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郃對馬超、趙雲敵不過二三十回合,為何對張飛五十回合不敗?

《三國演義》中各位名将都個性鮮明,武功和兵器也是五花八門,打法更是各有千秋。

其中,呂布是好整以暇型的,無論面對什麼樣的高手,他都從容淡定,成竹在胸;關羽是先發制人型的,前三刀嘁叱咔嚓的,三刀以後,對手生還的機率大增;趙雲是穩打穩紮型的,遇到武功差的基本就是速戰速決,武功好的也可以穩占上風;許褚是大刀闊斧型的,從頭到尾都是狂轟亂炸的,似乎有使不完的勁頭;魏延則是敗中求勝型的,總是先來個失敗而走,不管是真敗還是詐敗,可以說一位“詐敗王”;徐晃則是魯莽滅裂型的,什麼樣的高手,他都躍躍欲試,赢了就斬殺對手,敗了也不以為然……

張郃對馬超、趙雲敵不過二三十回合,為何對張飛五十回合不敗?

張飛和張郃呢?張飛是愈戰愈勇型的,遇到絕頂高手,張飛能立于不敗之地;遇到不入流的戰将,張飛能大喝一聲,刺于馬下;遇到一流高手,張飛能如願将他打敗。

張郃也是《三國演義》中最有特色的戰将。他的打法就是:看風使舵,見狀不妙,掉頭就跑。張郃不重視戰績、不計較勝負、不重視虛名、更不在意别人的評價。

張郃的一貫作戰風格就是:打不過,就跑。“跑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去說吧,去笑吧,我充耳不聞,我隻在意自己的生命;仗打不赢不要緊,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對于張郃來說,這的确是最好的戰略方針。很多時候活着就是勝利!因為張郃的運氣不好,遇到的絕世高手太多,不這樣的話,他早就駕鶴西去了。

我們看各位一流高手遭遇超一流高手的總體情況:

第一、徐晃遭遇五人次:其中遭遇許褚和龐德都是曹操有意收降,而眷顧他;遭遇趙雲是沒有直接交手;遭遇關羽,是關羽右臂刮骨療傷力氣欠缺;遭遇張飛,是跟許褚等等群毆;隻有遭遇顔良是實打實的對決。也就是說,徐晃隻有大戰顔良這一次有生命危險。其他的都是無驚無險。

第二、張遼隻遭遇兩次。第一次是在下邳城下,遭遇到張飛,張飛欲出戰,還被關羽攪局勸阻了。我們也錯過了一場好戲。第二次是遭遇文醜,沒開打就被文醜射中戰馬,摔落馬下。

第三、夏侯惇遭遇呂布第一次戰敗,第二次是群毆;遭遇關羽兩次:第一次是土山之戰,屬于群毆關羽,第二次是黃河渡口,剛打了十幾回合,被張遼攪局;遭遇張飛一次,也是群毆。

張郃對馬超、趙雲敵不過二三十回合,為何對張飛五十回合不敗?

第四、魏延遭遇龐德一次,被殺退。

第五、姜維遭遇老年趙雲一次,戰平。

第六、夏侯淵遭遇張飛一次,被殺退;遭遇黃忠,措手不及被殺。

第七、華雄遭遇關羽,被秒殺。

第八、高覽遭遇許褚一次,戰平;遭遇趙雲被秒殺。

第九、曹洪遭遇馬超一次,咬牙堅持了四五十合。後來夏侯淵趕到,營救了曹洪。

第十、周泰和韓當遭遇許褚,被殺退。

第十一、關平遭遇龐德一次,三十合平手。

孫策、太史慈、甘甯、淩統、文聘、丁奉、關興、張苞、王平、王雙等其他一流高手,運氣超好,從來沒有遭遇過超一流頂級高手。

通過以上盤點,我們發現,除了徐晃由于太過勇往直前,遭遇過超一流高手五人次;其他的都是一兩次。其中不乏被超一流高手斬殺的名将。由此可見,能夠斬殺一流高手的隻有關羽等幾位超一流高手;另外就是弓箭。

張郃遭遇到的超一流高手也是五人次,和徐晃一樣多,但是遭遇的背景卻跟徐晃是大相徑庭。徐晃隻有大戰顔良一次是實打實的。而張郃隻有大戰龐德一次不是實打實的,其他幾次都是真刀真槍地硬抗,甚至有時候是對方殺紅了眼的。我們回放一下張郃大戰五位超一流高手的情景:

1、大戰龐德,是放水之戰,可以忽略不計。他隻敷衍了事了三個回合,就跑路了。

張郃對馬超、趙雲敵不過二三十回合,為何對張飛五十回合不敗?

