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紅軍長征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迹,那麼紅西路軍西征河西走廊的艱苦程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1937年3月14日由最初21800餘人僅剩3000餘人。
在形勢越來越緊迫下,萬不得已兵分三路,深入祁連山深處,在海拔4000多米的深山雪域上英勇戰鬥,艱難行進,多少紅軍戰士就此長眠于雪山之巅。
在近30餘年來,許多的黨史以及軍史工作者和多個驢友俱樂部對他們當年西征路線進行考察,至今仍有多處還是茫茫無人區。
而曾經,在這條茫茫長征路上,有一位将軍被草叢中突然竄出的一隻野兔所救,使得将軍對其感念終生。

戎馬一生,竟受救于一隻野兔
西征的紅四路軍經過長期與敵軍作戰,在倪家營子被敵軍重兵圍攻,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巨大,寡不敵衆,孤立無援,慘遭失敗。
而後從敵軍中突圍出來的
朱良才
等人,繼續在祁連山周圍與敵軍周旋,終因山窮水盡,在逃脫敵軍的追捕中,與戰友走散,孤身一人前行。
朱良才身無分文,饑寒交迫,在冰山雪地深山老林裡面行走,不僅要忍受饑餓,身體的疲憊,還要躲當地的軍閥頭子“馬家軍”。
而得勢一時的馬家軍,氣焰嚣張至極。
四處搜捕走失的紅軍,特别是紅軍将領。
這天,朱良才拄着棍走在荒灘上,突然,從朱良才身後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頓時塵土飛揚,情形好是緊迫,朱良才頓時反應過來,必是“馬家軍”追趕過來了。
說時遲那時快,朱良才趕忙将拐棍丢到一旁草叢裡,自己順勢滾下路坎,鑽進一條幹溝裡,幹溝其實并不深,好在幹溝被一片草叢包圍。
朱良才将自己的身子緊緊地貼在幹溝的泥土上,蜷縮得緊緊地,不敢出一口大氣,生怕稍有動靜,就被“馬家軍”抓個現行。
此時,隻聽見轟隆隆的槍聲四起,越來越逼近朱良才,這該如何是好呀!
朱良才越來越緊張,心裡盤算着,如果被“馬家軍”發現了的話,必定會當場将我槍斃,他們根本沒有必要與一個傷殘的紅軍周旋。
正在朱良才陷入絕境的時候,突然在離草叢不遠處,出現了一隻野兔。
朱良才靈機一動,順手抓了一坨土塊,順勢向兔子砸去,這是一隻灰色的肥大的野兔,野兔受到驚吓後,往“馬家軍”的方向猛地跳竄了過去。
“馬家軍”不屑地說,原來是隻兔子啊,把它給斃了,給兄弟幾個下酒。
孤立無援的朱良才,這才虎口脫險。
是以,在他晚年時間,每每想起當時的緊急情景,都不甚感慨,要不是那隻野兔,我恐怕也不能走到延安,無法再回到黨的懷抱。
失去了組織的朱良才,又孤身一人前進。
他始終堅信星火可以燎原,西路軍雖然失敗了,但是黨中央還在,毛主席還在,河東還有我們的紅軍,一定要不懼艱難,找到部隊,就能找到黨,就能見到毛主席。
于是,朱良才便找了一個破碗,打扮成一個乞丐,打算乞讨,佯裝前行。
白天躲在草叢中,石縫裡,夜晚便星夜兼程向着心中的希望前行。
餓了就挖草根,摘樹葉來吃,渴了就抓把雪球往嘴裡塞。
在河西這一帶,還是有很多群眾是支援紅軍的。
有一天,朱良才實在餓得前胸貼後背了,逼迫無奈,走進一家大戶人家門口,想要讨一些吃的,又擔心自己的身份被識破,正在躊躇不前時。
主人家是一位老者,先開口了。
“你是紅軍吧?”。
朱良才頓時一驚,看情形無法瞞住了,便幹脆承認了。
“哎,這個老天爺是怎麼回事,竟讓紅軍給落敗了。”原來這是一位紅軍的支援者。
老者是被紅軍的保家衛國、英勇犧牲的壯舉所感動,特别支援紅軍能夠救國救民。
現如今的中原大地使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确實需要這麼一群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的戰士。
老人家不僅沒有洩露朱良才的身份,還為他打掩護,幫助他脫離馬家軍。
朱良才在飽餐一頓之後,便又踏上了尋黨之路。
然而,老人家的解圍之舉,使朱良才深為感動,使行動的步伐更加有力。
朱良才就這樣孤身一人,徒步了36天,走了大概1000多公裡,一路跋山涉水,經曆各種艱辛與驚險,死裡逃生。
終于在一個小村子裡,找到了駐地紅軍,那是離甘肅鎮原不遠的一個村莊。
朱良才見到了紅軍駐地,萬分激動,徑直走向站哨的紅軍說:“我是西路軍紅軍,請求見你們上司。”
站哨的紅軍,仔細打量,隻見朱良才拄着一根打狗棍,頭發打結,衣衫褴褛,胡子拉碴,一身臭味,又黑又髒又瘦,俨然一副叫花子老頭模樣嘛。
便加以阻攔,便起了争執。
此時,有一人聞聲而起,推開了二樓的窗戶,問道:“吵什麼吵,發生什麼事了?”
