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在王近山巡視的過程中,突然有兩個女兵向他敬禮,然而他卻指令屬下,直接将這兩個女兵抓起來,并且當衆槍斃。為何王近山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他是發現了什麼嗎?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當時王近山在八路軍中擔任副團長,他所在的部隊急于擴充實力,是以招收了很多新兵,而為了提升他們的軍事素養,部隊也對他們進行了艱苦的操練。

但是在這批新兵中,大家由于身體素質、個人天賦的不同,自然訓練表現也是有好有差,而上面提到的兩位女兵正是最為卓越的一批,甚至可以跟老兵媲美。

表現良好,不是應該重點培養嗎?為什麼偏偏要槍斃?

其實在王近山視察的過程中,本來一切都很正常,可是那兩位女兵卻主動沖他打招呼,而且還敬個極為标準的軍禮。

這一敬禮就引起了王近山的懷疑,剛進來的新兵怎麼敬禮這麼标準呢?

不過此時的王近山倒也沒說什麼,畢竟一個敬禮并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也許是新兵訓練刻苦,部隊上指導得好呢?

于是王近山走近後也就詢問了一下兩位女兵的入伍情況、在部隊裡是否遇到了什麼困難或者問題等。

一番慰問過後得知了這兩人都是本地村民,因為日軍侵犯而家破人亡,此番加入部隊也是因為如此。

回答完畢,二人也就準備繼續回到訓練中去了。

可她們剛走了不遠就發現部隊集結,而她們兩個更是被重重解放軍圍住了。

原來,她們剛走,王近山就直接跟身旁警衛下令集結部隊,并且要将她們倆逮捕,公開槍斃!

王近山副團長,我們是來報效祖國的,您讓人把我們抓起來是什麼意思?

兩個女兵面對部隊的圍困,倒也不算慌亂,甚至表現出了憤怒。

我要把你們倆槍斃!

王近山很冷靜,說的話卻很冷酷,絲毫不見之前慰問時的親切。

随後直接就告知了周圍的人,這兩人根本不是我軍同志,而是來自日本的間諜,他要當衆将兩人槍斃,以儆效尤。

平日裡與這兩女兵一同訓練的人都不敢相信,甚至許多新兵開始低聲質疑,周圍一度要開始騷亂,那兩個女兵也是趁機诘難,王近山副團長憑什麼說我們是間諜?我們是來當兵的,而不是來受誣蔑的,這個兵我們不當了!

面對衆人質疑,王近山直接點出了兩個女兵露出的破綻。

第一,她們倆說自己是本地人農民,可根本沒有本地口音,甚至還帶着一些日本口音,這很不合理。

第二,尋常新兵根本不可能認出他,更别說一口叫出他的名字,甚至這點很多老兵都做不到。要知道,當時我黨軍裝上并沒有辨別,士兵很難根據着裝來判斷上司的身份。

第三,她們手上虎口有老繭,而掌心沒有,這說明他們根本不是拿農具幹活的農民,而是長期進行軍械訓練的士兵。

在說完之後,王近山還直接指令士兵脫去了兩個女兵的鞋子,在她們腳上找到了長期穿着木屐所磨出的老繭,這下兩個女兵可以說是百口莫辯,而其餘衆人也是心服口服,直接聽從指令将兩個間諜槍斃。

在抓出這兩個女間諜之後,王近山意識到在我軍内部可能存在更多的日本間諜,是以将自己的經驗告知了周圍部隊,也是以抓到了很多的日本人,避免了重大的損失。

而王近山所在部隊之是以會大規模招兵,進而讓這些日本間諜有了可趁之機,其實是為了抵抗日本遭受巨大損失後的瘋狂反撲,而日軍之前的損失也是王近山的“傑作”。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當時王近山在劉伯承129師麾下擔任副團長,接到了“于七亘村伏擊日軍辎重部隊”的指令,并且随即在七亘村地帶展開了埋伏。

等到日軍先頭部隊通過、辎重部隊正好到來的時候,猛然下令出擊,直接将日軍部隊從中間打散。

我軍的襲擊是準備充足的,而日本被襲擊是突兀的,在這一差距的影響下,日軍部隊失了先機,被我軍打的節節敗退,最後日軍雖然不甘放棄物資,可也不得不含恨撤退。

可他們撤退的路線早就被王近山提前設好了埋伏,日軍是越打越憋屈、越打人越少,最終被我軍全殲,我軍大獲全勝。

旁人獲得了這樣的勝利,肯定就撤退了,畢竟已經完成了組織上下達的要求,可王近山偏偏不,他還要再伏擊一次日軍,而且還是在同一個地方!

