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财訪間】降準之後會再降息嗎?人大重陽劉英:今年數次降準降息可期

【财訪間】降準之後會再降息嗎?人大重陽劉英:今年數次降準降息可期

  中國網财經1月31日訊(記者李春晖)不久前央行“官宣”了2024年首次降準:将于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幅度超出市場預期。有觀點認為這意味着貨币政策加大了實施力度,後續發力值得期待。

  降準之後會再降息嗎?此時超預期降準是否為了救股市、救樓市?如何把握降息降準的時點和節奏?中國網财經《财訪間》欄目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

更大幅度更加全面降息可期 中國網财經

:我們注意到數日前人大重陽釋出的一篇文章建議“盡快大幅降息”,引發了較大反響。随後24日央行突然宣布将在2月5号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您覺得降準之後還應該繼續降息嗎?

劉英

:我認為是需要降息的。央行在透露2月5号降準的同時,也宣布了1月25日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貸款利率下降25個基點。這一定向降息舉措是一種結構性的安排,在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政策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今年更大幅度更加全面的降息可期。

  把握好降準降息的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央行此時宣布降準+定向降息符合市場需求。

  2月5号是在春節前,無論節前企業發放工資獎金、居民集中取現消費,還是開年之際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都對資金有大量的需求。此時宣布降準,首先是滿足市場流動性的需求。

  另一方面,此次降準幅度是近年來幅度最大的一次,直接釋放長期流動性1萬億元,超過了去年兩次降準的規模。如此大規模降準,對市場信心是一種提振,尤其是在當下。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我們的大循環尚未完全打通,我們的經濟正在回歸正常軌道和實作潛在增速的方向上邁進,去年5.2%的增速來之不易。我們的消費習慣、消費結構都需要時間去回暖去提升,亦或是股市過去幾天的情況,大家特别需要提振信心。

  是以,這開年“第一降”,我們認為它的力度之大、節奏之快、節點把握之準,都是值得點贊的。

  2024年可能還有多次降準降息,我認為都是可期的。原因是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比較,我們都有降息降準的空間。

  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美歐開始步入了降息的周期。無論其降息幅度多少、頻次如何,對于我們來說是都一個比較好的外部環境。我們與發達經濟體貨币政策的周期差在收斂的狀态,美歐貨币政策對我們的外溢性的壓力在減小。

  從國内的角度來看,大陸的物價水準低位運作,去年12月份CPI是負增長,為更大範圍更大幅度的降準降息提供了充裕的政策空間。目前我們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7.4%,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為2.5%,都具備下調空間。

  一年之計在于春,各大市場主體都卯足了勁“等龍來”,想在龍年大幹一場。降準降息這個政策開年就推出來了,我們就會更加有信心去加大投資、加大消費。

中國網财經

:您對于下一步降息的時間節點如何預判?

劉英

:我認為要“适時适度”,可以更大力度、更多組合拳推進。我們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的調節力度。不僅有總量性而且有結構性的貨币政策,有從數量型轉到價格型的貨币政策工具各種創新和使用。也就是根據我們的經濟發展的情況、經濟資料的回報,再去進一步推進降準降息的節奏,把握好力度,特别是要注意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等。事實上不僅是财政政策,産業政策、社會政策、區域性政策、就業政策等都要配合起來,加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緻性,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來的。

  我們實施降準降息等貨币政策手段的真正目标是推動實際利率的走低,也就是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的穩步下降。如何讓降準降息釋放出來的流動性落到實體經濟,而不是讓資金在金融系統内部打轉,這個是最為關鍵的。讓貨币傳導機制更加通暢,讓這些資金真正直達實體,讓實體經濟實作增長。

  即便是對于股市的提振作用,也不是說讓這些長期流動性釋放出來以後,直接去投資股市。而是真正的讓這些資金能夠給到實體、給到企業,讓企業運用這些資金實作盈利,進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品質。股市最根本的是要靠上市公司提升盈利水準,進而能夠讓投資者盈利,股指才能夠進一步走高,這就要靠實體經濟增長。

擔心出現“四萬億”式副作用,是杞人憂天 中國網财經

:您剛剛提到今年貨币政策可能要加大力度來穩增長。一說起貨币政策加大力度,一些網友可能會覺得是不是要“放水”,進而聯想到08年“四萬億”的“大水漫灌”。您覺得如果我們在逆周期調節上加大力度的話,怎麼避免類似08年“四萬億”的後遺症?

劉英

:對于多次降準降息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我們是一定要去考慮的。但是如果大家想着會不會出現08年四萬億的這種情況,我覺得是有一點杞人憂天。

  原因就在于當年和現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處境。08年中國還沒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占比和發展方式不同。當時還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外需的依存度還很高。當時外部環境出現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給我們造成了迅速的、極大的沖擊,我們的市場、我們的企業實際上是“哀鴻遍野”的。當時決策部門去調研回來之後,就提出我們的政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四萬億是救市政策。

  并且我們當時推出來的四萬億政策,跟全球的主要經濟的救市規模是基本上一緻的。二十國集團在2008年開了最多次數的上司人峰會,也将央行行長會升格為上司人峰會,這個是為了救市。當時我們推出的四萬億跟美國推出的7800億美元是規模相當的,包括英國等一些國家也是如此。當時我們不僅是救自己國内的企業、國内的經濟,也是在幫助救美國經濟和金融。08年金融危機是發源自美國華爾街,進而蔓延到全球的。如果美國經濟和金融救不起來,可能全球的金融危機就更為嚴重。是以當時的四萬億我們可以這樣了解。

