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度過漫長的春節假期,很多人還沒有從假期綜合征中清醒過來,但網際網路早已是熱鬧喧嚣。3點鐘區塊鍊群引發的大佬口水戰、陌陌超7億美元收購探探以及阿裡90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以及小米和愛奇藝IPO的消息,種種迹象都在暗示2018年的網際網路将會更加精彩。
過去一年,共享單車、無人貨架以及新零售的風口席卷而來,引起了資本大戰,也改變着我們的生活。那麼2018年又将會有哪些風口和機遇呢?
一、網際網路造車關鍵年
2014年,在特斯拉橫空出世後,賈躍亭想要憑借自己所打造的樂視生态造一個能和特斯拉PK的超級汽車,但最後他的造車計劃隻是停留在PPT上,但他的構想卻并沒有昙花一現。在這之後,做UC浏覽器起家的何小鵬和做汽車媒體“易車網”起家的李斌接過了他的大旗,開啟了新一輪造車之旅。
不僅如此,BAT作為國内網際網路企業的三大巨頭,也紛紛在智能汽車領域排兵布陣。最早進入汽車領域的是百度,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宣布百度的無人駕駛将在2020年開始量産,之後百度又戰略投資了威馬汽車。騰訊和阿裡分别注資蔚藍汽車和小鵬汽車,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這個充滿競争的市場。
2017年,汽車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巨變。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萬衆期待的自動駕駛真正有了實作的可能;另一方面,汽車市場過去由于自身存在的問題,也迫切需要網際網路加以改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網際網路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持續發酵。
相比于傳統汽車企業,網際網路企業擁有大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的優勢,能夠對消費者行為和需求進行預測,而這恰能解決傳統汽車廠商沒辦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沒辦法和具有很強消費能力的汽車消費人群進行持續性的聯系。
随着威馬、蔚來、小鵬量産車型的陸續亮相,網際網路造車這條賽道的競争逐漸開始明朗化,而一個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的汽車時代可能也已經悄然到來。
二、區域鍊變革臨界點到來
2018年開年,最熱的一個詞莫過于“區塊鍊”,3點種區塊鍊群的出現則再次把區塊鍊推向高潮,是否是泡沫暫無法确定,但越來越多大佬和資本開始關注區塊鍊卻是不争的事實,行業發展的速度将會進一步加劇。
區塊鍊,本質是一種共享且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每一個節點的記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确性,并形成鍊條。這種特質使得所有資料、資訊變得真實、透明、安全、不可篡改。
如果說區塊鍊的核心是技術,那作為能夠實作資料一緻存儲、無法篡改、無法抵賴的技術體系,區塊鍊在網絡中建立點對點之間可靠的信任,使得價值傳遞過程去除了中介的幹擾,提高價值互動的效率并降低成本,最終成為了建構價值網際網路的基石。
2017年,區塊鍊及相關行業加速發展,全球正在跑步進入“區塊鍊經濟時代”。從文娛、汽車到供應鍊領域,真正的應用落地很可能将會在2018年出現。可以預見,在全球範圍内,很快将會出現更多的成熟應用。現在的區塊鍊經濟已經處于爆發前夜,其魅力将在于各類場景的運用與重構。
三、AI進入場景落地階段
2017年如果要從科技領域找出最大的變化和革新,那麼我們很難不說到“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詞。人工智能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企業和新業态,為個人、企業、國家乃至全球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到谷歌、蘋果、百度等巨頭,下到各類創業公司,人工智能已成為一個現象級的風口。
短短幾年時間,圖檔自動歸類、人臉識别已經成為非常通用的功能,自然語言作為一種互動方式正在被各種語音助理廣泛運用,無人車駕駛突飛猛進,AlphaGo戰勝圍棋冠軍,仿生機器人的技術疊代,未來幾十年的城市交通和人類的生活方式都将會被人工智能所改變。
