臂被射中,好在沒有危及性命,戰友們讓于水林去後方進行包紮,但于水林揪了一塊布,簡單纏了一下,就再次投入到了戰場中。
敵軍兩輛坦克接連被炸毀,這讓我軍戰士們士氣大漲,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勢如破竹,于水林在追擊過程中,碰到了躲起來的8個敵軍,敵軍看着于水林血淋淋的右臂,以為他已沒有反擊能力,便準備向他開槍,于水林用左手舉着一枚手榴彈,徑直的站在那8名敵軍面前,高聲吼道:“交槍不殺。”
敵軍被于水林的戰鬥力吓得魂飛魄散,接二連三的把槍給放下了,随後我軍戰士們趕來時,于水林一下就倒在了地上,戰士們把他給送到了後方,進行緊急救治。
戰鬥結束後,于水林榮獲一等功,被命名為二級戰鬥英雄,教導員翟文清對他說:“你這小子,好樣的。”
但因為傷情太過嚴重,于水林也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右臂,他認為自己再留到部隊是一個累贅,就瞞着戰友們偷偷辦理了退伍,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後的餘水林,一度躲在屋子裡不願出門,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殘障人士,心中感到很是自卑,沒有親人,也沒有了生活來源,于水林就開始了四處流浪,生活過得十分貧苦,後來村幹部看他可憐,就決定讓他去馬棚看馬。
于水林就這樣默默工作了10年,從來沒有向别人講過自己的戰鬥經曆,在村民眼裡,他就是一個邋裡邋遢、窮困潦倒的流浪漢。
他的教導員翟文清在抗美援朝戰後歸來時,卻看不到于水林的身影,他這時才知道于水林退伍了,他一直挂念着這個英勇無畏的戰士,在檔案裡也隻記錄着于水林是熱河人,沒有更具體的位址了,翟文清就開始了漫長的找尋。
直到1959年時,翟文清聽說于水林在一個村子裡,他連夜趕往,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經過一番打聽,村長帶着他來到了馬棚。
才不到40歲的于水林,如今卻蒼老得像50歲一樣,這時他正拖着獨臂,專心緻志地喂馬,看到有人來,他扭過頭準備打招呼,卻看到了那張熟悉的臉龐,瞬間紅了眼眶,聲音變得顫抖了起來,輕聲的對翟文清說:“教導員,是你嗎?”
翟文清看着如今的于水林,一臉的不可置信,他沒有想到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戰士,竟淪落成了這個模樣,心中感到很是難受,心疼的說:“你是一等功臣呀,怎麼變成這樣了?”
聽見翟文清這句話,于水林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情緒,兩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來,之後便把于水林接回部隊叙舊,村民們也是這時才知道,這個流浪漢,竟然是一位抗戰英雄。
後來當地政府給于水林蓋了一處房子,給他送了一些糧食,他的生活這才有所改善,後來他相親時,遇到了一位心儀的姑娘,兩人結為了夫妻,翟文清做了全新的被褥枕頭,送給了他,于水林再也不用過孤苦無依的生活了。
在那個年代裡,有許多英雄在戰場時,英勇抗戰,卻在歸來時默默無聞,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就沒有如今的國泰民安。
在此,向所有革命先輩們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