朱良才睜眼一看,便脫口而出:“是我,陳坊仁。”
二樓的幹部一聽聲音,便急忙趕出來,握着朱良才的手說:“朱政委,朱良才政委啊。”
而早已透支的朱良才,雙腿一軟,噴了一口鮮血,便倒在了自己曾經的老部下——陳坊仁(開國少将)的懷中。
?from=pc
以大局為重,辭去軍區政委職務
朱良才原名朱明,1900年9月27日出生于湖南汝城縣外沙村的書香門第。
1927年入黨,次年随朱德奔赴井岡山,本是“秀才”出身的朱良才,是朱德和毛澤東的第一任秘書。
1928年,年僅28歲的朱良才,毅然決然地參加了
湖南起義
,而後曆任紅四軍軍部秘書、連政委、支隊政委、師政委。
在沙場上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曾多次負傷,被稱為:“九死一生未下鞍”的開國老将。
後來,經曆了紅軍西征的朱良才,在回到了黨的懷抱之後。
深知走散的西路軍孤立無援,一心想要回到黨的懷抱的深切期盼,于是擔任起了專門負責西路軍失散、被俘人員的收容、解救、甄别工作。
由于朱良才曾經在紅四方面軍的五軍、三十軍、三十一軍和軍政幹校、教導團、機關都曾經任過職,對于開展工作無疑有了群衆基礎。
被中央任命為以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副秘書長的秘密身份,開展以公開、秘密各種方式方法進行營救。
在悲壯的西路軍西征之路,朱良才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曆,對于失散的紅軍認得特别準,找回了許多紅軍的上司力量,為我們軍隊挽救了一大批骨幹力量。
1938年成功完成了失散、被俘西路軍的營救和甄别工作後。
朱良才奉命去到延安,一方面進行中央黨校學習,一方面系統地向黨中央彙報西路軍的後續工作
在向毛主席彙報時,毛主席不禁當着衆人的面誇獎說:“軍事上過硬,政治上合格”是“軍之良才”。
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軍銜,并且任北京軍區政委。
在結束了戎馬生涯之後,走上了上司崗位,繼續為國家效力,是許多紅軍戰士的殷切期盼。
但是,朱良才在戰争時代,曾經負過三次傷,有兩次傷未痊愈就強行走上戰場。
朱良才又夜以繼日地為革命工作,積勞成疾,身體大不如前。
在擔任北京軍區政委期間,時常頭痛,吞兩片止痛藥後,又繼續伏案工作。
那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軍區的建設任務繁多,朱良才考慮到自己病情,便向上級提出:“因病不能多抓工作,對軍區工作有影響,讓年富力強的同志來幹吧。”
當時隻有58歲的朱良才以大局為重,一心向黨,黨中央同意了他的請求,并加以肯定,并号召大家向他學習,顧全大局的胸懷。
寫在最後
這些戎馬一生,不畏強敵,經曆過九死一生,險些戰死疆場的開國将帥們。
在他們回首那些戰中往事時,内心往往比常人更加柔軟。
一隻野兔的無意之舉,雖說救了其性命,但卻能讓革命将軍一直感念于心,是他們對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最深刻的銘記,是因為他們經過将自己置身于生命之外後,而從獲新生的感念。
在紅軍的抗戰路上,有許多諸如“野兔”的“救命恩人”,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支援着最可愛的人民解放軍,我們黨組織從來都沒有忘懷過在抗戰路上的伸出援手的人民百姓,也從未忘懷過他們對人民解放軍的深深情誼。
而在抗戰中的戰友,對于已經逝世的同窗戰友,革命老同志表以深切緬懷。
而對于失散的,被俘的戰友,黨中央不會忘記,幸存下來的同志更是深深挂念着,就像朱良才上将一樣,努力組織走散的西路軍的歸隊和營救工作,一刻也沒有忘懷過。
吾輩定當以先輩為表率,感念每一位為國戰鬥過的老将們,永遠紅心向黨,熱愛着這片紅色土地。
參考資料:
《朱良才上将:從朱德“秘書”到北京軍區政委》《湘潮》
《“軍之良才”:朱良才》《北京日報》2010-10-11第018版
《風煙萬裡瀝肝膽—朱良才将軍轶事》
《朱良才三過草地》《百年潮》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