作為BAT裡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百度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AI技術不僅拉動了百度自身業務(如資訊流、百度金融)的增長,也通過Duer OS和Apollo兩大平台将能力對外輸出形成新的遠景型業務。如今的百度正積極尋找AI的落地場景,并在智能語音助理和自動駕駛領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阿裡巴巴比百度稍晚,但布局AI也有很長時間。5年前,阿裡巴巴啟動機器人項目ET,在去年又宣布投入千億成立達摩院,如今ET的前端已經演化出多種技術的人工智能中樞,為各垂直領域的企業級與政府公共事務級提供服務。至于騰訊雖然姗姗來遲,但實力也同樣不容小觑。騰訊已先後在美國投資超過5家從事深度學習、視覺學習、臨床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即服務的AI技術公司,與此同時還分别在西雅圖和國内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目前來看,人機對話、人臉識别以及自動駕駛是科技巨頭布局最廣泛的三大方向,并且也有很多相關的軟硬體應用落地,對于人工智能來說,2018年可能會是一個轉折點。
四、資訊流進入品質比拼階段
人們擷取資訊的方式總是随着技術不斷變化,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資訊流和個性化推薦則成為了标配,但問題是人工智能在内容的了解能力上卻依然無法讓人滿意,沒有價值觀的算法不可避免的讓内容陷入庸俗化和資訊繭房。
2018年開始,今日頭條宣布關閉社會頻道,喊出“平台上權威媒體機構生産的内容将得到優先推薦”的口号,這家跑得太快的公司終于意識到純粹算法推薦内容的弊端所在。而在不久之後,百度旗下的百家号宣布與新華社達成戰略合作,并聯合推出“新華社超級頻道”,依托人工智能和搜尋引擎為新華社提供智能分發的能力。機器算法和權威媒體的深度結合,展現了平台對優質内容前所未有的重視。
這兩件事也給2018年的資訊流分發奠定了主旋律,那就是内容開始從“量”進入“質”的下半場。如果我們把内容産業比作一場比賽,上半場的主題是補充海量内容,下半場的主題就是扶持優質内容。内容進入質的階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使用者對内容認知更新的提升,他們開始清楚在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内容,越來越多人需對标題黨和低俗内容開始抵觸。
事實上,認知更新也在倒逼内容更新。過去一年,傳統媒體紛紛開始轉型,《三聯聽周刊》不久前的朋友圈刷屏讓大家意識到優質内容所具備的潛力。《一條》、《二更》、《梨視訊》等新媒體的大獲成功,也讓越來越多媒體人開始選擇從體制内逃離進行内容創業。同時資訊流平台對内容創作者的态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越來越多平台開始減少對内容的分成補貼,而是更多通過評獎去獎勵優質内容。
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已經不缺内容,真正缺的是好内容,以及發掘好内容的機制。在這個背景下,再來看百家号和新華社的聯手,就明白其中的重要意義了。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後,内容領域正步入下半場,而在使用者迫切需要認知更新的大潮中,内容平台也需要醞釀一次重要的更新。
五、直播答題重新回歸主流
2018年元旦迅速蹿紅的直播答題熱沒能成功撐到春節。原本設想的春節合家歡大家一起直播答題的熱鬧場景并沒有如期上演,整個春節期間,隻有央視一家做了春晚答題。而此前集體争相撒币的各家直播答題平台目前基本停擺。
之前蜂擁而上的直播平台如今一哄而散最直接的原因是政府監管政策的出台。在2月14日廣告總局下發的《加強網絡直播答題節目管理》通知中,就着重強調了視訊節目直播資質,與此同時也對内容稽核機制不健全提出了警告。
直播平台集體砸錢直播答題的背後是網際網路人口紅利逐漸衰退,獲客成本不斷提高的現實。直播答題通過獎金的形式,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低成本的擷取大量使用者,對平台來說這是劃算的生意。再加上,直播答題可以聯合廣告主進行植入,商業模式也異常清晰,是以這一新穎的模式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市場認可并迅速擴散。
不過在政策監管高壓下,資本如今正變得謹慎,直播平台在問答上的投入也在減少。但在經過春節的停擺期後,已慢慢有平台開始回歸。在這一輪的政策引導規範過後,直播答題市場正走向成熟與穩定。2018年的直播答題市場,最後的突圍者很可能會支撐起新一代的獨角獸公司。
六、共享經濟進入下半場
過去的2017年,如火如荼的共享大戰逐漸進入尾聲,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各種共享項目開始相繼倒閉,并且還出現了押金無法兌付的惡性事件,看似普通的優勝劣汰,背後其實是投資人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盲目樂觀。
如今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共享經濟終究還是要回歸商業。共享經濟不是在創造新的需求,而是在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借助于網際網路等新興媒介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機會,進而解決使用者痛點、實作供求的有效對接。
