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在古代,為了土地、人口和财産,經常會發生各種戰争,或勝或敗,往往身不由己。勝,則建功立業亦光耀門楣;敗,則受降被俘或馬革裹屍。縱觀中國古代史,每個王朝都經曆過崛起-繁榮-衰敗的場面,北宋也不例外,從繁榮到衰敗,也不過一百多年。

而北宋最大的悲劇就是嶽飛在《滿江紅》中提到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恥導緻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每一個漢人的内心。這一時期,滅亡了北宋的金國,還發明了一種名為“牽羊禮”的懲罰手段,以此來羞辱整個北宋,從皇室宗親到平民百姓,無一幸免。很多女子在受刑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後選擇了自殺,但是男子卻還能苟活于世,到底是什麼樣的懲罰,讓女子不堪忍受呢?

危機四伏

對于不怎麼了解曆史的人來說,每個朝代,大概隻對開國之君、政治突出的皇帝以及亡國之君才會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吧。

其中包括北宋後期的倒數第二位皇帝,宋徽宗。如果沒有帝王之位的束縛,徽宗或許是一代名家,因為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徽宗都取得過後世較高的評價。以至于有人說“宋徽宗能做一切事情,但隻有為君為王,是他做不到的”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宋徽宗在位期間,“親小人,遠賢臣”,不辯忠奸,對于“六賊之首”的奸相蔡京和宦官童貫等,不僅任用還重用,使得朝政大亂、民不聊生,以至于北宋民間有首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由于治國無能和奸臣當道,北宋進入了自建國以來最混亂、腐敗的政治時代。是以不斷有農民揭竿而起,紛争不斷。其中最大的兩次農民起義是由宋江、方臘上司的,雖然最後被朝廷鎮壓和瓦解了,但朝廷也是以元氣大傷,自顧不暇。并沒有注意到遠方東北地區大金的興起。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與虎謀皮

由于北宋朝廷逐漸疲弱,先後在外交和軍事戰争中不斷失敗,于是徽宗聽從宰相蔡京的建議,決定和金國聯手,形成宋金合盟,對付江河日下的大遼,并約定勝利後宋朝向金國獻上金銀和遼國的其餘國土,金國則助宋朝收複燕雲十六州。

北宋本來以為可以輕易奪回失地,但造化弄人,遼軍打不過金兵,卻不會輕易放過宋軍,是以宋軍對于燕京的兩次進攻,均是铩羽而歸。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最後,金兵攻占了燕京,卻出爾反爾的不想順利交出燕雲等地。北宋方面一再退讓,但金國隻願意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北宋,還要求北宋如數上交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無奈,北宋隻能接受這無理的要求,這才讓金軍退出了燕京,可是在撤兵之際,金兵把城裡搜刮一空,隻把燕京的空殼子留給了北宋。

這段戰役北宋的懦弱無能可以說是暴露無疑,然而以徽宗為首,朝臣也不辨是非,居然把這些屈辱的事情說成了榮耀,更是百官同慶。假的終歸是假的,總有被真相戳破的一天,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北宋也離滅亡不遠了。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牽羊之禮

宣和七年,開封被金兵圍堵,宋徽宗倉皇把皇位傳給了太子趙恒,就是北宋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年号定為“靖康”。“靖”出自《詩經》裡的“日靖四方”,“康”出自《尚書》裡的“永康兆民”,原意本是美好的,意為要使四方安甯、萬民幸福安康。可惜兵臨城下,即将無國亦無家。

雖然北宋懦弱,但出自對于國破家亡的恐懼,宋軍也會奮力反抗,是以金兵對北宋前前後後發動了兩次圍堵,耗時将近兩年,才終于攻破開封,北宋就這樣成為了曆史上的一個符号,徽宗、欽宗終是被俘。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之後,金兵不斷索要金銀,讓朝廷來贖回宋欽宗,即便朝廷大肆搜刮,金銀依舊差的很多,此時本該安定百姓的上層貴族,竟然提出要以女子代替金錢,并很快就把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女子都标記好了金銀數目,分七次北上,送給金國。被折成金銀的女子多達一萬多人,其中一半死在了路上,抵達的大部分人在幾年之内也被摧殘緻死。

俘兵的待遇很少會有好的結局,等待他們的終歸是悲慘的命運。金兵對被俘的皇族宗親實施了“牽羊禮”。這是金兵所發明的受降儀式,無論男女,皆被脫去上衣,坦胸露乳的披着羊皮,脖子上系上繩子,被人牽着,象征被敵軍任意宰割的羊。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男子隻用接受牽羊禮,而不少女子在“牽羊禮”結束的當晚,被要求進行沐浴更衣,之後就要強行接受金兵的淩辱。

在北宋時期,因為理學的興起,當時的社會對女子的要求更是嚴苛的過分,從小就給女子灌輸貞潔最大,三從四德的思想,導緻那時的女子把自己的清白看得比性命還重要。

在被牽羊禮羞辱之後的女子本就心灰意冷,之後還可能會被人侮辱,為了保全名節,很多女子選擇在牽羊禮之後就自盡,至少還能留個清白之軀。

什麼是“牽羊禮”,為何事後男子能夠忍受,女子卻選擇自盡

但是男子在崇尚文學的宋朝接受的教育和女子截然不同,當時大男子主義盛行,他們認為,隻要性命還在,就總會有複國的一天,是以苟活并不稀奇。

結語

北宋時,因為科舉制度的極大普及,使得當時人們思想進步,還湧現出許多的文人墨客,甚至宋代還被後人稱為東方的文藝複興,但同時這也導緻人民重文輕武,國家出兵征戰時朝中無人可用。

缺乏武将的後果就是北宋對待外邦時軟弱無能毫無底線,對待百姓強取豪奪,使得民不聊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北宋最後的結果不是被起義推翻,就是被外邦吞并,但無論哪一種,遭殃的還是那些無辜的百姓,正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