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剛剛過完新年,新任浙、贛、閩三省邊區綏靖司令部在浙江龍泉主持召開浙贛閩三省所謂的“綏靖”會議,提出要求在浙江省重點瓦解摧毀黨的地方組織。敵軍到處搜捕共産黨員,形勢日益緊張。而恰恰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台屬特委武工團團長李少金的叛變事件。

李少金原為中共台屬特委武工團團長,1941年下半年曾多次進出省委溫州聯絡站彙報工作,是以熟知設在溫州的省委機關。由于李少金私吞公款而受到台屬特委追究,他遂叛變革命,領國民黨特務破壞浙江省委機關。
李少金叛變投敵後,自己親自率領特務,來到溫州小南門的恒豐鹽店一幢兩層樓木質結構的房子前,當天傍晚,省委機關的從業人員和交通聯絡員相繼被捕,省委秘書周義群和省委交通員鄭愛婵被捕後,當即就叛變,并帶領特務搜捕省委機關從業人員和上司幹部。
這些叛徒帶着特務,在溫州恒豐鹽店不遠處發現了浙江省委書記劉英,他趕緊上前打招呼,緊接着身後的一群特務一擁而上,劉英就此被捕。
一夜之間,省委設在溫州城裡的7個秘密聯絡點均遭破壞,共計8人被捕,省委機關遭徹底破壞。接劉英通知到溫州開會的各特委書記幸未遇險,劉英的夫人丁魁梅因剛搬了新家,叛徒特務不知其住址,也幸未遇險。
劉英被捕後,立即被押解到永嘉縣警察局,戴上腳鐐關進看守所。國民黨頑固派聞報劉英被捕,如獲至寶,欣喜萬分。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張寶琛更是得意至極:“劉英在浙閩兩省邊境活動多年,今一旦被捕,勝俘敵十萬。”
劉英被關押于永嘉期間,敵人多次勸降,但都碰了釘子,随後,劉英被押到浙江省政府駐地永康方岩,繼續受審訊,被關在程洪昌旅社樓上特制的牢籠裡,并被铐上10多斤重的鐐铐。“中統”浙江室對劉英進行勸降、疲勞審訊,也毫無所獲;國民黨“中統”局電令“中統”浙江室,向劉英說明生死利害關系,以最大努力“争取”劉英,依然毫無作用。
在獄中,劉英不僅堅不吐實,還利用一切機會為黨工作,在與看守接觸的過程中,劉英向看守講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道理、抗日的形勢,揭露國民黨破壞抗戰的罪行。經劉英的宣傳影響,兩位看守轉而欽佩劉英,是以常為劉英傳遞信件、紙條,并應劉英的要求,把書籍、報紙、筆墨紙張等帶給劉英。在獄中,劉英寫下了“十年征塵到如今,偷生彈雨息槍林。戰死沙場堪自樂,囹圄室内何我分”的詩句,表達了渴望沖出牢籠、渴望戰鬥的心情。
劉英在方岩被關押兩個多月,始終堅不吐實,後蔣介石發自重慶的急電:饬速處決劉英。是日拂曉,劉英被秘密槍殺于方岩山下的馬頭山麓,時年37歲。
劉英,原名劉聲沐,字浴沂,江西瑞金奉崗鄉竹崗村(今屬象湖鎮)的一個農民家庭。家中僅一畝薄田,遠不夠維持全家人生計,父親劉方珍除了租種劉氏家族的“花利田”之外,還租種地主楊家裕的土地。因為貧窮,劉英9歲時才進入本村群德國小就讀,高小畢業後,家境愈加艱難,隻得辍學在家務農。但劉英仍勤奮自學,曾在牆壁上題詩自勉,其中有“夜靜書為友,春深筆吐花”之句。
後來,劉英的家鄉來了紅軍,便投身革命洪流,參加紅軍之時以詩示志:“幼時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獻革命,決然無返顧。”在紅四軍,劉英先後擔任軍部會計、供給部出納股股長、紅四軍軍部文書等職務。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期間,劉英主動要求下連隊參加戰鬥。一次,劉英所在部隊遭數倍敵人包圍,在掩護部隊撤退時,劉英單獨抱着一挺機槍斷後,直到部隊全都撤出戰鬥。在革命戰争中,劉英多次遇到生與死的考驗,從未動搖。在革命熔爐裡,劉英迅速成長,先後擔任了連指導員、營政委、團政治部主任和團政委。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奉調到新成立的紅五軍團擔任師政委。
