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彜海結盟”的聯系人——陳志喜

作者:心藝禅舞8396

1935年5月10日至5月22日,中央紅軍在通過彜區的過程中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彜海結盟”是中國共産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展現和重大勝利,當年為這一重大曆史事件做出過貢獻的聯系人又是誰呢?讓我們慢慢還原當年的那段曆史。

“彜海結盟”的聯系人——陳志喜

準備·通過·彜民區的中央紅軍

當年在在四川大涼山的安甯河畔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叫陳志喜,祖籍湖南,其祖父陳敬齋是石達開部下當兵,石達開兵敗後流落到四川冕甯落戶,到陳志喜這一輩已将近百年。陳志喜讀過私塾有一定文化,在冕甯縣城西北15公裡處的安甯河畔經商,此處是漢族彜族雜居之處,他長期與少數民族接觸,精通彜族語言,加上他精明能幹在地方上有一定威望,與彜族羅洪支頭人羅洪作一、羅殿洪和果基支頭人小葉丹、果基打鐵等很有交情,小葉丹還是他的幹親家,他的女兒陳文芙曾經拜小葉丹為幹爹。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巧渡金沙江後進入四川,在會理、西昌擊潰川康邊防軍劉元琮的部隊後,直下冕甯。根據中央軍委在西昌土官莊軍事會議精神,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軍先遣隊過泸沽經登相營、越西至大樹堡搶渡大渡河。當紅軍先遣隊到達泸沽後,冕甯地下黨提供了敵軍部署的新情況,劉文輝部隊已經在大渡河布防,劉湘、楊森的部隊也到達了大樹堡、金河口,一個被俘的國民黨參謀的供詞也驗證了這一情況,為此,劉伯承、聶榮臻建議軍委改走冕甯、大橋、托烏的小路至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當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軍到達敵軍已經落荒而逃的冕甯縣城時,當地的地下黨陳野萍、廖志高等同志已經組織起群衆歡迎紅軍,并經中央準許成立了冕甯縣革命委員會和人民武裝——冕甯抗捐軍。

為了準備通過彜族區,劉伯承提出需要尋找一位向導通司(翻譯),廖志高同志當即推薦了居住在大橋的陳志喜,于是劉伯承同志派人連夜把陳志喜同志找來,陳志喜同志愉快的接受了與彜族頭人聯系的任務,并詳細的介紹了彜族區的風俗習慣。

冕甯縣城以北垭口到大橋一段路歸彜族頭人羅洪作一和羅殿洪管轄,大橋以北歸彜族頭人果基小葉丹管轄,陳志喜先找來羅洪作一、羅殿洪,在冕甯縣城外小堡喇嘛廟喝了血酒,随後他們把劉伯承和紅軍接到到了大橋,這樣紅軍兵不血刃進入大橋,邁出通過彜民區的第一步。

在大橋陳志喜派廚工“龍老幺”去通知小葉丹到大橋來,可是果基小葉丹不了解工農紅軍,不敢來,隻派遣自己的當家娃子(管家)沙馬而各子來探探虛實,陳志喜對沙馬而各子說,中國工農紅軍劉司令要和果基小葉丹喝血酒,結拜兄弟,紅軍是共産黨上司的隊伍,是打劉文輝的,與國民黨隊伍不一樣。他們隻是借路通過,不進村,不擾民,不傷财。他還做了保證:“你回去和小葉丹說,紅軍動一根汗毛,我當中柱(中間人)的賠”。

第二天紅軍先遣隊開始進入果基小葉丹管轄彜海子附近,但是受到果基彜族群衆的阻撓停了下來,通過司通陳志喜喊話,請來小葉丹,由群衆工作隊的肖華和馮文斌和他談判,小葉丹表示願意和劉伯承司令喝血酒結拜兄弟。于是在彜海子邊,劉伯承司令和小葉丹以水代酒歃血為盟。由于當時天色已晚,紅軍暫時回到大橋宿營,并邀請小葉丹也到大橋,并買酒殺雞再喝血酒,一并參加這一活動還有陳志喜和彜族另一頭人羅洪作一。席間劉伯承司令講話說:“彜族人内部不要打冤家,漢保彜,彜保漢,團結打劉家(劉文輝)。”劉伯承代表紅軍将一面寫着“中國彜族紅軍果基支隊”的紅旗授予小葉丹。

“彜海結盟”的聯系人——陳志喜

次日一早,小葉丹随着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軍先遣支隊到達彜海子、喇嘛房,随後小葉丹派彜民做向導把部隊一直送到霄箕彎,又轉送到岔羅,出彜族區順利到達安順場,并留下參謀丁伯霖作為後續部隊聯絡員,一直到所有紅軍大部隊完全通過敵人認為不可能通過的彜族區。

劉伯承在大橋時住在陳志喜家隔壁,陳志喜曾經殺豬送酒熱情款待紅軍,晚上劉伯承司令與陳志喜徹夜長談,很是投緣,本想動員他一起參加紅軍,但他已經參加了冕甯抗捐軍,還擔任中隊長,據傳劉司令送給陳志喜一面紅旗。紅軍走後抗捐軍失敗,陳志喜被迫遠走他鄉,三年後他從外地傳回故鄉,1943年被當地劣紳迫害緻死。

解放後,劉伯承元帥一直惦記陳志喜,曾經派人尋找過他。1971年6月9日,劉伯承寫信給冕甯縣委:“在紅軍長征中,我由會理奉毛主席指令任紅軍先遣司令,經四川冕甯強渡大渡河,在冕甯大橋驿找到一個向導姓陳的,他原籍是湖南人,他做向導時對我們幫助極大,…”中共冕甯縣委經過調查,以“冕甯縣委(79)字第066号檔案”肯定:陳志喜同志在紅軍通過彜族區問題上,不僅積極搞聯絡打通關系,而且積極宣傳黨的政策‘紅軍維護彜民,彜民護送紅軍’,并參與商量紅軍如何通過彜族區,這個事實本身說明在紅軍路過大橋時陳志喜同志的工作時有成績的,在積極配合紅軍通過彜民區上,是做出貢獻的。”

1982年冬天,劉伯承元帥的兒子劉蒙到冕甯采訪時,得知陳志喜同志的遺孀徐寶珍還健在,專門去拜訪她老人家,劉蒙回到北京後,劉伯承元帥的妻子汪榮華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稱徐寶珍為“嫂子”,并寄來了禮物,表達了劉帥的惦念之情。

“彜海結盟”作為中國共産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展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迹般的萬裡長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筆,而為這一重大曆史事件充當中介的陳志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更應該被後人所牢記。(蓑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