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1946年1月9日,国民党出动四个师的兵力,向晋察冀军区控制下的古北口进犯,妄图抢占这块“南控幽燕,北捍朔漠”的战略要地。

当时我军守备古北口的部队只有区区一个连的兵力,晋察冀军区令晋冀纵队司令员赵尔陆(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率部由永宁地区出发,赶往古北口抗击敌人。

但赵尔陆在率部向古北口急行军途中,突然患了急病,无法上前线指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级不得不临时调派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李聚奎(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前往古北口,代替赵尔陆指挥作战。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李聚奎虽然是临危受命,却镇定自若,下定决心要打好这一仗,粉碎敌人夺取古北口进而抢占东北的阴谋。

1月12日一大早,李聚奎率指挥部从承德出发,晚上12时抵古北口,与晋冀纵队先行赶到的韩伟、杨梅生两位副司令员接上了头。

这时侦察人员前来报告,敌人的四个师已经到达离古北口十公里的地区停下来休息,正在做进攻准备。

当时我军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只相当于敌人数量的十分之一,而且敌人的武器装备上也远远超过我军,因此要打这一仗难度极大。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面对这样的危急形势,干部们都显得忧心忡忡。

李聚奎却胸有成竹地对众人说道:“我军兵力极为薄弱,敌人是毫无疑问是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们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敌人这种心理,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具体怎么打呢?”有干部提出疑问。

“充分利用地形,反守为攻!”李聚奎将拳头用力一挥,“我料定敌人会从正面沿铁路线无顾忌地长驱直入,向古北口进发,而且进攻的时间不会太早。因此我军应将主要兵力摆在有利的正面,等敌人进入我军有效攻击阵地后,我们突然以猛烈的炮火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当天夜里,李聚奎指挥各部队全部隐蔽进入指定区域,构筑好了伏击阵地。

李聚奎亲自检查完各部的阵地之后,仍然不放心,因为他觉得这只是常规意义上的排兵布阵,光靠这些难以对抗敌人的猛烈进攻,必须有配备的战术才行。

这天正是腊月初七,空中高挂着一弯上弦月,李聚奎夜不能寐,便披上大衣,到指挥所外透透气。警卫员陈高武担心外面太冷,怎么劝也劝不住,只能紧跟着李聚奎出了指挥所。

旷野里吹来一阵冷风,陈高武冻得直打哆嗦,他见李聚奎一个劲儿往前走,连忙追上前去,急切地说道:“参谋长,外面太危险了,不能再往前走了!”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放心吧!敌人今天晚上不会来的,用八抬大轿请都请不来!”李聚奎满不在乎,仍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不知不觉竟走出好几里远。

突然,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李聚奎连忙停下脚步,紧盯着那里一动不动。陈高武仔细一看,参谋长所看的地方是一条小河,因此时正值隆冬枯水期,河已见底,附近只有这一潭水尚未干涸,在月光下折射出银色的亮光。

“差点忽略了这个重要的地形!”李聚奎大喜,“这条河虽已干涸,河岸却高而弯曲,两边都有不少一人多高的枯草,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藏兵?”陈高武问道,“参谋长打算在这里埋伏一支部队?”

“没错!”李聚奎仔细观察了一番,兴奋地说道,“走,马上回去!”

回到指挥所后,李聚奎就命令二旅四团立即转移到河岸隐蔽下来,等战斗打响后,突然从敌人侧后方杀出来,形成前后夹攻之势,打敌人一个下马威。

第二天双方正式交战后,李聚奎安排下的这支伏兵果然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敌人根本没把守卫古北口的我军放在眼里,没想到侧后方有一支部队发起突袭,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四散溃逃。

眼前出现一片银色的亮光,开国上将大喜:这是一个极佳的藏兵之所

由于李聚奎果断而又巧妙的部署,我军始终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此战共歼敌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120余支,胜利地完成了保卫军事要地的任务,创下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成为李聚奎戎马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战后将士们纷纷称赞,正是由于参谋长冒着生命危险反复查看地形,发现了河岸边那个绝佳的藏兵之所,安排下一支奇兵,才使得这一仗打起来顺手多了。

此战的胜利,不仅保卫了热河、承德,也粉碎了老蒋在停战令生效前打通进军东北道路的如意算盘,取得了解放战争中一次战略性的重要胜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