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一、傲氣和傲骨

有句名言說得好:人不可有傲氣,士不可無傲骨!

傲氣和傲骨,雖有一字之差,境界卻天壤之别。

那麼倘若傲氣和傲骨,都被一個人兼得了會怎樣?大機率會變得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一樣。

首先是傲氣,必來自于本事,這大抵是錯不了的!沒本事卻敢驕傲,無不成了笑料,如零陵上将邢道榮。他那叫傲氣?分明讓人笑岔氣罷了!

其次是傲骨,必來自于信念,這也是常識性的。沒人會喜歡牆頭草,故而有奶就是娘的行為,就算是降将黃金期的三國,也會是說崩塌就崩塌。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比如呂布。本事大,有傲氣,卻無信念,無傲骨,在白門樓上被曹操和劉備,雙簧一般的戲耍過後,還是被咔嚓掉了腦殼。這人都要死了,他卻還不明白自己到底咋死的,竟然把所有憤怒丢下劉備,怒吼:“是兒最無信者!”

但問題是,呂布嘴中最無信的劉備,卻反而是三國公認的信念最堅定者。有了信念為依托,劉備的無信,也就變成了“機變”。跟呂布的“有奶就是娘”,立馬劃清了界限。是以呂布其實跟邢道榮一樣,都堪稱是糊塗死的。

是以,傲氣的支援點是本事,傲骨的根基是信念!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關羽的特殊也就出現了,他既有本事,更有傲氣,一下子就跟有本事沒傲氣的趙雲、張飛、張遼、張郃等名将差別開來。

同時關羽卻還信念滿滿,傲骨铮铮。這個特點,也是絕大多數三國名将的共有特性,唯一可惜的是于禁,一直都是曹操眼中的完美楷模,結果卻最後投降關羽了,搞得曹操都表示看不懂于禁了。

好,看懂了關羽的特殊之處,也就是兼得“傲氣和傲骨”,下面咱就開始着重分析和探讨一下,《三國演義》裡關羽的沖突之處——由于他本事太大,傲氣也沖天,看誰都像“插标賣首”,可面對這2位三國名将時,卻又分明“懷疑了人生”。

首先從關羽為何敢,如此高調的炫耀傲氣開始。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二、關羽的傲氣和傲骨

其實關羽的傲氣,更多來自于《三國演義》。因為《三國志》中對關羽的記載相對要少。

在《三國志》等正史中,關羽的第一句話是對張遼所說。當時他已投降了曹操,而曹操非常欣賞關羽,便讓張遼去試探。于是關羽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将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這句,顯然是關羽“傲骨”的完美展現。面對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也不肯背叛自己的信念。是以引得曹操大贊關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了解了正史中關羽的傲骨,其實也就明白了為何《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忽悠一下子變得那麼“傲氣沖天”了。如被許多人笑談的“看誰都像插标賣首”,每次單挑前,也總習慣性地問一句:“汝比顔良、文醜若何?”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所謂,傲骨決定層次!《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定位極高,是以才顯得他那麼傲氣沖天。潛台詞就是,曹操對我關某禮遇有加,劉備又是我大哥,别人?抱歉,除了張飛外,諸葛村夫在最初之時,都不在話下!

這有錯嗎?按《三國演義》的邏輯來言,一點錯也沒有!畢竟,為了塑造關羽的傲骨,還讓關羽奪了孫堅的功勞——斬華雄!并憑空虛構出來了,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這些都是關羽變得傲氣沖天的資本。

隻可惜,一則關羽最終給失敗了,二則恐怕就是用力過猛(也含有時代變化的因素),關羽越來越脫離原有基調——傲骨感,變得越來越稀薄。傲氣感,則趁機沖破天際,大有飛離地球的架勢。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所謂“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句讓許多演義迷都很反感。你這是何必呢?孫權求婚固然不安好心,但提親人卻是諸葛亮的哥哥,哪有這麼打臉的?由此認定了關羽傲得沒邊。

可問題是,在《三國志》等正史的記載中,關羽從來就沒說過這句。是以,如今許多人印象中的關羽,其實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形象罷了——傲氣無限放大,擠兌的傲骨無處尋,這焉能不讓人逆反?

