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唐朝滅亡後到北宋建立時,在中國曆史上有一段最混亂的時期,政權割據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在50多年的時間裡,各地軍閥混戰,政權更疊頻繁,不僅中原小國林立,甚至一夜之間就會誕生一些小國。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五代十國。

為了争奪地盤,每天都有戰争,最遭殃的還是老百姓,四處征糧,把老百姓弄得家破人亡。為了打敗對手,還故意制造黃河決口,朱溫父子就曾三次掘黃河,造成山東、河南的大水災。後晉君主石敬塘更無恥,認契丹為父,把燕雲十六州雙手奉送外族。中原從此失去屏障,以後的四百年間,中原不斷受到外族鐵蹄的蹂躏。

當時的環境,别說老百姓苦苦掙紮,就連貴族也驚呼“官亂人貧,盜賊并起,土崩之勢,危在旦夕”。話說在定州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有個大戶人家出身的千金杜小姐,父親做過太師,杜小姐15歲時嫁給一個帶兵打仗的低級軍官。杜小姐知書達理,教育孩子很有一套,把幾個孩子管理得很懂事。但是面對戰亂的環境,丈夫在外,她也不得不為了生存選擇逃難。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這一天,杜夫人帶着兩個兒子逃難,孩子尚小,走路還磕磕絆絆,杜夫人怕孩子走散,就用扁擔和兩個筐,一端挑着一個孩子,艱難地追趕逃難的人群。杜夫人以前也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奢華生活,如今為人母,又逢亂世,也像個普通的農婦一樣蓬頭垢面地逃荒。

這時迎面走來一個老道士,他打量着兩個挑筐中的孩子就愣住了。杜夫人見老道擋住了路不走,正要責怪,老道說客客氣氣地說,夫人,您知道筐中挑的是什麼嗎?杜夫人還以為遇到了壞人,氣憤地瞪着老道。老道不慌不忙地說,夫人,我是修道之人,不是壞人。

杜夫人說,這是我的兩個孩子。道士說,你挑的哪是兩個孩子,分明是兩條龍啊!此子生來不凡,日後都是一代君王。說完,道士笑着離去。

杜夫人自然不信,一個扁擔挑了兩個皇上,這可能嗎?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杜夫人安頓下來後,先後生下五子二女,她對子女教育很嚴。在這些孩子中,尤以老二老三最出衆,也就是當年逃荒時,杜夫人一扁擔挑的兩個孩子。幾年後,老二擔任定國軍節度使,杜夫人因而有了命婦身份,受封為南陽郡太夫人。

四年後,老二做了殿前都點檢,也就是禦林軍的最高指揮官。杜夫人突然想起老道士當年的預言。男的真的會應驗嗎?

說來确實有點怪,不久,作為一代雄主的皇上突然駕崩,他7歲的兒子即位。第二年,老二被帳下的将士披上黃袍,“被迫”當上了皇帝,在心腹将士的簇擁下,老二逼迫7歲的小皇帝退位,建立了新的王朝。

不久,老二手下的将士來接杜夫人說,夫人,我們将軍做了皇上。杜夫人不但不驚慌,反而鎮定地說,我兒一向胸懷大志,果然如此。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這個老二就是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權的宋太祖趙匡胤。老道的預言真的應驗了。當然老道見杜夫人的事,見于野史,但是趙匡胤陳橋兵變,戲劇性地當上皇上,卻是真實的曆史。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尊母親杜夫人為皇太後。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昭憲太後。《宋史》記載, 當時宋太祖在朝堂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禮拜杜太後,大臣們也都向杜太後表示恭賀。可杜太後反而萌萌不樂,表情悲傷。

開國之初,一切都還沒有什麼規定和限制,有個大臣就去勸杜太後。臣聽說過母以子貴,您的兒子做了皇帝,您為什麼不高興呢?杜太後說,做皇上難啊,如果治國無方,國家失去駕馭,即使想當個老百姓都不可能了。

杜夫人并非杞人憂天,她是深信了道士的預言,她覺得老二當皇上太容易了,為兒子擔心,是以很愁苦。趙匡胤對母親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教導。

但是經過趙匡胤多年的治理,杯酒釋兵權,大宋朝不僅江山穩固,經濟繁榮,文化大發展。杜太後的擔憂也逐漸消失了。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杜太後仍有一絲隐憂萦繞心頭,那就是,當年老道說,老三也要做皇上。可老二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并且也有自己的子嗣。

宋太祖即位不久,杜太後就重病卧床。宋太宗侍候母親身旁時,她說,你知道你為什麼能當皇上嗎?趙匡胤說,是祖上積德吧。杜太後說不是,是當初周世宗讓7歲的幼子繼位才使得你有機會奪取天下。

倘若周世宗擁立自己的親弟弟為帝,這天下又怎麼會落到你的手中?接着杜太後直言宋太祖在百年之後需将皇位傳給老三趙光義,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大宋國運長久。

宋太祖聽後哭着說,我一定聽從你的教導。杜太後還指令宰相趙普親自寫下後,藏于金匮之中。史稱金匮之盟。這在《宋史》和《資治通鑒》上都有相關記載。學術界也普遍認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較大,但對金匮之盟的具體内容有較大争議。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那麼,問題來了,江山是老二打下的,卻讓老三繼承?且老二正直壯年,又無任何疾病?杜太後為何苦苦相逼?杜太後不讓宋太祖的兒子,自己親孫子繼承大統,而是讓她的兒子即位呢?這确實是說不通的。可見野史并非空穴來風。

杜太後到底是受了當年道士的預言而讓老三繼承皇位,還是真的因為怕趙匡胤傳幼子會使得江山不保呢?

因為,宋太宗的四個兒子,老大夭折,次子趙德昭才10歲。本身宋太祖的江山得來就不正。陳橋兵變時,趙匡胤背棄周世宗臨終的囑咐,從孤兒寡母手中篡奪皇位,杜太後擔心宋太祖傳位幼子也會使得悲劇再重來一次。真實的原因是什麼,确實很難弄明白。

婦人肩挑兩孩童逃難,一道士看後說:你挑的是兩條龍,後真的應驗!

距離金匮之盟15年後,剛50歲的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果然,老三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宗。

關于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中“燭影斧聲”的說法普遍流傳于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如果金匮之盟的說法是真的,那麼,趙光義似乎多此一舉。更何況燭影斧聲也不見正史記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