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這一次,合資車企的乘用車股比真的要放開了。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釋出《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内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産同類整車産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乘用車股比放開終于成了實錘。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這意味着,在我國實施20多年的合資股比限制政策即将退出曆史舞台。随着合資乘用車股比的全面放開,外界普遍擔心,是否會對自主品牌發展帶來沖擊。那麼,股比放開真的那麼可怕嗎?中國汽車産業在新一輪的競争中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嗎?今天轱辘哥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01

股比放開,寶馬、戴姆勒等車企躍躍欲試

談到乘用車股比放開,就繞不開股比限制。時光倒回1994年,國家為了保護本土汽車工業,特意設定了“合資汽車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過50%”的限制,這一規定一直持續延續至今。不過國家發改委此前也早已宣布,合資股比放開的時間節點将實行過渡期開放。按照規劃,将分2018年、2020年、2022年三期,分别取消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商用車、乘用車的外資股比限制。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據了解,在股比開放的過渡期,市場端已經有所反應。上周,戴姆勒和比亞迪簽署了關于調整合資公司騰勢汽車架構的股權轉讓協定。轉讓完成後,比亞迪對騰勢的持股比例将由50%提升至90%,戴姆勒持股比例将由50%下降至10%,預計2022年上半年完成股權轉讓。在完成對騰勢的控股之後,比亞迪在合資公司話語權進一步增加,這有助于資源導入更加順暢和決策效率提升。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值得一提的是,騰勢汽車股比變化不是個案。前不久,持有25%股權的東風集團宣布正式退出東風悅達起亞,這意味着東風悅達起亞将由原先的三方合資變為悅達、起亞二方持股。據悉,東風集團退出後,起亞未來股比仍在與悅達協商中,最終結果預計在2022年4月份公布。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事實上,在股比變動方面最先吃螃蟹的還是寶馬汽車。早在2018年,華晨汽車就已經釋出公告稱,其将以290億元向寶馬汽車出售華晨寶馬25%的股權,至此寶馬汽車在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達到75%。目前寶馬和華晨已經簽署了相關協定,但正式交割将在2022年完成。華晨寶馬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放開明确時間表之後的首家外資增股的車企。

02

多數外資品牌按兵不動的背後

其實乘用車外資股比放開的消息在五年前就已經在官方層面釋放,當時不少人擔憂,合資車企中的外資部分會仿照寶馬汽車的行為,紛紛擴股為自己拿下更多的籌碼。但從目前透露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合資企業都還處在一個觀望的狀态,尤其是那些相處融洽且取得不錯銷量的合資車企,外方對提高股權占比興趣并不是很大。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這個也不難了解,所有的中外合資的企業,兩者都經曆了很多溝通和磨合,花了很多時間才把團隊建立起來,雙方目前合作順利,經營狀況良好,現在正處在收獲期。如今若要打破股比平衡,無論是對合資公司業績的影響,還是資金考驗來說,都是需要“三思而後行”。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更何況,大多數外資車企都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任何的風吹草動可能都會導緻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據2020年資料,德系車企在華銷量占比均占其總銷量的30%以上;日系的本田和日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均超過36%;美系的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達到42.5%。這樣的局面,讓營運良好的合資企業外方不敢輕舉妄動。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不過,對于一些營運不好的合資車企,合資股比調整的可能性會比較大。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在國内市場表現不盡人意的外資車企都選擇直接退出中國市場,比如雷諾、鈴木、納智捷等車企。是以,除了經營不善和已經确定調整股權的車企之外,其他外資車企在短時間内都不會輕易調整在合資企業中的股權占比。

03

“新四化”助力自主品牌彎道超車

有人把放開股比當成是洪水猛獸,畢竟合資品牌在國内市場還是占據了主導地位,自主品牌失去政策扶持之後将面臨更大的挑戰。事實上,合資股比限制已經為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争取了充分的成長空間,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工程師與技術人員、以及各部門管理人才,自主品牌在設計和技術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整體實力早已今非昔比。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衆所周知,上汽、廣汽、長安等“國家隊”一直在發力自主品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不依賴合資品牌的民營車企諸如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也已取得不錯的表現,合資股比的變化對它們的影響非常有限。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更為關鍵的是,随着我國汽車産業的不斷發展成熟,在“新四化”趨勢引領的汽車變革背景下,自主品牌在“新四化”賽道有了自己的優勢,不像過去那麼依賴外資車企的技術。根據乘聯會資料,2021年11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為37.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僅有3.6%。從資料來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表現強勁,在向電動化轉型中比外資品牌更有市場競争優勢,未來将借助新能源超車。

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汽車行業要變天了?

毋容置疑,合資品牌對我國汽車行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但我們不能一味把合資車企當作“利潤奶牛”,這樣的“拿來主義”注定是扶不起中國汽車産業的。無論如何,合資乘用車股比開放都已成定局,如果不願被無情的市場淘汰,每家車企都需要積極應對挑戰,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最後想說的是,合資股比放開并非壞事,愈加激烈的競争有利于汽車産業優勝劣汰,對汽車行業、國家發展終究是有利的舉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