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的解圍行動為何總是失敗?老蔣對此人的處理就是最好的答案

解放戰争進入第二年後,國軍在戰場上被包圍的部隊越來越多。這些被包圍的部隊多數都是老蔣的嫡系,為了将這些人從包圍圈中救出來,老蔣總是調集重兵給他們解圍,但這些解圍行動大都以失敗告終。解圍的兵力比解放軍打援的部隊多,武器裝備也比解放軍精良,但為何總是不能成功解圍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國軍的解圍行動屢屢失敗呢?李天霞的經曆就是最好的答案。

國軍的解圍行動為何總是失敗?老蔣對此人的處理就是最好的答案

李天霞畢業于黃埔三期,抗日戰争中曾和張靈甫一起在王耀武手下任職。抗戰結束後,74軍改編為74師,李天霞認為自己資曆比張靈甫老,戰功比張靈甫大,師長一職非自己莫屬。但不料最終卻敗給了張靈甫,隻當了一個整編83師的師長,為此他心中十分不滿,并對張靈甫心生怨恨。1947年5月初,顧祝同指揮45萬國軍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李天霞和張靈甫同屬湯恩伯指揮。5月中旬,湯恩伯指令所部進攻坦埠,并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打頭陣,黃百韬和李天霞則負責張靈甫左右兩翼的掩護。

國軍的解圍行動為何總是失敗?老蔣對此人的處理就是最好的答案

為了搶頭功,同時在湯恩伯面前表現自己,張靈甫撇下黃百韬和李天霞全速突進。湯恩伯見張靈甫沖得太猛,急令李天霞迅速派一個加強團進占孟良崮東南的桃花山掩護張靈甫。但李天霞卻陽奉陰違,隻派少校團附王壽衡率一個連攜帶步話機冒充一個團來糊弄湯恩伯,結果這個連剛到桃花山就被我軍消滅,張靈甫的側翼頓時暴露,最終被我軍圍在了孟良崮。

國軍的解圍行動為何總是失敗?老蔣對此人的處理就是最好的答案

得知張靈甫被包圍後,老蔣急令山東境内的數十萬國軍向孟良崮靠攏,給張靈甫解圍,并幻想趁機和我軍決戰。當時李天霞手握三個旅的兵力,但出于儲存實力和看張靈甫笑話的目的,他僅派了一個團前去增援,并對團長羅文浪說:“共軍一向狡猾,你要多控制幾條退路”暗示羅文浪可以相機後撤。5月16日上午,整編74師已經覆滅在即,而負責解圍的各路援軍卻進展緩慢。老蔣大為震怒,一再嚴令:“凡我全體将士應竭盡全力,協力邁進,務期殲滅‘共匪’,如有萎靡猶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以緻友軍危亡者,定将嚴懲不貸!”

國軍的解圍行動為何總是失敗?老蔣對此人的處理就是最好的答案

見到老蔣措辭嚴厲的電文,李天霞再也不敢自保,急忙派出全部主力向孟良崮增援,然而為時已晚。張靈甫兵敗身亡後,老蔣極為震怒,親自下令将“湯恩伯撤職查辦,李天霞就地槍決”。以李天霞在這次解圍行動中的表現來看,着實該被槍斃,如果老蔣真的把李天霞槍斃了,肯定會在國軍将領中引起極大的震動,誰還敢在以後解圍時不賣力?

國軍的解圍行動為何總是失敗?老蔣對此人的處理就是最好的答案

但李天霞以金錢鋪路,最後僅受到了一個撤職的處分,半個月後不僅這個處分被取消,李天霞還被授予了一枚三等雲麾勳章,用以表彰他在孟良崮戰役的“戰功”。解圍最不力的人不僅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獲得了表彰。老蔣對李天霞的這種處理起了一個極壞的示範作用,等于明白無誤地告訴其他國軍将領:解圍出不出力無所謂,儲存自己的實力才是王道。有了李天霞做參考,你說誰還肯賣力給友軍去解圍呢?這也是國軍日後解圍行動總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