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各位名将都个性鲜明,武功和兵器也是五花八门,打法更是各有千秋。
其中,吕布是好整以暇型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高手,他都从容淡定,成竹在胸;关羽是先发制人型的,前三刀嘁叱咔嚓的,三刀以后,对手生还的概率大增;赵云是稳打稳扎型的,遇到武功差的基本就是速战速决,武功好的也可以稳占上风;许褚是大刀阔斧型的,从头到尾都是狂轰乱炸的,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头;魏延则是败中求胜型的,总是先来个失败而走,不管是真败还是诈败,可以说一位“诈败王”;徐晃则是鲁莽灭裂型的,什么样的高手,他都跃跃欲试,赢了就斩杀对手,败了也不以为然……

张飞和张郃呢?张飞是愈战愈勇型的,遇到绝顶高手,张飞能立于不败之地;遇到不入流的战将,张飞能大喝一声,刺于马下;遇到一流高手,张飞能如愿将他打败。
张郃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有特色的战将。他的打法就是:看风使舵,见状不妙,掉头就跑。张郃不重视战绩、不计较胜负、不重视虚名、更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张郃的一贯作战风格就是:打不过,就跑。“跑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去说吧,去笑吧,我充耳不闻,我只在意自己的生命;仗打不赢不要紧,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张郃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战略方针。很多时候活着就是胜利!因为张郃的运气不好,遇到的绝世高手太多,不这样的话,他早就驾鹤西去了。
我们看各位一流高手遭遇超一流高手的总体情况:
第一、徐晃遭遇五人次:其中遭遇许褚和庞德都是曹操有意收降,而眷顾他;遭遇赵云是没有直接交手;遭遇关羽,是关羽右臂刮骨疗伤力气欠缺;遭遇张飞,是跟许褚等等群殴;只有遭遇颜良是实打实的对决。也就是说,徐晃只有大战颜良这一次有生命危险。其他的都是无惊无险。
第二、张辽只遭遇两次。第一次是在下邳城下,遭遇到张飞,张飞欲出战,还被关羽搅局劝阻了。我们也错过了一场好戏。第二次是遭遇文丑,没开打就被文丑射中战马,摔落马下。
第三、夏侯惇遭遇吕布第一次战败,第二次是群殴;遭遇关羽两次:第一次是土山之战,属于群殴关羽,第二次是黄河渡口,刚打了十几回合,被张辽搅局;遭遇张飞一次,也是群殴。
第四、魏延遭遇庞德一次,被杀退。
第五、姜维遭遇老年赵云一次,战平。
第六、夏侯渊遭遇张飞一次,被杀退;遭遇黄忠,措手不及被杀。
第七、华雄遭遇关羽,被秒杀。
第八、高览遭遇许褚一次,战平;遭遇赵云被秒杀。
第九、曹洪遭遇马超一次,咬牙坚持了四五十合。后来夏侯渊赶到,营救了曹洪。
第十、周泰和韩当遭遇许褚,被杀退。
第十一、关平遭遇庞德一次,三十合平手。
孙策、太史慈、甘宁、凌统、文聘、丁奉、关兴、张苞、王平、王双等其他一流高手,运气超好,从来没有遭遇过超一流顶级高手。
通过以上盘点,我们发现,除了徐晃由于太过勇往直前,遭遇过超一流高手五人次;其他的都是一两次。其中不乏被超一流高手斩杀的名将。由此可见,能够斩杀一流高手的只有关羽等几位超一流高手;另外就是弓箭。
张郃遭遇到的超一流高手也是五人次,和徐晃一样多,但是遭遇的背景却跟徐晃是大相径庭。徐晃只有大战颜良一次是实打实的。而张郃只有大战庞德一次不是实打实的,其他几次都是真刀真枪地硬抗,甚至有时候是对方杀红了眼的。我们回放一下张郃大战五位超一流高手的情景:
1、大战庞德,是放水之战,可以忽略不计。他只敷衍了事了三个回合,就跑路了。
2、大战赵云两次。第一次是穰山之战,赵云和许褚大战了三十多合,又战了李典和于禁若干回合,又战张郃三十多合,张郃败。第二次是长坂坡,赵云怀抱幼主阿斗,急于突围无心恋战,只战了十多回合,赵云就急急忙忙地跑了。
3、大战马超二十合,完败退下。
4、大战黄忠二十多合,当时黄忠有严颜助阵,张郃略微处于下风。
5、大战张飞四五十合处于下风。
通过盘点,我们可以看到:张郃大战张飞那一场是回合最多的一场,战况最为激烈。四五十合仅仅是处于下风,而不是完败。为什么?
