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1946年1月9日,國民黨出動四個師的兵力,向晉察冀軍區控制下的古北口進犯,妄圖搶占這塊“南控幽燕,北捍朔漠”的戰略要地。

當時我軍守備古北口的部隊隻有區區一個連的兵力,晉察冀軍區令晉冀縱隊司令員趙爾陸(1955年成為開國上将)率部由永甯地區出發,趕往古北口抗擊敵人。

但趙爾陸在率部向古北口急行軍途中,突然患了急病,無法上前線指揮。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級不得不臨時調派冀察熱遼軍區參謀長李聚奎(1955年成為開國上将)前往古北口,代替趙爾陸指揮作戰。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李聚奎雖然是臨危受命,卻鎮定自若,下定決心要打好這一仗,粉碎敵人奪取古北口進而搶占東北的陰謀。

1月12日一大早,李聚奎率指揮部從承德出發,晚上12時抵古北口,與晉冀縱隊先行趕到的韓偉、楊梅生兩位副司令員接上了頭。

這時偵察人員前來報告,敵人的四個師已經到達離古北口十公裡的地區停下來休息,正在做進攻準備。

當時我軍隻有兩個團的兵力,隻相當于敵人數量的十分之一,而且敵人的武器裝備上也遠遠超過我軍,是以要打這一仗難度極大。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面對這樣的危急形勢,幹部們都顯得憂心忡忡。

李聚奎卻胸有成竹地對衆人說道:“我軍兵力極為薄弱,敵人是毫無疑問是知道這一點,是以他們不會把我們放在眼裡。我們正好可以利用敵人這種心理,打他們一個出其不意。”

“具體怎麼打呢?”有幹部提出疑問。

“充分利用地形,反守為攻!”李聚奎将拳頭用力一揮,“我料定敵人會從正面沿鐵路線無顧忌地長驅直入,向古北口進發,而且進攻的時間不會太早。是以我軍應将主要兵力擺在有利的正面,等敵人進入我軍有效攻擊陣地後,我們突然以猛烈的炮火打他們一個猝不及防。”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當天夜裡,李聚奎指揮各部隊全部隐蔽進入指定區域,構築好了伏擊陣地。

李聚奎親自檢查完各部的陣地之後,仍然不放心,因為他覺得這隻是正常意義上的排兵布陣,光靠這些難以對抗敵人的猛烈進攻,必須有配備的戰術才行。

這天正是臘月初七,空中高挂着一彎上弦月,李聚奎夜不能寐,便披上大衣,到指揮所外透透氣。警衛員陳高武擔心外面太冷,怎麼勸也勸不住,隻能緊跟着李聚奎出了指揮所。

曠野裡吹來一陣冷風,陳高武凍得直打哆嗦,他見李聚奎一個勁兒往前走,連忙追上前去,急切地說道:“參謀長,外面太危險了,不能再往前走了!”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放心吧!敵人今天晚上不會來的,用八擡大轎請都請不來!”李聚奎滿不在乎,仍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不知不覺竟走出好幾裡遠。

突然,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李聚奎連忙停下腳步,緊盯着那裡一動不動。陳高武仔細一看,參謀長所看的地方是一條小河,是以時正值隆冬枯水期,河已見底,附近隻有這一潭水尚未幹涸,在月光下折射出銀色的亮光。

“差點忽略了這個重要的地形!”李聚奎大喜,“這條河雖已幹涸,河岸卻高而彎曲,兩邊都有不少一人多高的枯草,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藏兵?”陳高武問道,“參謀長打算在這裡埋伏一支部隊?”

“沒錯!”李聚奎仔細觀察了一番,興奮地說道,“走,馬上回去!”

回到指揮所後,李聚奎就指令二旅四團立即轉移到河岸隐蔽下來,等戰鬥打響後,突然從敵人側後方殺出來,形成前後夾攻之勢,打敵人一個下馬威。

第二天雙方正式交戰後,李聚奎安排下的這支伏兵果然起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敵人根本沒把守衛古北口的我軍放在眼裡,沒想到側後方有一支部隊發起突襲,頓時陣腳大亂,紛紛四散潰逃。

眼前出現一片銀色的亮光,開國上将大喜:這是一個極佳的藏兵之所

由于李聚奎果斷而又巧妙的部署,我軍始終牢牢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此戰共殲敵2000餘人,繳獲各種槍120餘支,勝利地完成了保衛軍事要地的任務,創下了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成為李聚奎戎馬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戰後将士們紛紛稱贊,正是由于參謀長冒着生命危險反複檢視地形,發現了河岸邊那個絕佳的藏兵之所,安排下一支奇兵,才使得這一仗打起來順手多了。

此戰的勝利,不僅保衛了熱河、承德,也粉碎了老蔣在停戰令生效前打通進軍東北道路的如意算盤,取得了解放戰争中一次戰略性的重要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