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中,純元皇後這個女人,始終以完美的形象存在着皇帝的心中。
純元皇後從未正式登場,可她不在,到處都有着她的傳說。
皇帝的後宮中,很多女人,都是皇帝搜集的,純元皇後的代替品。
比如女主甄嬛,她的一颦一笑都能讓皇帝想起純元皇後;
比如安陵容,她的優美舞姿和動人歌喉,都是皇後請人專門訓練過,刻意臨摹仿純元皇後;
比如端妃的琵琶,瑛貴人的琴,都能讓皇帝回憶起純元皇後……
在皇帝的眼中,仿佛純元皇後是完美的一個女人。她美貌非凡、才華橫溢、溫柔善良。
能集這些優點為一身的女人,一定會有。可這樣的女人,根本應付不了雲谲波詭的皇室生活;更不會擠掉自己妹妹的地位,成為王爺的正妻。
純元皇後其實和其他女人一樣,就是靠着心機上位的。
一.掐準時機的純元皇後

在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身邊就已經有了幾個地位頗高的女人。
比如後來的端妃、齊妃、皇後宜修,都比純元皇後入王府入得更早,資曆更深。
可是她們入王府,都是太後為了幫皇帝争皇位而布的局。
端妃的母家撐有兵權;齊妃代表的是文官的勢力;而宜修呢?宜修入王府,代表着太後需要母家的全力支援。
在皇帝的眼中,這些女人,都是需要自己平衡利用的工具人,皇帝不會與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女人,産生那種美好的感情,愛!
而皇帝的這種感情,一定會被純元皇後加以利用。
當皇帝是個普通皇子的時候,太後的母家,不會将自己手中的王牌 嫡女柔則送入王府;
而當皇帝有了成為新君的可能性時,太後的母家,不會允許庶女宜修成為未來的皇後。
太後的母家,必然要把柔則,推到皇後的寶座上去。
如果太後的母家硬推,必然讓皇帝反感生疑!而這時,就要憑柔則自己的本事了。
而這個時候,看上去端莊賢淑的柔則,選了一個最佳的時機,讓自己走進了皇帝的心裡……
進入王府的宜修有了身孕,柔則就以照顧妹妹的名義進入了王府。
這時機選得太準了!
這個名義十分的巧妙,不帶有任何的利益交換;不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
那個時候皇帝和柔則,所代表的,不是皇子和後族,而是一個偏偏濁世家公子和一個才華橫溢的未嫁少女。
當皇帝第一眼看到柔則的時候,他才第一次有了心動和戀愛的感覺。
皇帝心中這種初戀的甜蜜,蒙蔽了他本來睿智的雙眼。
那個時候的皇帝,隻注意到了柔則的美,卻沒有看到這美的背後充滿了心機。
要知道若幹年以後,女主甄嬛封妃的時候,穿了純元的舊衣,還要被視為僭越。
那時的柔則隻是待字閨中的少女,而後來的甄嬛則是有名分、有地位的莞嫔。
柔則一個普通的少女,穿得比嫔妃還要好,她想要接近皇帝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
柔則一個普通的少女,穿得比嫔妃還要好,這絕不是她一個人能做到的。柔則的身後,展現出的,是他們一家人對後位的觊觎。
可這一切的心機和算計,都被皇帝那一發不可收拾的愛情而掩蓋住了。
遇到柔則後的皇帝,一心要取柔則為正妻。
那個時候,皇帝已經把有了身孕的宜修抛在腦後;
那個時候,皇帝已經把答應宜修的,生個兒子,便讓宜修當正妃的承諾抛在腦後。
柔則是皇帝千辛萬苦娶進來的,她一進王府就是正妃,地位遠勝于其他的女人。
柔則身上那份文藝又浪漫的氣息,皇帝從其他女人身上,根本感受不到。
端妃是将門之女,從小同樣受到了一個名門閨秀應該有的全部訓練。
她通詩書、善琵琶,舉止端莊娴雅。端妃這種女人太過大氣,身上缺少女子的溫柔與浪漫。
柔則會的輕歌曼舞,這種情調,端妃永遠拿不出來。
宜修飽讀詩書、精通藥理,可是她是庶女出身,家族從未重視過她,沒有對她精心培養。
一切藝術範兒的東西,比如彈琵琶、唱歌、吹箫,這些宜修都不會。
不止如此,從小被家族精心培養的柔則,還會變着花樣料理各種美食。
這樣的柔則,在皇帝的眼中,就是一位完美的女人。
柔則深深握住了皇帝的心。
表面上,是皇帝愛慕柔則的才華。可實際上皇帝的心,是柔則靠心機和手段赢來的。
可柔則并沒有笑到最後,雖然她成為了皇帝的正妃,卻并沒有做上皇後的寶座。
有了身孕的柔則,被她的親生妹妹宜修,用食物相克的手段毒死。
就算到了最後,宜休毒死柔則這件事也沒有被追究,柔則不過就是後宮中那飄過的一縷冤魂。
為什麼?