主要的战斗的处境不同。张郃大战庞德是因为曹操精心部署要收服庞德,张郃等车轮战庞德是为了诱导庞德进入埋伏。所以张郃只是意思一下,象征性地出手,而不必在乎胜败。
大战马超,当时是马超报仇心切,杀红了眼,超常发挥,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所以张郃自知不敌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死磕下去。大战黄忠是军事上的行动为主,也没有必要拼了老命去死磕到底。大战赵云是赵云救主心切,肯定也是竭尽全力了,能争取一秒是一秒,张郃一见阻拦不住,他就见好就收了。
那么大战张飞这次才是他真实实力的体现。这一次是因为曹洪对他下了死命令了。当时是曹操去对抗东吴孙权,留下曹洪、夏侯渊、张郃汉中。他们和刘备相持三年之久。曹洪和夏侯渊一直按兵不动,张郃却认为蜀汉不可怕,应该取巴西,进而取成都。张郃反复要求出战,曹洪就拨给他三万大军让他攻打巴西张飞。
看到了吗?张郃独自带领三万大军攻打张飞的巴西。这是张郃首次独立带兵,而且一下子就是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巴西了。
张郃这一次出兵是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征的,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以前他都是以副将的身份参加战斗的,因此他总是想法保存实力,有时甚至出工不出力。而这次不行了,不仅是作为一方诸将出战的,而且还是主动请缨的,战败了要是负法律责任的。这次出征,张郃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调查了张飞的作战特点,自己也鼓舞士气,兵力也颇有优势。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失败。
结果,张郃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他又一次被五虎上将打得大败亏输。差点被曹洪军法从事了。所以说,战场之上来不得任何侥幸。张郃被张飞打败以后就又恢复了往日打不过就跑的风格,甚至还成熟改进了不少,打不过就袖手旁观,干脆就不出手了。第三次遭遇赵云,他看到赵云的盘蛇梨花枪法,就直接哑火,懒得出手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操急需大将带兵营救樊城曹仁,张郃也默不作声。
我们也可以看到:曹魏集团跟五虎上将的几场大战、恶战,张郃都没有逃避,有时甚至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尽管张郃都是以失败收场,但是他在跟顶级超一流高手的反复颉颃中保持了全身而退,又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也是他的聪明机智之处。
毋容置疑,遭遇到超一流高手,尤其是遭遇赵云和关羽两位,可谓凶险倍增。像华雄、颜良、文丑、高览、夏侯渊都死于超一流高手之手;张辽被射于马下,命悬一线;曹洪若不是有夏侯渊赶到相助,也可能被马超结束战斗生涯等等。张郃遭遇五虎上将次数之多、形势之险也是独一无二的,能次次都保持全身而退也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如狮似虎的五虎上将,张郃不采取“知难而退”的战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张郃居然还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他大战张飞,给蜀汉集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勇猛形象,使得刘备和诸葛亮两个首脑人物对他深为忌惮。多年以后,诸葛亮竟然挖空心思地去专门设计了一场杀死张郃的围猎大战。张郃也因为五虎之后天下无敌而得意忘形,违背了自己的初衷,结果还是难逃宿命。所以说:
”骄兵必败,骄将易死”,是颠扑不灭的战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