這裡不得不說,王近山的軍事謀略與人性洞察力都極為強大。

他算準了雖然日軍遭受巨大損失,但是由于我軍一貫“打了就撤”的作戰習慣影響,日軍一定不會預料到他的二次伏擊。

而結果正如他所料,當再一次運送辎重的部隊來到七亘村的時候,就可以說一模一樣的松懈,再一次遭到了王近山的猛烈襲擊,打的對方狼狽逃竄。

三天内在同一個地方伏擊對方兩次,這次戰役太經典了,以至于甚至被英國軍事家高度評價,認為他這種戰術可以稱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

那就是這麼個謀略驚人、觀察細緻的軍事家,為何會被稱為“王瘋子”呢?想要找到答案,我們就要更全面地了解這個人。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1930年正式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陸續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征、晉東南反“九路圍攻”,豫北、宛東、淮海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争。在建國後被授中将銜,是一位功勳卓著、百煉成鋼的共産主義戰士。

能夠從以上這些戰役中活下來,并且建立傲人的功勳,王近山自然是個了不起的将軍,而他所依仗的正是一股“瘋勁”,或者說一種舍生忘死,不畏犧牲的精神。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1933年,與軍閥劉湘鬥争時他帶領連隊幾乎打了個精光,仍舊死戰不退直到最終拖到援軍到來,包圍了敵人;在後來再次與川軍作戰的過程中,他胸部中彈直接昏迷,醒來後指令士兵把他擡到顯眼的紅旗下振奮士氣,繼續指揮戰鬥。

在這些戰鬥中,王近山都是充分發揚了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每每大戰都是身先士卒,悍不畏死。于定陶戰役前,為了向首長請命自己所在的六縱出戰,他更是說出那句著名的戰場宣言。

首長,讓我們六縱上吧,我們是一支年輕部隊,但絕不退縮,要是打剩下一個連我就去當連長,打剩下一個班我當班長,要是全打光了,對得起這哺育我們長大的太行山的父老鄉親們。

而這樣的作戰風格,毫無疑問是讓他的“王瘋子”綽号越叫越遠。

聽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都無比困惑,那王近山是如何完成從“王瘋子”到一個洞察入微、指揮卓越的軍事家的轉變的呢?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段涉及到兩位元帥的淵源。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在王近山隸屬于129師的時候,129師的正副師長分别是劉伯承、徐向前,而這兩位皆是我軍中有名的軍事家。

當王近山“王瘋子”的綽号傳響的同時,他也逐漸進入了當時副師長徐向前的視線。徐向前對他悍不畏死的作戰方式很欣賞,也将他介紹給了師長劉伯承。

不久後,在129師的一次幹部會議上,劉伯承先是充分肯定了王近山的勇猛與無畏,但在會議最後,劉伯承還特意講了“吳下阿蒙”的故事,告訴他們未來的時間還長,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去成為一個比他更優秀的指揮者。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這些話說的王近山是醍醐灌頂,而本身作為一代儒将的劉伯承自然注意到了王近山的表現,可是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要借此告知王近山、甚至告知周圍的中下部将領,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将軍。

而劉伯承的軍事指揮藝術,也對王近山産生了重要的影響,每當劉伯承講課或作報告時,他都坐在最前面而且聽得十分認真。

當有人問他為什麼劉伯承講課的時候,你聽得那麼認真呢?

王近山巡視過程中,兩個女兵向他敬禮,而他卻指令屬下槍決她們

王近山表示,常言道,強将手下無弱兵。我們在他的教育下,也許能成為常勝将軍。

在解放戰争時期的襄樊戰役中,率領部隊攻城的王近山,先是不僅運用了劉伯承“猛虎掏心”的戰術,還提出了“拔山攻城”的方案,迅速的攻克了襄樊,成為了當時著名的五路大捷之一。

由此可見,王近山是深谙劉伯承指揮藝術的一員猛将。

毫無疑問,王近山也最終沒有讓劉伯承、徐向前失望,成為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卓越将領,而在人們誇贊他的時候,他卻隻笑呵呵的回一句

“我是放牛娃出身的人,我是在毛主席和劉、鄧、徐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