如果說滴滴、Uber、Airbnb為代表的模式被稱為共享經濟第一階段,它利用網際網路搭建了個人與個人連接配接和分享的平台,使閑置時間流動起來;高頻需求、相對标準、需求切口是這一階段适合切入的行業。而以共享單車、移動充電寶為代表的移動物聯網平台代表着共享經濟第二階段,通過它們得以實作物與物的連接配接。
那麼如今我們正在進入萬物可租的共享經濟第三階段,真正實作對資源的更新和聚合效應。這種進階其實也是一種必然,随着使用者對共享經濟的服務需求越來越高,平台都開始提供更專業的服務,這自然會讓C2C的共享模式向B2C的租賃模式過渡。2018年的共享經濟,勢必異常精彩。
七、新零售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這一年管道下沉,線下零售逐漸回暖,網際網路大佬紛紛聯姻實體巨頭,無人零售、無人貨架受到資本熱捧。
所謂新零售,即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資料驅動泛零售形态,自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網際網路巨頭之間新零售大戰持續深化,阿裡加速線下收割,騰訊則開始從幕後走向台前。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新零售戰役中,阿裡和騰訊兩大巨頭則分别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戰略。
阿裡的核心優勢在電商零售領域,布局新零售主要是因為線上流量紅利見底,與此同時線下管道正進入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是以阿裡新零售的戰略主線一直是加速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具體來看,一方面通過自有項目盒馬、銀泰等探索新零售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入股等方式形成線下零售資源積累。
而騰訊的核心優勢則在于社交,由于本身并沒有電商和零售基因,是以騰訊的新零售布局更多是強調“去中心化”賦能,簡單來說就是選擇有效率的企業(京東、永輝、唯品會等)進行合作,給予相關企業所需要的資源,最終賦能并連接配接所有場景。具體來說,就是騰訊将提供強大的場景、大資料、AI技術支援,以及騰訊全産品線,幫助商家量身定做解決方案,以及線下門店實作資料化和智能化。
面對随之到來的新零售元年,傳統零售紛紛或投靠阿裡、或牽手騰訊。如今兩大巨頭對于實體商業的第一回合争奪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的2018年很可能将進入第二梯隊收割期。而在騰訊和阿裡之外,新零售會不會存在第三條道路?2018年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八、網際網路公司迎來A股上市潮
自2017年以來,國内網際網路企業再度掀起密集上市的小高潮,衆多企業紮堆海外上市。寺庫網、 趣店 、拍拍貸 、和信貸、愛奇藝、搜狗、小米、京東物流等公司或已成功挂牌,或醞釀送出IPO上市申請。衆多國内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去海外上市,正凸顯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蓬勃的發展勢頭。
如果說之前網際網路企業選擇在海外上市實為無奈之舉,那麼今年這種狀況可能将發生重大變化。在巨人、360陸續成功回歸A股後,中概股掀起了回國上市的熱潮,而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有将資産分拆進行打包上市的想法。這既能讓他們保留美國上市公司的身份,又避開了繁瑣的私有化退市、再上市的程式,而A股可能就是這些巨頭的下一站。
不久前新華社發表《中國A股資本市場的“BATJ夢”應該圓了!》文章稱,對我國資本市場而言,破除障礙吸納更多優秀的創新企業,十分緊迫。不光是網際網路企業,符合國家戰略的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生态環保等領域都有望得到相關制度支援,資本市場将全方位擁抱這些新領域的優秀企業。
而近日,證監會發行部又進一步對相關券商作出指導,其中包括生物科技、雲計算在内的4個行業中的獨角獸企業将不用滿足A股苛刻的上市條件,符合相關規定者更是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兩三個月就能審完。”
從目前監管透露出的資訊來看,讓更多網際網路企業上市已成為監管層的一項重點工作。在大勢上來看,中國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強,A股也需要這些優秀的企業。
昨日360正式回顧A股,市值超過4000億元,這讓周鴻祎身價超越了李彥宏。今日小米又傳出要同時在A股和港股進行IPO,而在更早前的螞蟻金服、京東物流、百度金融都曾傳出回歸A股的消息。很顯然,2018年,網際網路企業上市将會是A股IPO的關鍵詞。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01
本文作者:俊世太保
本文來源:
钛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