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1959年,内蒙古的一个偏僻小村里,来了几辆小汽车,只见一位首长下车后向村民们打听了一个人,村民们听见这个名字,都默不作声。

村长回答说:“领导,他就是个流浪汉,你找他干啥呀?”

这位首长听见后很是激动:“你认识他呀,能不能带我去他家一趟。”

于是,在村长的带领下,首长来到了一个马棚,马棚里有一个独臂的老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见了首长的到来,这个老汉瞬间红了眼眶,上前紧握着首长的手,哽咽的说:“教导员,是你吗?”

首长看见眼前场景,心中很不是滋味,生气地说道:“你一个一等功臣,怎么过成这样了?走,跟我回部队。”

两人的对话让村民们都感到很是好奇,这位首长为何要找这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又是什么身份?他后来过得怎样?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于水林

随着两人的一番交谈,众人这才了解到,首长名叫翟文清,这位流浪汉名叫于水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水林炸毁敌军两辆坦克,荣立一等功,但也永远失去了右臂,在之后便回到了家乡,开始了多年的隐居生活。

1925年,于水林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在他的童年时期,日军在他的家乡烧杀掳掠,他的心中便有了一个参军梦,由于那时年龄尚小,就不了了之了。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后来日军全面投降后,中国人民都以为可以过太平日子了,但没有想到内战就此爆发,于水林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军入伍,前往战场,英勇作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在不久后就此打响了,美国公然插手朝鲜内战,不断派出战机在我国三八线附近进行轰炸,村民们饱受困扰,毛主席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45军352团三营八连也前往作战,于水林就是其中一员,在朝鲜战争中条件十分艰苦,那时温度已低达零下40度,物资运输十分困难,有很多战士也只能穿着单衣,有条件了会喝几口热腾腾的野菜汤,大多时候战士们就只能忍饥挨饿,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战士们依旧顽强战斗着。

于水林和战士们都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冲在最前线,在“横城反击战”里,于水林更是以一己之力炸毁了美军两辆重型坦克,让战士们对这个无名小卒刮目相看。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1951年1月,于水林所在队伍收到命令,前往横城,阻断美军后路,时任三营教导员的翟文清带领着战士们兵分两路,前往战斗地点,在到达战斗地点附近后,翟文清发现那竟然是一个炮兵营,规模十分巨大,兵力多达千人,还有100多辆武装车,最重要的是有两辆重型坦克。

如果与这支队伍作战,我军必定会吃大亏,而此时美军还没有意识到我军来袭,必须要抓住这个时机,翟文清命令战士们,立刻向美军发起攻击,一声令下后,战士们向美军发起了疯狂射击,一时间烽火连天,美军被打个措手不及,有几辆武装车都被我军战士们给打报废了。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战士们此时都十分兴奋,但随着“轰隆隆”的声音传来,战士们又立刻警觉了起来,美军竟开出了一辆坦克,企图做掩护,我军战士立刻对着坦克展开射击,但子弹对于那辆重型坦克来说就像挠痒痒,丝毫没有造成伤害,那辆坦克越开越近,强大的压迫感袭面而来。

此时若想要对这两辆坦克造成打击,就只有反坦克手榴弹,但于水林一队人就只有两枚,且反坦克手榴弹必须离目标非常近,美军这时正不断的疯狂射击着,根本没办法前行,眼前状况让众人都十分头疼。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就在危难之际,于水林主动找到翟文清,申请去炸坦克,翟文清问他:“你知道这个有多难吗,去了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于水林回答道:“我知道,但我不怕。”他的眼神十分坚定,教导员翟文清同意了。

于水林就开始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把那两枚反坦克手榴弹,装在了身上的米袋里,头也不回地就往前冲去,此时的战场一片混乱,周围传来各种爆炸声,于水林弓着身子,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突然一颗子弹向他射去,于水林一个转身,灵敏躲过了,他顺势找了一个小土坡,躲在了后面,敌军还以为他被打死了,就没有继续攻击。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于水林看此时敌军已放松警惕,意识到时机已到,他奋力地往前冲了过去,用力一扔,把一枚手榴弹扔在了坦克的车身上,随着“轰”的一声,其中一辆坦克被炸的七零八散,这一幕,让我军战士们高升欢呼了起来。