  另一個方面,我當時也提出過建議,四萬億推出來沒有問題,但是一定要穩健地去推動。當然可能大家都有些着急,有些準備工作沒有做得很好,有的項目甚至可能沒有做很好的充足可研,就放出去了,結果帶來後面的産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而這是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問題,跟四萬億政策本身是兩回事,我們要辯證地來看。當下我們要不要推出更大力度的促增長舉措,大家可以讨論。

  對于當年的四萬億措施,我們需要客觀的評價。評價任何一項政策,一定要看它當時的背景,它的曆史的決策。我當時做宏觀經濟分析,看到包括中國在内全球經濟都是斷崖式下跌,而這些救市政策推出以後,我們的經濟迅速實作了反轉,全球經濟也出現一個V型反彈,而事實證明了這個政策的有效性。至于政策後續帶來的一些影響,要另外再去看我們實施過程當中是否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政策執行有沒有問題。也就是說,類似的負面影響,可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加以避免。

不能把降準降息簡單了解為救樓市 中國網财經

:現在房地産市場還在調整過程中,房價也一直在跌,還沒有“觸底”的迹象。如果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幾乎每次降準降息這種操作以後,房價都會漲起來一波。有網友就覺得這次降準是不是為了救房地産市場?您怎麼看?未來我們如果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對房地産長效機制的建立會有什麼影響?

劉英

:此次降準肯定是有助于房地産市場的穩定和恢複的,一定有助于房地産市場發展,而更大力度的降準降息是有助于長效機制的建構的。但至于說這次降準是不是隻為了救房市,我倒并不這麼認為。

  對于當下房地産市場,我認為還沒有進行市場出清。甚至我認為當下要進行房地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稱為“二次房改”的保障房等三大工程将發揮重要作用。

  古人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保障性住房的作用至關重要。比如說一些年輕人剛開始就業,沒有太多錢去購房,需要有一個過渡期。無論是租賃還是租售并舉,都需要保障他們的住房需求。

  房地産長效機制的建設,需要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市長來管保障房,保障房等三大工程要更加精準有力,另一方面,市場來管商品房,商品房就讓市場來管。房價的高低、波動,監管部門就不要去管了,讓它自由波動。

  雖然降準降息不是為了救樓市,但并不是說我們小觑房地産市場。相反我們需要高度重視。房地産行業依然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前些年單這一個行業就可以貢獻GDP兩個百分點的增長,還拉動了上下遊五六十個行業,并且跟土地财政、金融體系深入嵌套。

  當下我們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結構、培育新動能等等,都是基于先立後破。不能說在新動能、新産業、新業态還沒有充分成長為支柱産業時就放棄房地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可能會帶來系統性風險。

  降準降息有助于推動房地産長效機制的建立,但并不是讓這些流動性直接到樓市裡去買房、托底,而是說房地産企業可以和其他實體經濟企業一樣,信貸環境得到改善,支援房地産的循環打通。

  對于房地産行業目前的問題來說,我認為當務之急是保交樓。保交樓一頭連着民生,一頭連着銀行機構,一頭連着地方債,還有一頭連着建築行業和房地産企業,是一個核心節點。通過各方努力實作保交樓,房子交到老百姓手裡,老百姓就會去裝修、置辦家電等等,既拉動了大宗消費,進而拉動房地産上下遊産業,而且還幫助解決地方債、降低金融風險。

有利于拉動消費和投資 中國網财經

:疫情之後,居民的消費信心比較低,而儲蓄意願比較強,您覺得目前的貨币政策對于提振消費信心有什麼作用?

劉英

:毫無疑問降準降息是有助于提振消費的。前兩年經濟不太好的時候,大家可能傾向于現金為王,把錢存起來。随着利率逐漸走低,大家就會把這些錢從銀行拿出來,去消費或者去投資。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能多幹就多幹一點”。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多幹一點”就是多勞多得,能多賺就能多賺一點,當然也就多花一點。

  拉動經濟增長的抓手,從需求側角度來看,就是消費、投資、淨出口。出口就像“看天吃飯”——看外需吃飯。但一個國家的經濟強大與否,主要看内需,主要靠你自己的市場,而不是靠風雨飄搖的外需。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馬車。我們的經濟逐漸從出口導向型轉向投資拉動型、要素投入型,并且進一步轉向了創新驅動型。202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2.5%,但是還不夠,還可以進一步去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當然消費和投資是互相補充的,互為有效的,甚至是一體兩面的。消費也需要投資來帶動。我們要靠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地方保護的壁壘,這也是拉動投資一個重要舉措。

中國網财經

:您剛剛提到貨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為了降低實際利率。那麼降低實際利率對于制造業以及實體經濟具有什麼樣的利好,以及怎麼樣才能實作降低實際利率?

劉英

:有學說認為利率水準的高低也代表着一個文明程度。從實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要促進增長,核心目标就是降低實際利率,也就是降低實際的融資成本,降低制造業、實體經濟真正拿到的資金的利率水準。

  是以要打通貨币政策的傳導機制,讓實體經濟切切實實拿到低成本融資。而不是銀行金融機構通過降準降息拿到了低成本流動性之後,又在體系内自轉,再出來給到實體經濟的依然是比較高的利率,這不是我們降息降準的初衷。

  當下中國經濟非常需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僅僅是針對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對所有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這是我們促進經濟增長的需要,也是金融的本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