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是共産黨上司的部隊開拓較晚的一個北方根據地。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不久,結合全國的形勢分析,毛主席非常重視東北,他說,哪怕我們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丢了,隻要有了東北,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為此,中央逐漸派了大批幹部去東北,确立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成立了東北局。當時東北局的書記是誰呢?很多人可能會回答說,是林彪,或者羅榮桓。

(彭真和毛主席在武漢東湖散步)
其實都不對。當時的羅榮桓還在山東戰場,林彪也還沒有到達東北。東北局最初的書記叫彭真,山西人。彭真長期在北方從事革命活動,當過天津市委書記、晉察冀分局書記等職,對于白區的鬥争具有豐富的上司經驗。
來到延安後,彭真當過中組部部長,在中央擔任重要上司職務。就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彭真當選為政治局委員,還是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在黨内地位非常之高。
當時的政治局委員總共隻有13位。未來共和國的十大元帥,隻有朱老總和彭老總進入了政治局,包括林彪在内的很多未來元帥大将,都不是政治局委員。
以彭真的身份地位和革命工作經驗,他擔任東北局書記,是非常合适的。進入東北後,彭真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東北根據地的鞏固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7年,彭真離開了東北,後來成為解放後首任北平市委書記。
書記确定了,還有4位副書記,也沒有林彪和羅榮桓,他們又都是誰呢?
(陳雲、楊尚昆、彭真和周總理)
第一位是陳雲,陳雲在上海,也從事過革命鬥争,在中央蘇區,陳雲的地位也非常之高,抗日戰争時期在陝北,陳雲也當過中組部部長,在黨的七大之後,也當選為政治局委員,地位和彭真同樣都很高。
進入東北戰場後,陳雲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南滿分局書記。在堅持南滿根據地的鬥争過程中,陳雲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是他拍闆,一錘定音,堅持南滿,這才取得了四保臨江戰役的勝利。
第二位是程子華,和彭真一樣,也是山西人。程子華雖然沒有軍銜,卻是無冕的大将,他曾經是紅25軍的軍長,和徐海東一起帶領英雄的紅25軍勝利走完了長征,率先到達陝北。
紅十五軍團成立,程子華是軍團政委。進入東北戰場後,程子華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書記,和蕭勁光、黃克誠并列。東北戰場很多名将,如縱隊司令員黃永勝,吳克華等都曾是程子華的部下。
第四野戰軍組建,有4個兵團,最厲害的當屬第十三兵團,而程子華是第十三兵團的首任司令員,四野大軍南下,程子華離開,司令員才換成了黃永勝。以程子華的革命資曆,絕對能被評為大将的。很可惜最終和軍銜失之交臂。
(程子華和蕭勁光)
第三位,伍修權,湖北武漢人。伍修權曾經去蘇聯留過學,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在中央蘇區,他是洋顧問李德的翻譯,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伍修權也有幸列席了這次會議。
進入東北後,伍修權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的第二參謀長、東北軍區的參謀長等職。伍修權和彭真陳雲等人一起向東北挺進,他們乘坐的是一架老式的飛機,沒想到飛機在降落的過程中出了事故,沖出了跑道,猛插進了一塊稻田裡。
伍修權比較幸運,隻是受了一點輕傷,彭真的傷勢最嚴重,得了腦震蕩。陳雲最幸運,駕駛艙門被撞開後,他一下子被推進了駕駛艙裡,反而是有驚無險沒有受傷。
建國後,伍修權發揮所長,長期從事外交工作,擔任過外交部副部長、副總參謀長等職。
最後是林楓,原本就是黑龍江人,長期在華北從事白區革命鬥争,擔任過北平市委書記。劉少奇擔任北方局書記時,林楓給他當過秘書。進入東北,林楓擔任過東北局組織部長、長春市委書記等職。建國後,林楓擔任過東北局副書記。
東北局的最初這5位成員,走過了血與火的征程,有3位非常高壽,彭真享年95歲,陳雲享年90歲,伍修權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