答案也許很簡單,柔則過高地估計了,她在女人心中的位置。
二.後族在乎的,從來都是家族的榮耀,而不是一個女兒
純元皇後柔則,成為了皇帝的正妻,這是整個家族的榮耀!
而嫡女柔則,也似乎理所當然地覺得,這份榮耀就應該屬于自己。
柔則的那位,比她還早入王府的妹妹宜修是否恨她入骨,她從未想過。
在自己家中的柔則,因為是嫡女,是以享受到了家人的萬千寵愛。
而宜修呢?
她本人是庶女,她的母親也不受她父親寵愛,在家中,是一個卑微的存在。
宜修,從小就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宜修能被家族選中進入王府,是她揚眉吐氣的時刻。
她滿懷信心期待着自己能生下兒子,之後正式成為王妃。
宜修心中所有美好的憧憬,都被她的親姐姐一手打破。
皇帝愛上了姐姐,宜修隻能退讓,成為妾室;
皇帝愛上了姐姐,姐姐是正妻,宜修的兒子将繼續她的命運,成為庶子。
不!宜修兒子的命運要比她還慘,宜修的母親知道嫁給宜修的父親是做妾,可宜修的兒子呢?
原本皇帝對宜修的承諾,是宜修生了兒子就讓她做正妻。換一句話說,宜修的兒子,是被宜修的親姐姐,生生地擠成庶子的。
在任何女人的心中,自己才是生活唯一的那個主角。
宜俢也不會甘心,永遠為自己的姐姐做配角。
柔則真的可能對宜修很好,可這種好在宜修看來,是無法容忍的諷刺。
宜修有身孕時,姐姐柔則進了王府;
宜修生下了兒子,姐姐柔則成了正妻;
宜修的兒子死了,姐姐同皇帝好得蜜裡調油。
那時的宜修已經對姐姐産生了強烈的恨意,這種恨意,讓宜修瘋狂。
精通醫理的宜修,在柔則懷孕的時候,慢慢地用食物相克的方式,讓衆人以為柔死于難産。
純元皇後柔則死了!
看不清女人之間彎彎繞的皇帝,從未想過這件事情可能同他的親妹妹宜修有關系。
可是她們的親姑姑,後宮中的宮鬥冠軍太後,對這件事情,卻是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太後會為柔則伸張正義,去處理宜修嗎?
答案可能會讓正義失望,太後對這件事情故作不知。
在太後的眼中,隻要皇後的位子,出自自己的母家就可以了。
做皇後的是柔則還是宜修,太後并不在乎。
而柔則的父母呢,他們會對宜修追責嗎?
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當純元皇後死後,宜修皇後就變成家族中的唯一。宜修皇後的父親,會立刻将曾經屬于柔則的資源,全部無條件劃歸給宜修。
他們,本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沒有經過宅鬥磨練的柔則,還是太稚嫩。她不懂得宅鬥的狠辣,她會錯誤地估算人心。
而宜修呢?宜修同柔則完全相反,太過有心機、太過陰柔。
當遇到一個真正有心機、有謀算,同時大度、有容人之量的人時,宜修也會敗下陣來。
後宮中的女人,同樣會選擇真正的大女主。
女人在自己的世界中,都願意做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