2、大戰趙雲兩次。第一次是穰山之戰,趙雲和許褚大戰了三十多合,又戰了李典和于禁若幹回合,又戰張郃三十多合,張郃敗。第二次是長坂坡,趙雲懷抱幼主阿鬥,急于突圍無心戀戰,隻戰了十多回合,趙雲就急急忙忙地跑了。

3、大戰馬超二十合,完敗退下。

4、大戰黃忠二十多合,當時黃忠有嚴顔助陣,張郃略微處于下風。

5、大戰張飛四五十合處于下風。

通過盤點,我們可以看到:張郃大戰張飛那一場是回合最多的一場,戰況最為激烈。四五十合僅僅是處于下風,而不是完敗。為什麼?

主要的戰鬥的處境不同。張郃大戰龐德是因為曹操精心部署要收服龐德,張郃等車輪戰龐德是為了誘導龐德進入埋伏。是以張郃隻是意思一下,象征性地出手,而不必在乎勝敗。

大戰馬超,當時是馬超報仇心切,殺紅了眼,超常發揮,稍有不慎,就會命喪當場,是以張郃自知不敵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死磕下去。大戰黃忠是軍事上的行動為主,也沒有必要拼了老命去死磕到底。大戰趙雲是趙雲救主心切,肯定也是竭盡全力了,能争取一秒是一秒,張郃一見阻攔不住,他就見好就收了。

那麼大戰張飛這次才是他真實實力的展現。這一次是因為曹洪對他下了死指令了。當時是曹操去對抗東吳孫權,留下曹洪、夏侯淵、張郃漢中。他們和劉備相持三年之久。曹洪和夏侯淵一直按兵不動,張郃卻認為蜀漢不可怕,應該取巴西,進而取成都。張郃反複要求出戰,曹洪就撥給他三萬大軍讓他攻打巴西張飛。

看到了嗎?張郃獨自帶領三萬大軍攻打張飛的巴西。這是張郃首次獨立帶兵,而且一下子就是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往巴西了。

張郃這一次出兵是懷着必勝的信心出征的,是以他必須全力以赴。以前他都是以副将的身份參加戰鬥的,是以他總是想法儲存實力,有時甚至出工不出力。而這次不行了,不僅是作為一方諸将出戰的,而且還是主動請纓的,戰敗了要是負法律責任的。這次出征,張郃也做了充分的準備,調查了張飛的作戰特點,自己也鼓舞士氣,兵力也頗有優勢。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失敗。

結果,張郃是乘興而去,掃興而歸。他又一次被五虎上将打得大敗虧輸。差點被曹洪軍法從事了。是以說,戰場之上來不得任何僥幸。張郃被張飛打敗以後就又恢複了往日打不過就跑的風格,甚至還成熟改進了不少,打不過就袖手旁觀,幹脆就不出手了。第三次遭遇趙雲,他看到趙雲的盤蛇梨花槍法,就直接啞火,懶得出手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曹操急需大将帶兵營救樊城曹仁,張郃也默不作聲。

張郃對馬超、趙雲敵不過二三十回合,為何對張飛五十回合不敗?

我們也可以看到:曹魏集團跟五虎上将的幾場大戰、惡戰,張郃都沒有逃避,有時甚至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盡管張郃都是以失敗收場,但是他在跟頂級超一流高手的反複颉颃中保持了全身而退,又積累了不少經驗,這也是他的聰明機智之處。

毋容置疑,遭遇到超一流高手,尤其是遭遇趙雲和關羽兩位,可謂兇險倍增。像華雄、顔良、文醜、高覽、夏侯淵都死于超一流高手之手;張遼被射于馬下,命懸一線;曹洪若不是有夏侯淵趕到相助,也可能被馬超結束戰鬥生涯等等。張郃遭遇五虎上将次數之多、形勢之險也是獨一無二的,能次次都保持全身而退也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如獅似虎的五虎上将,張郃不采取“知難而退”的戰術,他還有别的選擇嗎?

最不可思議的還是:張郃居然還打出了自己的威風。他大戰張飛,給蜀漢集團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勇猛形象,使得劉備和諸葛亮兩個首腦人物對他深為忌憚。多年以後,諸葛亮竟然挖空心思地去專門設計了一場殺死張郃的圍獵大戰。張郃也因為五虎之後天下無敵而得意忘形,違背了自己的初衷,結果還是難逃宿命。是以說:

”驕兵必敗,驕将易死”,是颠撲不滅的戰場真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