但此时于水林并没有放松下来,因为敌军还有一辆坦克,果然,没过多久,敌军把那一辆坦克开了出来,由于第1辆坦克被炸毁,这一次敌军也提高了警惕,派了重兵掩护,并向于水林所在位置集中靠拢。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于水林心生一计,他迅速躲到第一辆报废的坦克后面,拿了颗普通手榴弹,向第2辆坦克扔去,一时间尘土飞扬,这颗手榴弹让敌军瞬间慌了神,趁敌军不注意,他快速冲到第2辆坦克所在位置,把第2枚反坦克手榴弹卡在了履带之中,伴随着敌军的惨叫声,第2辆坦克也被炸毁了。

而此时的于水林也成为了众矢之的,敌军集中了火力,数不尽的子弹向于水林射去,于水林的右臂被射中,好在没有危及性命,战友们让于水林去后方进行包扎,但于水林揪了一块布,简单缠了一下,就再次投入到了战场中。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敌军两辆坦克接连被炸毁,这让我军战士们士气大涨,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势如破竹,于水林在追击过程中,碰到了躲起来的8个敌军,敌军看着于水林血淋淋的右臂,以为他已没有反击能力,便准备向他开枪,于水林用左手举着一枚手榴弹,径直的站在那8名敌军面前,高声吼道:“交枪不杀。”

敌军被于水林的战斗力吓得魂飞魄散,接二连三的把枪给放下了,随后我军战士们赶来时,于水林一下就倒在了地上,战士们把他给送到了后方,进行紧急救治。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战斗结束后,于水林荣获一等功,被命名为二级战斗英雄,教导员翟文清对他说:“你这小子,好样的。”

但因为伤情太过严重,于水林也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臂,他认为自己再留到部队是一个累赘,就瞒着战友们偷偷办理了退伍,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后的余水林,一度躲在屋子里不愿出门,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心中感到很是自卑,没有亲人,也没有了生活来源,于水林就开始了四处流浪,生活过得十分贫苦,后来村干部看他可怜,就决定让他去马棚看马。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于水林就这样默默工作了10年,从来没有向别人讲过自己的战斗经历,在村民眼里,他就是一个邋里邋遢、穷困潦倒的流浪汉。

他的教导员翟文清在抗美援朝战后归来时,却看不到于水林的身影,他这时才知道于水林退伍了,他一直挂念着这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在档案里也只记录着于水林是热河人,没有更具体的地址了,翟文清就开始了漫长的找寻。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直到1959年时,翟文清听说于水林在一个村子里,他连夜赶往,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经过一番打听,村长带着他来到了马棚。

才不到40岁的于水林,如今却苍老得像50岁一样,这时他正拖着独臂,专心致志地喂马,看到有人来,他扭过头准备打招呼,却看到了那张熟悉的脸庞,瞬间红了眼眶,声音变得颤抖了起来,轻声的对翟文清说:“教导员,是你吗?”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翟文清看着如今的于水林,一脸的不可置信,他没有想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战士,竟沦落成了这个模样,心中感到很是难受,心疼的说:“你是一等功臣呀,怎么变成这样了?”

听见翟文清这句话,于水林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情绪,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之后便把于水林接回部队叙旧,村民们也是这时才知道,这个流浪汉,竟然是一位抗战英雄。

1959年,内蒙古一首长看望断臂流浪汉,泪流满面地说:跟我回部队

后来当地政府给于水林盖了一处房子,给他送了一些粮食,他的生活这才有所改善,后来他相亲时,遇到了一位心仪的姑娘,两人结为了夫妻,翟文清做了全新的被褥枕头,送给了他,于水林再也不用过孤苦无依的生活了。

在那个年代里,有许多英雄在战场时,英勇抗战,却在归来时默默无闻,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如今的国泰民安。

在此,向所有革命先辈们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