看着有些亂?一會《三國演義》,一會《三國志》。筆者隻能如此,且盡量講述清楚,筆者也強調過多次了,對三國,演義和正史,是不能分家的。否則就搞不懂為何《三國演義》要如此塑造人物。反之,搞懂了這些,則更有助于了解正史中的三國人物!若隻強調一面,則很容易走入誤區,得出極端結論。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三、兩位讓關羽懷疑人生的三國名将

知道了《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何會傲氣沖天,接下來的内容也就等于了解了。因為對于關羽來言,面對這兩位三國名将時,他都曾懷疑了人生。

第一位是龐德!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曾做過一個離奇的怪夢:忽見一豬,其大如牛,渾身黑色,奔入帳中,徑咬雲長之足。雲長大怒,急拔劍斬之,聲如裂帛。霎然驚覺,乃是一夢。

關平解夢道:“豬亦有龍象。龍附足,乃升騰之意,不必疑忌。”卻還沒有打消關羽的疑慮,又跟帳下諸将說這個夢,結果卻是“或言吉祥者,或言不祥者,衆論不一”。搞得關羽最終道:“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

随後便是于禁和龐德趕來救援。龐德兩次大戰關羽。第一次是“戰有百餘合”。第二次是,龐德“一箭正中(關羽)左臂”。這下跟那個怪夢扣上蓋了,關羽果真受到傷害,從“咬雲長之足”變為“正中左臂”,都氣瘋了關羽。

按理說龐德會遭到關羽的報複才對。可事實卻是,關羽竟然很欣賞龐德,想勸降他。直至龐德大罵不休後,關羽這才殺之,最終還“憐而葬之”了。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關羽跟龐德這一戰,堪稱他最沒面子的單挑,打了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還反被射傷。從結果來看,顯然讓關羽“懷疑了人生”,他何嘗有過這種慘敗?而關羽的反應也很奇怪,卻是欣賞龐德,要勸降。為何?

跟馬超無關,而是龐德展現出來的铮铮傲骨,很對關羽的胃口!這就是為何說:士不可無傲骨!

你讀書人也好,戰士也罷,凡傲骨铮铮之人,無論是誰都欽佩!反之,軟骨頭或有奶就是娘之輩,誰見了誰惡心。

這就是一種曆史正能量的産物!而關羽本身,其實便是這種傲骨人物的代表。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第二位是呂蒙。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最恨的人是誰?必是呂蒙!

關羽被殺後,最初他根本就不認,一魂不散,在空中大喊“還我頭來”!直至被普淨點化:“今将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顔良、文醜,五關六将等衆人之頭,又将向誰索耶?”于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似乎關羽頓悟超脫了。但哪料,随後便是關羽的魂魄,附身呂蒙身上,怒罵孫權,搞死了呂蒙。

看着很沖突吧?不是說好了,關羽“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咋又搞事?是以,關羽這不是“懷疑人生”是啥。那麼為何關羽死後會如此沖突?大緻有兩種代表性意見。

關羽看誰都像“紮标賣首”,但這2位三國名将,卻讓他懷疑了人生

其一:為關羽死後成神做鋪墊。其二:鄙視呂蒙的偷襲。但筆者卻還有一種觀點:傲氣導緻!

關羽與其說死于呂蒙偷襲,不如說死于自己的驕傲,被陸遜一通誇,他就信了,調走了防範東吳的兵力,給了呂蒙“白衣渡江”的空間和機會。

但傲氣沖天的關羽,顯然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把所有罪責都推诿給别人,如呂蒙。是以哪怕成了神,他也要找補回來,全然不顧“神”的形象。

這其實就是“傲氣”的可怕之處,能直接摧毀任何一位“神一般的人”!

是以,人不可有傲氣!一旦傲氣滿身,哪怕被封了神,也極易從“懷疑人生”,發展到“否認自我”,故而不可不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