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在曆史長河中,很多開國皇帝都用過這個手段,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非常擔心自己得之不易的權力被奪走,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隻能狠下心斬殺有功之臣,劉邦就是其中一位。

古代君王在沒有坐上龍椅之前,都知道如何才能收買人心。無非就是抓住人的弱點,認可他們的能力,說自己很賞識他們,再許以高官厚祿,從情感和物質上讓他們臣服。但不管之前的君臣關系有多好,一旦他得到了天下,皇帝的心态就發生轉變了。就會胡思亂想:他們既然能把我推上皇帝寶座,自然也能把我拉下神壇,萬一哪天他們自己想做皇帝,那可如何是好?沒辦法,為了江山永固,隻能痛下殺手,劉邦和韓信就是其中的一個典範。韓信能被劉邦重用,可謂是一波三折,他曾經是項羽的手下,多次向項羽表達自己的計劃和抱負,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于是他轉身就去投靠了劉邦。
有一次韓信違背了軍法要被斬殺,他憤憤不平的和夏侯嬰說,劉邦既然想要争奪天下,為什麼要斬殺我這樣有能力輔佐他的人。夏侯嬰看他儀表堂堂,器宇不凡,不想錯過一個有用的人才,就向劉邦舉薦了他,但是劉邦剛開始并沒有把他當回事兒。直到韓信遇到了蕭何,得到了蕭何的欣賞,當時蕭何是劉邦最信任的重臣之一,因為他的再次舉薦,韓信才最終被劉邦重用。從此劉邦有了蕭何和韓信兩個左膀右臂,戰無不勝。
韓信雖然在戰場上用兵如神,屢戰屢勝,被後世尊崇為“兵仙”。但在官場上,他情商太低,沒有什麼政治頭腦,不懂為臣之道,這種性格也為他以後的下場埋下伏筆。韓信為人驕傲自滿,除了張良、蕭何,其他人都看不上,認為他們不配和自己來往。有一天他去樊哙家裡做客,受到了非常熱情地招待,樊哙不但和劉邦有親戚關系,自己也很有本事,被劉邦所器重。但是韓信離開後,非常不屑的說,我怎麼淪落到和他交往了。
居功自傲是君臣大忌,韓信卻不懂這個道理,仗着自己打敗齊國,就急忙索要更多的封賞。劉邦為了穩定軍心,隻能無奈答應了,這個時候,兩個人的沖突就開始慢慢加深了。等到劉邦登上至尊之位,局勢已經穩定下來,韓信的存在不再是幫助而是威脅。為了把權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劉邦找借口貶了他的官,解除了他的兵權。
韓信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覺得劉邦就是在嫉妒自己的才能,于是他走上了謀反的道路,打算趁劉邦禦駕親征之時和陳豨裡應外合,共同謀反。 但是還沒等開始行動,韓信想要謀反的事情就被洩露給呂後知道了,為了不打草驚蛇,呂後叫蕭何用計謀将韓信騙到了宮中,将他斬殺。因為蕭何的知遇之恩,韓信完全沒有懷疑,卻沒想到蕭何真的會算計自己。他一生成就因蕭何而起,而失敗也因蕭何而終。
一代兵仙,以這樣的結尾落幕令人唏噓。若是沒有蕭何,韓信也不能成為千古名将,被世人熟知,而蕭何為了天下蒼生設計殺了昔日好友,或許也是出于無奈之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