紅軍攻打漳州時,劉英所部發動群衆,打土豪、擴紅、搜查反革命分子、籌款籌糧,立下戰功,晉升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政治部主任。
這支紅軍隊伍開始肩負北上抗日行動,在艱苦轉戰中,身為軍團政治部主任的劉英,不僅與政治部同志一起沿途張貼布告、傳單和書寫智語,而且親自為傷病員擡擔架、做傷病員的說服。
不久,先遣隊轉戰到閩浙贛蘇區重溪一帶時,和新紅十軍合并為紅十軍團,組成新的抗日先遣隊,繼續執行北上行動的任務。紅十軍團組建後,以方志敏、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和劉英組成軍政委員會,方志敏為主席,随軍行動,向皖南進軍,轉戰浙西20餘天,取得頗多戰果。
然而,自從譚家橋一點後,先遣隊離開茶山向贛東北進發,不幸在懷玉山地區陷入了7倍于己的國民黨軍包圍,方志敏、劉英和粟裕率先頭部隊800餘人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但主力部隊尚未突出重圍。方志敏不同意劉英和粟裕留下來收容部隊的要求,指令他倆率部先走,自己傳回接應主力部隊。劉英和粟裕率領先頭部隊,于當晚越過敵人封鎖線,向閩浙贛蘇區轉移。先遣隊主力部隊未能突圍,遭敵圍攻,指戰員浴血奮戰,大部分犧牲,方志敏等上司人也相繼被捕後犧牲,北上行動失敗。
劉英和粟裕率部轉移到閩浙贛蘇區,與閩浙贛省委會合後,省委轉達了蘇區中央分局的訓示:以先遣隊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挺進師誓師出征,越靈山,渡信江,沖過敵人6道封鎖線,向浙江挺進。
随後,挺進師進抵閩浙邊,往返轉戰于閩浙邊,打通與閩東、閩北的聯系,打開進入浙西南的通道,各地蘇維埃政府發動、組織農民開展了以“查田插标分青苗”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在全國革命形勢處于低潮之際,掀起了浙西南革命高潮。至此,挺進師初步實作了中央賦予的在浙江建立新根據地的任務。
當時,國民黨浙江省當局驚呼:“浙江素稱平安之區,自粟劉竄浙,匪化已波及全浙,以目下形勢來論,浙江共匪不亞于四川、江西之匪……前途實堪可慮。”為摧毀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國民黨當局先後調集以第十八軍為主力約7萬兵力,“清剿”浙西南,企圖殲滅挺進師,然而都以失敗告終。
紅軍挺進師開展和堅持的三年遊擊戰争,進行了兩次慘烈的反“清剿”鬥争,牽制了國民黨大量兵力,為策應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在遠離上級情況下,能獨當一面,不斷取勝,充分顯示出他們的上司才能。為中國革命在南方建立支撐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性貢獻,得到了中央上司的高度評價。後這支隊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遊擊總隊”、新四軍第二支隊,掀開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新篇章。随後根據形勢的變化,政委劉英擔任浙江省委書記、華中局特派員,負責指揮閩浙贛三地區的工作。
劉英犧牲後,中央上司同志曾深情地說:“劉英為人民而犧牲,人民就會永遠紀念他。”出賣劉英烈士的幾個叛徒一開始潛逃,沒有被抓獲。溫州解放後,過了些時間,他看看沒有什麼事,又溜了回來。後來被認識他的同志向公安機關舉報,警察局立即采取行動把叛徒捉拿歸案,後被正法,可恥的叛徒得到應有的下場,也足以告慰先烈在天之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