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淪陷後,被俘的士兵命運如何?一個和尚記錄下了最慘痛的15天!

1937年11月,日軍20萬人大舉進攻南京。當時教導總隊在光華門一帶與日軍激戰,當日軍攻破城牆竄入城中之後。教導總隊為避免全軍覆沒,所轄各部開始向挹江門外突圍。當時鈕先銘是工兵營營長,全軍潰退後他也跟随部隊突圍。

南京淪陷後,被俘的士兵命運如何?一個和尚記錄下了最慘痛的15天!

當時南京城内已經一片混亂,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大量潰兵夾雜着無數難民往江邊湧去。但此時江邊大部分船隻已經被下令燒毀,到了江邊也難尋到一艘船隻渡河。無數難民和潰兵沿着江邊亂竄,其狀相當凄慘。鈕先銘起初扒上了一艘竹筏,但由于後面的人争先恐後往竹筏上沖,最後導緻竹筏翻倒,鈕先銘被擠落在江中,迫不得已又再度遊回江岸。

渡江已經無望,鈕先銘隻得沿江而下,他一直走到了上元門附近。在上元門,鈕先銘發現沿江的民居已經全部被燒毀,隻有一所小廟名為永清寺留存。永清寺占地面積約為6畝,廟宇有三小間。鈕先銘無處可去,隻得投奔到了那裡。鈕先銘為寺僧所收留,廟中和尚是三僧兩俗,兩位和尚年紀在70歲左右,一位和尚是30歲左右的徒弟,兩俗中一位是70歲左右的施主,一位是70多歲的老農。

南京淪陷後,被俘的士兵命運如何?一個和尚記錄下了最慘痛的15天!

12月13日下午三點鐘,日本兵追到了上元門,鬼子沿江殺死了不少國軍,又有幾個日本兵竄到廟外,見人就殺。在寺廟的六畝石榴園中,就留下了46具國軍士兵的屍體。當時鈕先銘為躲避日軍搜捕,将頭發剃掉換上僧衣當了和尚,他與衆僧人藏在柴房之中,躲避日軍追捕。

鬼子兵舉起三八刺刀進入柴房,看到鈕先銘等人後,日本兵并未開槍,而是要了兩擔幹柴,并指定要鈕先銘和老農送去,鈕先銘和老農挑着柴跟着鬼子兵進了城。在城裡,鈕先銘看到有兩三萬被俘的中國士兵,他們兩手抱着頭部,擠坐在高低不平的地上。有少數中國炊事兵正在燒火做飯,似乎是想供給被俘者一頓飽飯,是以才需要相當數量的柴火。鈕先銘和老農放下柴火後,并未遭到日軍為難,黃昏時分他們傳回了破寺之中。

南京淪陷後,被俘的士兵命運如何?一個和尚記錄下了最慘痛的15天!

兩天後,日軍又進行了數十次搜查,在寺廟外又搜出并殺死了幾個躲藏的軍民。躲藏在破廟中的鈕先銘等人勉強度過了第一道難關,他們躺在柴房的稻草上,等待着漫長的黑夜過去。第三天傍晚時分,寺廟竄來了幾十個日本兵,日本兵沒有進入廟内,而是将石榴園裡的樹枝全部砍走,鈕先銘等人躲在柴房中,絲毫弄不懂鬼子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不久後的每天夜裡,距離破廟50公尺遠的馬路上經常會聽到鬼子行軍的腳步聲,日軍腳底帶有鐵釘的皮鞋踩在路面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大約一個小時後,遠處傳來了一陣陣機關槍的聲響,機槍聲響很密,像是一陣又一陣地狂掃。鈕先銘和和尚們躲在寺廟中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說戰鬥已經停止不可能會發生激烈戰鬥,日軍到底在幹啥?還有前幾天砍去那些石榴樹他們拿去幹嘛?鈕先銘等人搞不清楚,又不敢出門去看,就這樣胡亂猜測了一夜。

南京淪陷後,被俘的士兵命運如何?一個和尚記錄下了最慘痛的15天!

第四天至以後的數天時間裡,三三兩兩路過的日本兵時不時到廟裡搜查,在搜查中日軍搶走了老和尚躲藏的108塊銀元和幾件可以禦寒的毛衣、毛背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鈕先銘等人才發現在距離寺廟上遊一公裡多的地方,有一塊地名叫做大灣子,是長江河流的彎曲部分,靠水的一小片沙灘上,竟躺着無數的死屍,一半泡在江水裡。

老和尚的徒弟法名叫二空,他大膽地跑去看過幾次,這才發現了真相。原來前次半夜裡的人潮聲和連續不斷的機槍聲音,是鬼子将俘虜來的中國士兵集體屠殺在大灣子裡了。這時,鈕先銘等人才明白過來。鬼子之是以砍掉石榴樹,原來是拿來當作大叉子,将一批又一批的被屠殺者屍體推到江水裡去,以便順流而下沖走。日軍的想法是将屍體流入長江借此毀屍滅迹,但奈何此時是冬季,彎曲部分的長江水流不暢,而且屍體過多,不可能被盡數沖走,是以有大量屍體就這樣堆放在沙灘之上。

南京淪陷後,被俘的士兵命運如何?一個和尚記錄下了最慘痛的15天!

天氣漸漸暖和後,沙灘上那一大片屍體漸漸腐爛,一股濃烈的屍臭味随風吹到小廟之中。幾天過後,突然來了一批中國人和幾個日本軍官,其中還有一位随軍的日本僧侶。日本僧侶手持法器,連敲帶唱地念着經咒,來到廟裡硬要鈕先銘和二空和尚跟着他一起去處理那些屍體。堆在沙灘上的屍體,由于江水的潮汐沖流屍體,使得半濕半幹浸泡在淺水之中,由于天氣漸漸變暖而腐爛,露在軍服外面的手腳和面部都爛成了半骷髅形。

鈕先銘等人見到屍體堆後,渾身發麻發癢,簡直是心驚肉跳,慘不忍睹。不一會兒,來了不少鄉野的老百姓。這些老百姓顯然是日軍征召來的,數千老百姓整整清理了一個下午,才将沙灘上的屍體全部清理完畢。後來經過了解,那天清理的屍體總共有兩萬多具,其中有不少是教導總隊、粵軍66軍和83軍、第71軍和74軍等部被俘的士兵,這還不包括被水裡沖走的那些在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