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可能低估了區塊鍊進化速度,意味着什麼……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号: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作者:薛洪言

對于新技術,我們通常是一邊熱情過頭,誇大其在中長期的“颠覆”式影響;一邊卻又不可思議地遲鈍,低估甚至無視其正在發生的“漸進”式改變。其結果便是,我們總是會錯過些什麼,錯過風口、錯過機遇,然後恍然發現,世界已經如此不同……

自2008年區塊鍊概念提出以來,至今已有9年時間。自2009年比特币問世以來,至今已經出現了900餘種加密數字貨币,若考慮到已經夭折、過于小衆而不為關注或仍處于開發階段的,恐怕還要多得多,這背後,便對應着各式各樣的區塊鍊。

秉承區塊鍊的去中心化特點,絕大多數加密數字貨币都是在極客社群自發成長起來的。

自2009年比特币區塊鍊誕生以來,作為去中心化的開源系統,作為一種颠覆性的新理念、新實踐,成功吸引了很多開發人員參與其中。猶如一顆種子,不發芽則已,一旦發芽,便有了茁壯成長和自我繁衍的自然驅動力。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比特币區塊鍊的早期參與者和深度參與者,開始有了很多新的創意,當這些創意很難在比特币區塊鍊社群達成一緻時,便會有人出來單幹,提出新的理念,吸引志同道合的參與者,組建新的區塊鍊,發行新的代币。

從結果上看,除了早期的幾種和少數的幸運兒,很多都是昙花一現,在激烈的競争中被淘汰、被遺忘。但正是這種原生态的優勝劣汰使得區塊鍊得以加速進化,并愈發脫離了最初的桎梏和刻闆印象,極大地拓寬了區塊鍊的應用範圍。

有些人認為區塊鍊的去中心化特征會限制其應用場景,随後便出現了弱中心、分中心的聯盟鍊和私有鍊;有人認為比特币的匿名性不強,于是便出現了深黑、純黑的替代性加密數字貨币;有人認為在區塊鍊上疊加額外價值符号很麻煩,于是便出現了區塊鍊2.0,通過智能合約可實作幾乎所有功能;此外,還有專門針對支付網絡的區塊鍊,專門用于資産交易的區塊鍊,專門适用于物聯網的類區塊鍊網絡……

當很多人都還把區塊鍊當成實驗室裡的技術時,實務界卻早已行動起來,成立了區塊鍊研究聯盟,探索研究前沿應用;大企業行動起來,成立内部實驗室,嘗試對現有業務流程的改造;政府也行動起來,區塊鍊技術被寫入資訊科技發展規劃,成為國家層面争奪新一輪技術和産業模式制高點的殺手锏之一……

在各方力量的參與下,區塊鍊的進化和走入日常應用所需時間,可能大大早于人們的預期。

原子時代,車馬郵件都慢;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原子世界與比特世界出現了深度互動,進化速度便大幅提升。想想網際網路業态,2008年至今,經曆了電商、社交、團購、O2O上門、網際網路金融、打車、共享單車等多個業态的輪回起伏,僅需兩三年的時間,一個新業态便能經曆興起、蓬勃發展、巅峰、沒落的行業興衰。而純粹的比特業态,進化速度沒道理不能走得更快,900餘種加密數字貨币的誕生便是一個例證。

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前幾日,馬雲在世界智能大會上講過這麼一段話,我覺得用在區塊鍊上也是合适的:

“今天我們對于人工智能的了解還是非常之幼稚,就像一百年以前,人類對電的了解非常幼稚,認為電那就是一個電燈泡,事實上他們沒有想到今天會有電鍋、洗衣機,有各種各樣,人類會離不開電。

今天我們對AI也好,還是MI也好,還是混合智能也好,都沒有清楚的定義。沒有清楚的定義很正常,有清楚的定義就很不正常了。對于未來來講,我們都是嬰幼兒。人類往往會高估自己,做事情成功的人,所謂有一點成就的人,特别容易高估自己,像我這樣的人往往以為我看清楚了,其實根本沒有看清楚。

這是我覺得第一個我想說明的,我們要明白,很多人工智能今天來談的很多概念、想法,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然後你要相信你自己的觀點,并且以此去堅持。就像我們做電子商務一樣,我們不是今天相信,我們十八年以前相信,堅持了十八年,才會走到今天,每個人的做法都可以不一樣。”

當然,現階段來看,這項新技術的應用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很多限制和難題都是技術性問題,而技術性問題往往不是問題,隻是需要時間、需要權衡、需要共識而已。

随着這種技術走入應用,究竟會給現有的業态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在還沒人看得清。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很多業務的流程和産品形态都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很多技能不再适用,一些技能開始變得稀缺,一些人才也會開始走俏;一些企業因為适應不了而走向沒落,也會有一些企業提前布局,實作了換道超車……

總之,愈是大變化時,愈是機遇視窗大開之時。有鑒于此,也許每個人都應該開放心态,多了解點區塊鍊。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7-02

本文作者:薛洪言

本文來源:

虎嗅網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