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投降前,中俄混血少女進入日軍要塞勸降。最後僅剩一條絲巾!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1945年8月11日,日本投降前夕,會中日俄三國語言的中俄混血兒嘎麗娅受蘇聯紅軍指派,前往駐紮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的日軍要塞勸降日軍。之後,隻有17歲的她再也沒有回來,遺體至今也未曾找到。

日本投降前,中俄混血少女進入日軍要塞勸降。最後僅剩一條絲巾!

嘎麗娅

嘎麗娅,1928年出生于中國黑龍江省邊境城市綏芬河市。父親張煥新是山東人,早年闖關東時與嘎麗娅的母親烏克蘭女孩菲涅相識,兩人結婚後在綏芬河市定居。由于父親做生意,家庭條件不錯,雖然成長在戰争年代,但是嘎麗娅是家裡唯一的女孩,童年與少年時期都是在家人的呵護關愛下無憂無慮度過的,思想非常單純。

嘎麗娅繼承了母親的優點,長得非常具有烏克蘭女子的特點,身材高挑在1.7米左右,皮膚白淨,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兒時玩伴回憶嘎麗娅的樣子:留着長長的辮子,愛打蝴蝶結,愛穿連衣裙、小靴子,喜歡唱歌,“愛笑,不笑不說話”。13歲時,活潑可愛的嘎麗娅還獲得了俄羅斯僑民音樂會一等獎。14歲那年,她從綏芬河露西亞俄喬學校畢業,留校代理音樂課、日語課,後來回家幫助父親打理生意。

日本投降前,中俄混血少女進入日軍要塞勸降。最後僅剩一條絲巾!

嘎麗娅父母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宣布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争狀态。9日,蘇軍第17軍進攻綏芬河,日本關東軍第二國境守備隊的官兵和警察、憲兵、特務、日本僑民等三千餘人進入綏芬河天長山要塞負隅頑抗。

綏芬河天長山要塞,是侵華日軍所驕稱的東方馬其諾防線的一部分。防守陣地之間互相交叉,火力密布,核心陣地居高臨下,無論是高山還是開闊地帶,戰壕、反坦克壕、鐵絲網縱橫交錯,重點防區戰壕大都依山勢呈V型、S型、Z型上下三重構築而成,有鋼筋混凝土構築的地下軍事設施,混凝土壁達3米多厚,堅如岩石。

蘇聯紅軍攻擊天長山的嘗試遭遇了要塞猛烈還擊。蘇聯紅軍隻好暫時封鎖天長山,機械化部隊在集結,坦克整裝待發,重炮陣地部署完畢,調準炮位。強攻意味着傷亡,也意味着殃及平民。與此同時,戰機不容贻誤,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綏芬河戰局,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内取得主動。

中國時間8月10日傍晚,日本方面已決定準備投降的消息通過無線電波傳遍了世界,蘇聯紅軍将領在第一時間準确掌握這一情報。于是在8月11日,蘇軍決定找一個會說日語的人前去勸降。在綏芬河的臨時司令部,一位蘇聯紅軍軍官用俄語迫切地問誰會說日語。所有的視線一下子聚焦在嘎麗娅身上,蘇軍軍官找到嘎麗娅,希望她能幫助說服日軍接受即将到來的和平。

嘎麗娅跟蘇聯軍官交流後,走向媽媽,兩人四目而對。嘎麗娅平靜的說:“紅軍征召翻譯,讓我跟他們上要塞,去勸日本人投降。那裡有我的同學和夥伴,我要勸他們離開那個危險的地方。”母親立時哭了,周圍非常安靜。母親哭着,解下自己紅色的花頭巾,那是當天離家時戴的一方新頭巾,披在女兒的肩上。嘎麗娅同四名蘇軍戰士,打着白旗坐着車往天長山要塞方向開去。

嘎麗娅上山之後,再無音訊,同行的四名蘇軍也沒有回來。13日,向着天長山,蘇聯紅軍萬炮齊發,像吼叫的火傾瀉在山上,巨響讓全鎮地面跟着震顫,這樣晝夜不息的炮擊持續了三天三夜。海拔731米的天長山主峰被炮火削去了3米多。日軍精心構築的堡壘,原指望可以固守一年,結果竟成為埋葬他們的墳墓。

8月15日,炮聲終于停息,家人不見嘎麗娅。母親去留守的司令部詢問,隻聽到“先頭部隊已經開走,我們也不知道”的回答。家人、親友找遍了天長山的每一寸地方,隻找到了那方紅色的花頭巾。由于蘇聯軍方未能對嘎麗娅勸降做出書面結論,嘎麗娅被列入戰争失蹤人員。綏芬河公安檔案内隻是記載着:“當地居民張煥新的中俄混血姑娘到北山勸降日軍,英勇犧牲。”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記載。

日本投降前,中俄混血少女進入日軍要塞勸降。最後僅剩一條絲巾!

嘎麗娅銅像

2005年,綏芬河人民自籌資金豎起一座嘎麗娅的雕像,嘎麗娅那小小的身影、堅定的步伐,定格在1945年的8月。揮舞頭巾的雕像表現她和平的使命,火焰生成的雙翼便是象征中俄兩國并肩反法西斯的友誼。俄羅斯普京總統親自來信,感謝嘎麗娅為和平作出的貢獻并為雕像題詞。黑龍江省民政廳在2014年7月1日正式準許嘎麗娅為革命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