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靈甫如果不上孟良崮,74師還會覆滅嗎?看看胡琏的經曆就懂了

全面進攻失敗後,老蔣又調集了45萬大軍對山東解放區發動了重點進攻。為了搶占頭功,張靈甫置顧祝同“密集靠攏,滾筒前進”的戰術于不顧,指令整編74師全速突進,很快和左右兩翼的黃百韬與李天霞拉開了數十公裡的距離。黃百韬見張靈甫沖得太猛,有被華野包圍的危險,就打電話讓他回師天馬嶺,向自己和李天霞靠攏。但張靈甫自恃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認為華野不敢和自己硬碰硬,是以拒絕了黃百韬的提議,最終被華野包圍在了孟良崮地區。

張靈甫如果不上孟良崮,74師還會覆滅嗎?看看胡琏的經曆就懂了

經過三天激戰,我軍将整編74師全殲,張靈甫兵敗身亡。有人說整編74師之是以被全殲,根本原因就在于上了孟良崮這個絕地。如果當初不上孟良崮,而是在平原地帶堅守,憑借其強大的火力優勢,我軍根本就打不動他。那麼,這個設想真的成立嗎?張靈甫不上孟良崮,74師就不會覆滅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我們隻要看看胡琏的遭遇就懂了。

張靈甫如果不上孟良崮,74師還會覆滅嗎?看看胡琏的經曆就懂了

胡琏和張靈甫是陝西老鄉,又同是黃埔四期畢業,軍校畢業後都成了老蔣的嫡系愛将,手握重兵。在講究派系和出身的國軍内部,這種關系十分難得,二人是以惺惺相惜,成了知己好友。當張靈甫在孟良崮被我軍包圍後,胡琏率部日夜兼程前往救援,但由于他距孟良崮較遠且途中不時遇到我軍阻擊,是以當他趕到孟良崮時,張靈甫早已兵敗身亡。張靈甫的死使胡琏深受刺激,狂言要給自己的這個老鄉複仇。

張靈甫如果不上孟良崮,74師還會覆滅嗎?看看胡琏的經曆就懂了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不久,國軍又集中了30餘萬人的兵力向魯中大舉進攻,胡琏率領整編第11師一路猛沖,先後攻陷了界首、萬德、平陰和南麻等地。為了調動敵人,粟裕率華野主力直插第後,進逼兖州和徐州。老蔣見狀,急忙從魯中抽調了7個整編師回援。這樣一來,魯中兵力空虛,隻剩下了胡琏的整編第11師、黃百韬的整編第25師、王淩雲的整編第9師和黃國梁的整編第64師,其中以胡琏的整編第11師最為靠前。

張靈甫如果不上孟良崮,74師還會覆滅嗎?看看胡琏的經曆就懂了

胡琏很快嗅到了危機,立即指令部隊在南麻修築工事,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構築起了密集的地堡群,每一個地堡群外圍都設定了鐵絲網和鹿砦等障礙物。然而即使修築了如此完整的防禦工事,胡琏在南麻戰役爆發後的第4天就頂不住了,要不是黃百韬拼死救援,他就步張靈甫的後塵了。南麻戰役的過程說明,即使張靈甫不上孟良崮,選擇在平原堅守,74師也還是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

張靈甫如果不上孟良崮,74師還會覆滅嗎?看看胡琏的經曆就懂了

之是以這麼說有四點原因:首先,胡琏的整編11師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其裝備和戰鬥力與整編74師相比毫不遜色;其次,胡琏的戰場指揮和應變能力要比張靈甫高出一頭;第三,華野在南麻戰役中隻投入了4個縱隊的兵力,兵力比孟良崮戰役少了一半多,即使如此,胡琏在有完備防禦工事的情況下隻守了4天就頂不住了。第四,張靈甫是在瞬間被包圍的,根本就沒有時間修建防禦工事。是以以胡琏做參考的話,即使張靈甫不上孟良崮,選擇在平原堅守,但在華野五個縱隊的圍攻下,依然會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