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一首流傳千年的樂曲,相傳,在古代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俞伯牙便是《高山流水》的創作者。
俞伯牙學琴時天賦極高,沒多久就琴藝大長。可他的老師------成連先生還是不滿意,認為伯牙還沒有彈出琴的神韻。
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伯牙,為師今天帶你去蓬萊山拜見一位樂師,它可是比為師要高明的多呢!”伯牙同意了。于是,師徒倆開始了去蓬萊山的路程。
來到蓬萊山,成連先生讓伯牙就地等待,自己去尋訪那位樂師。當伯牙擡起頭,他驚訝無比,如此美景啊!面前澎湃的滔滔江水,背後雄偉的碧色青山。這頓時讓他琴興大發,創造了一首美妙的曲子,并給它取名為《高山流水》。曲中有連綿的暢快流水,也有雄偉的淩雲霞峰。
剛彈完這首曲子,伯牙突然聽到了一陣爽朗的笑聲。他疑惑地轉頭望去,竟是老師在開懷大笑:“哈哈,你終于找到了那位大樂師!”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口中的大樂師就是大自然。
在接下來的歲月中,伯牙彈過無數次《高山流水》,可沒有一個人能聽懂這首造詣高深的樂曲。有一次伯牙外出遊玩,突然遇到了暴風,隻好停船。這時,一輪明月順着天空的邊緣飛入了伯牙的眼界,淙淙的流水也駛入了伯牙的腦海,真想彈奏一曲啊!伯牙正巧帶了琴,于是,他開始了。這時,一個奇怪的聲音出現了。當伯牙彈到描寫高山一段時,那聲音說:“多美妙啊!音似雄壯高山。”當伯牙彈到描寫流水一段時,那聲音說:“多美妙啊!音似歡暢流水。”
伯牙太激動了,他滿面春風地邁上江岸,迫不及待地想見這位第一個知道自己樂曲之意的人。他在岸邊找到了那個聲音的來源——樵夫鐘子期。“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伯牙緊握着鐘子期的手顫抖着說。
兩人在月朗星疏的夜空下舉杯暢飲,并約定來年中秋在這裡再次飲酒論樂,不醉不方休!然而,第二年當伯牙趕到這裡時,卻得知鐘子期已逝世的消息。他悲痛欲絕地趕到鐘子期墓前,再次彈了那曲《高山流水》。最後,他狠狠地把琴摔在地上,頃刻間,琴斷弦亡,他哭着說:“沒有鐘子期,我還彈什麼琴!”說完,拂袖而去。
兩人的才華是舉世無雙的,友情卻更加偉大。這是兩顆心靈碰撞出的火花,是美麗純潔的友情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