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中将去世,這位開國少将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革命時代的戰友情,在和平年代顯得尤為珍貴,有人講人生四大喜事,其中就有一件就是:一起扛過槍。見慣了風雨和鮮血,随着時間流逝,友誼如同一杯老酒,愈久愈香,在新中國的開國将軍中,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敬佩不已的事情,兩位将軍相約,死後葬在一起。

他們就是開國中将曠伏兆和開國少将劉秉彥。

開國中将去世,這位開國少将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曠伏兆是江西永新人,1914年出生,15歲參加革命,曆任紅軍營長,副團長等職,抗日戰争時期,他曆任山西戰總會第二支隊副支隊長,八路軍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

劉秉彥是河北蠡縣人,1915年出生,17歲時,劉秉彥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此後,他一直進行的是學生運動,劉秉彥還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1934年曾在北大學習,後來還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此後,他明白投筆從戎才是報國最好的辦法。

1937年,他加入了共産黨,當劉秉彥剛加入八路軍的時候,曠伏兆已經是中共山西省方山縣委書記了,讓兩個人得以相識相知的時間,是在40年代初期,當時曠伏兆是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政委,而劉秉彥則是司令。

開國中将去世,這位開國少将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1945年,第10軍分區任命任子木當平南支隊的參謀長,1946年10月,任子木受命來到北甯鐵路(現在的京沈鐵路)廊坊附近的一個區間,想要炸掉從這裡經過的國民黨軍車,在這一次戰鬥中,任子木受了重傷。

很快,任子木被送到了第10軍分區司令部所在的固安縣牛駝鎮,由于當時不具備醫療條件,劉秉彥隻好派人去别的地方請,劉秉彥對任子木說:“子木,我已派人去找醫療隊了,先堅持一宿,明天再找個地方做手術把子彈取出來。”當天晚上,劉秉彥,曠伏兆,任子木睡在了同一個炕上。

開國中将去世,這位開國少将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第二天,當劉秉彥,曠伏兆兩人醒來時,任子木已經犧牲,兩人十分悲痛。

在聊天的時候,劉秉彥,曠伏兆兩人談到戰争,談到任子木,談到了犧牲,劉秉彥說:“我們兩個人以後死了,一個埋在大清河岸,一個埋在永定河岸,仍然為三角地帶的人民站崗。”

曠伏兆聽到後應和:“那我們離得太遠了,如果我們要是在一個戰役犧牲了,就同犧牲的指戰員埋在一起,不要棺材,清風明月共一丘,要栽一棵樹,見樹思人嘛,最好是種松樹,松樹不畏嚴寒,與雪霜鬥、與風暴鬥,在鬥争中頑強、挺拔地生活,很像我們共産黨人,不怕一切困難,充滿着樂觀主義精神!”

開國中将去世,這位開國少将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在一言一語中,司令員和政委就這麼訂下了生死之約。

1955年,曠伏兆被授予中将,劉秉彥被授予少将,兩人關系十分親密。

1996年,曠伏兆因病去世,劉秉彥親自來為他送行,并且陪同他的家人将他安葬在河北省雄縣米家務,為此,他還特地種了一棵常青松。

兩年後,劉秉彥将軍去世,按照他的遺囑,家人将他葬在了距離曠伏兆幾米遠的地方,兩位将軍生前一起戰鬥,死後他們依然守護着曾戰鬥過的地方,何其壯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