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之光映照美好生活

作者:姜天驕

回顧過去一年,文藝創作碩果累累,文化市場生機勃勃,群衆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化産業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堅強韌性的有力支撐,文化事業彙聚成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依托。

民族複興需要強大精神力量。過去一年,主旋律大放異彩,先進文化塑造靈魂、鼓舞鬥志。《長津湖》效應席卷全國,電視劇《覺醒年代》叫好又叫座,一批口碑效益雙豐收的優秀影視作品進一步探索了主旋律題材的市場空間,證明文化能為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發揮重要作用。

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首先要講好中國故事。過去一年,無論是高投入的大制作,還是低成本的“小而美”,都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做出創新性改變。《你好,李煥英》憑借真情實感打動人心,電視劇《小舍得》引起了觀衆對教育相關話題的熱烈讨論,《掃黑風暴》為觀衆上了一次生動的法治課……承載當代文化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擔當起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使命。事實證明,沒有大制作、沒有大明星,同樣可以支撐作品的熱度與口碑。目前,文化市場正在經曆從量變向質變的發展,相信在這種趨勢的引導下,未來會有更多精品力作閃耀銀幕,為人民群衆奉獻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其次要深植民族文化土壤,從傳統文化中吸吮創意靈感。過去一年,文化市場立足民族文化的優秀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從《典籍裡的中國》到《中國考古大會》,從河南衛視節目破圈,到大運河公園散發新活力……種種文化現象背後映射了強大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

再次要積極融入新生業态。過去一年,傳統文化與新業态碰撞出絢麗火花。“柳夜熙”因國風之美走紅抖音、考古盲盒走俏、國潮滲透文化消費方方面面……中華文化之美、中國山河之美是文化産業創新的源泉,堅定文化自信,就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疫情倒逼傳統文化業态向“雲端”轉型更新,“雲看展”“雲演藝”“雲視聽”“雲旅遊”等不斷湧現,5G、VR、AR、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為文旅産業帶來更新鮮、更智能、更有趣的體驗,“文化+科技”已成為文旅産業的新賽道和新的增長極。

文化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警惕流量至上等問題對文化的侵蝕和危害。過去一年,國家整治文娛亂象重拳頻出,針對文娛圈“藝人失德”“過度娛樂化”“偷稅漏稅”等亂象釋出一系列規定,進一步規範文化市場秩序,打造健康向上的行業風氣。同時,文化市場開啟強監管模式,《著作權法》為創作者“撐腰”,《反壟斷法》讓音樂市場迎來更良性公平的競争環境,《網絡短視訊内容稽核标準細則》讓短視訊侵權亂象無處遁形……發展和規範并重,将進一步激發平台企業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推動文化市場步入規範良性的發展快車道。

每段優美的文字、每部精彩的影片、每曲動人的旋律,都是映照美好生活的燈火。新的一年,如何滿足人們對文藝作品、文化産品的品質和品格的更高要求,順應人民群衆的新期待,需要每一位文化從業者用心用情去思考、去創作、去回答。(姜天驕)

來源: 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