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09字,閱讀時間約為4分鐘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較為成功的一個朝代,雖然唐朝的經濟發展沒有像宋朝那般登峰造極,但其綜合實力已經發展到了令人羨慕的地步,更是無數統治者望塵莫及的水準。
在唐朝存在的289年當中,一共出現了兩次令人羨慕不已的繁華盛世,而唐朝的版圖面積也得到了應有的擴大。

唐朝政府之是以會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也源于其統治者的任人唯賢,用人有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存在的289年當中,一直遭受了不同少數民族的頻繁騷擾,而在這其中,南诏就成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其實按照版圖面積上來看,南诏是一個非常狹小的地區,但它的存在卻讓唐朝的統治者困惑不已,甚至一度還成為了唐朝西南的心腹大患!
雖然唐朝統治者一直尋求各種各樣的方法解決雙方之間的沖突,但仍舊無濟于事,甚至它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唐朝政權的安穩。
一、唐朝與南诏之間的沖突
衆所周知,唐朝的統治者李氏家族是擁有一半胡人血統的,是以在與少數民族交流的過程當中,也總是保持着開放、自由、友好的态度。
與此同時,唐朝當時的版圖面積已經擴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這也為唐朝統治者的日常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麻煩,是以基于種種原因,唐朝統治者漸漸的喪失了擴大國家疆土面積的念頭。
而對于割據一方的少數民族來說,盡管唐朝統治者如此的無欲無求,他們也不敢肆無忌憚的去騷擾唐朝邊境的百姓。
而當時唐朝統治者為了能夠管理西域的少數民族,便在當地設立了都護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管理模式就類似于中國管理香港一樣。少數民族擁有一定的自治權,但仍舊需要服從唐朝的一系列指令。
然而在唐宣宗繼位之時,雙方這樣友好而又親密的關系便被打破,逐漸的形成了一系列不可調和的沖突。當時駐紮在西域地區的唐朝都護府史,産生了一系列的不當行為,緻使南诏統治者心生怨念。
而由于官員的處理不當,緻使唐朝政府沒有及時的收到南诏統治者的内心變化,使其兩者之間的沖突逐漸深化。
而在唐玄宗去世之後,唐朝朝廷的使者便到南诏去公布唐朝皇帝的死訊。而與此同時,南召的統治者也剛剛去世不久,隻不過唐朝使者到達南诏之時,并不知道南诏的統治者也已經去世了,是以并沒有去祭奠南朝的統治者。
而這也使得雙方之間的沖突越演越烈。雙方都知道彼此的行為不當,但卻不想承擔最後的主要責任。
于是互相推诿,南诏新上任的統治者氣急敗壞,直接宣布獨立自稱為皇,進而導緻了兩國之間的關系徹底破裂。
二、爆發戰争
在宣布獨立之後,南诏的統治者便派出軍隊,肆無忌憚的騷擾唐朝邊境的百姓,與此同時拉攏其他的少數民族,進而形成利益聯盟,妄圖破壞唐朝的正統性。唐朝統治者無可奈何,隻好派出唐朝軍隊予以對抗。
然而南诏軍隊并不想立刻就取得戰争的勝利,反倒是在唐軍到達之前早已傳回國土。在幾次三番的較量之下,唐軍并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倒是被南诏軍隊耍的團團轉。
唐朝統治者無可奈何,每天都處于憂憤的狀态當中,于是派出使者與以和談。而在這次的和談為雙方赢得了一定的緩解機會,在接下來的三年當中,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争。
然而三年結束之後,唐朝使者竟然在情緒的把控之下,無端殺害了南诏的使者,雙方之間的沖突再一次爆發。這一次,南诏的軍隊并沒有像往日一樣采用迂回政策,反倒是在正面直接與唐朝軍隊對抗。
而唐朝軍隊也因為長期處于和平的狀态當中對征戰一事并不擅長。是以在幾次三番的較量之下,唐朝軍隊節節敗退。
此時的唐朝,統治者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指令手下奔走在戰場之上,一邊與南诏軍隊對抗,一邊加強邊防的防護措施,于是這樣一來,南诏政府也不敢肆無忌憚的侵擾唐朝。
三、雙方和談
随後,南诏的統治者去世,雙方之間的關系才有所緩和。新上任的南诏統治者派出使者來到雙方的邊境,與唐朝的使者進行和談,并提出了希望能夠平息戰亂主動求和。
此時的唐朝早已處在動亂當中,接二連三的征戰,已經讓唐朝統治者痛苦不堪。面對南诏使者的求和,他們也是欣喜不已,随後雙友善達成了共識。
然而這樣的和諧不過是表面上的臣服而已,在南诏休養生息得以恢複實力之後便再一次派出手下侵犯唐朝。
然而雙友善在這樣的對抗當中逐漸迷失自我,元氣大傷。而南诏也最後消失在了曆史的滾滾車輪之下。
在中國古代這樣因為利益而爆發的一系列戰争,其實是非常常見的。畢竟對于利益雙方來說,他們具有同樣的心思,都希望在中原地區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而當時的唐朝政府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于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發生戰争,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參考文獻:《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