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制社會,一個人能做到丞相位置,無異于登天。當然,漢武帝一朝除外,那時候的丞相是高危職業。漢武帝的丞相們都太慘,13位丞相,有4個自殺,3個被殺,53%的人死于非命;即便剩下的6個,雖然沒有死于橫禍,但被罷免權勢晚景凄涼的就有4個,占比30%,餘下的2人,有1個人是因為受到霍光和漢昭帝的庇佑,直到漢昭帝時期才去世的,也就是說真正是因為漢武帝而得以善終的丞相隻有一人。這個人就是公孫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公孫弘的逆襲人生。

人物生平
公孫弘(公元前200—前121),字季,一字次卿,漢族,西漢淄川國(郡治在壽光南紀台鄉)薛人。他起身于鄉鄙之間,居然為相,直至今日,人們依然對他推崇備至。尤其他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精神,已成為曆史長卷中最醒目的一章,永垂後世。
養豬為生
公孫弘創造的升遷奇迹,史上無雙。因為家貧,公孫弘以養豬為生,直到四十歲才從豬圈裡洗幹淨手,回家讀書。六十歲第一次入朝為官,到匈奴出了一趟差,事情辦得讓漢武帝不滿意,自覺辭官回家。七十歲第二次入朝做官,用了六年時間,從一名白丁,蹿升至丞相寶座。
馬屁精公孫弘
前幾次的失誤公孫弘吸取了教訓,這一次他來到了漢武帝身邊,經過上一次的挫折,他的經驗就豐富多了,每次他給漢武帝提意見的時候,都是羅列出好幾種辦法來,然後讓漢武帝從中選一個他認為最好的。你别說這一招很管用,漢武帝大大的贊賞了他,給了他個博士的頭銜來做。這一下公孫弘滿意,終于找到了伺候漢武帝的套路,為了奉迎漢武帝,每次公孫弘上朝時都和大臣提前商議,見了皇帝如何如何說。可是,真到了皇帝面前的時候,公孫弘總是讓别的大臣先說,他一看漢武帝對這個人說的話不滿意,他就立刻現場改了觀點,朝反的方向再說一遍。這樣表演的公孫弘是把漢武帝哄高興了。
做官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優勢,公孫弘的優勢就是懂得人心、懂得隐忍,會揣摩皇帝的心思,也會在與其他同僚的競争中退一步海闊天空,圓滑世故,是以公孫弘的官做的很順利。公孫弘是自然死亡,生病死的,死的時候是80歲,丞相做了4年。我們看公孫丞相的一生,覺得充滿了不可思議,60歲當官,70歲丞相,40歲才開始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