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09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成功的一个朝代,虽然唐朝的经济发展没有像宋朝那般登峰造极,但其综合实力已经发展到了令人羡慕的地步,更是无数统治者望尘莫及的水平。
在唐朝存在的289年当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令人羡慕不已的繁华盛世,而唐朝的版图面积也得到了应有的扩大。

唐朝政府之所以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也源于其统治者的任人唯贤,用人有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存在的289年当中,一直遭受了不同少数民族的频繁骚扰,而在这其中,南诏就成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其实按照版图面积上来看,南诏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地区,但它的存在却让唐朝的统治者困惑不已,甚至一度还成为了唐朝西南的心腹大患!
虽然唐朝统治者一直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但仍旧无济于事,甚至它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唐朝政权的安稳。
一、唐朝与南诏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唐朝的统治者李氏家族是拥有一半胡人血统的,所以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过程当中,也总是保持着开放、自由、友好的态度。
与此同时,唐朝当时的版图面积已经扩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这也为唐朝统治者的日常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所以基于种种原因,唐朝统治者渐渐的丧失了扩大国家疆土面积的念头。
而对于割据一方的少数民族来说,尽管唐朝统治者如此的无欲无求,他们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去骚扰唐朝边境的百姓。
而当时唐朝统治者为了能够管理西域的少数民族,便在当地设立了都护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管理模式就类似于中国管理香港一样。少数民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仍旧需要服从唐朝的一系列命令。
然而在唐宣宗继位之时,双方这样友好而又亲密的关系便被打破,逐渐的形成了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时驻扎在西域地区的唐朝都护府史,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当行为,致使南诏统治者心生怨念。
而由于官员的处理不当,致使唐朝政府没有及时的收到南诏统治者的内心变化,使其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深化。
而在唐玄宗去世之后,唐朝朝廷的使者便到南诏去公布唐朝皇帝的死讯。而与此同时,南召的统治者也刚刚去世不久,只不过唐朝使者到达南诏之时,并不知道南诏的统治者也已经去世了,所以并没有去祭奠南朝的统治者。
而这也使得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双方都知道彼此的行为不当,但却不想承担最后的主要责任。
于是相互推诿,南诏新上任的统治者气急败坏,直接宣布独立自称为皇,从而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
二、爆发战争
在宣布独立之后,南诏的统治者便派出军队,肆无忌惮的骚扰唐朝边境的百姓,与此同时拉拢其他的少数民族,从而形成利益联盟,妄图破坏唐朝的正统性。唐朝统治者无可奈何,只好派出唐朝军队予以对抗。
然而南诏军队并不想立刻就取得战争的胜利,反倒是在唐军到达之前早已返回国土。在几次三番的较量之下,唐军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倒是被南诏军队耍的团团转。
唐朝统治者无可奈何,每天都处于忧愤的状态当中,于是派出使者与以和谈。而在这次的和谈为双方赢得了一定的缓解机会,在接下来的三年当中,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然而三年结束之后,唐朝使者竟然在情绪的把控之下,无端杀害了南诏的使者,双方之间的矛盾再一次爆发。这一次,南诏的军队并没有像往日一样采用迂回政策,反倒是在正面直接与唐朝军队对抗。
而唐朝军队也因为长期处于和平的状态当中对征战一事并不擅长。所以在几次三番的较量之下,唐朝军队节节败退。
此时的唐朝,统治者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命令手下奔走在战场之上,一边与南诏军队对抗,一边加强边防的防护措施,于是这样一来,南诏政府也不敢肆无忌惮的侵扰唐朝。
三、双方和谈
随后,南诏的统治者去世,双方之间的关系才有所缓和。新上任的南诏统治者派出使者来到双方的边境,与唐朝的使者进行和谈,并提出了希望能够平息战乱主动求和。
此时的唐朝早已处在动乱当中,接二连三的征战,已经让唐朝统治者痛苦不堪。面对南诏使者的求和,他们也是欣喜不已,随后双方便达成了共识。
然而这样的和谐不过是表面上的臣服而已,在南诏休养生息得以恢复实力之后便再一次派出手下侵犯唐朝。
然而双方便在这样的对抗当中逐渐迷失自我,元气大伤。而南诏也最后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在中国古代这样因为利益而爆发的一系列战争,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毕竟对于利益双方来说,他们具有同样的心思,都希望在中原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而当时的唐朝政府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尊敬。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发生战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参考文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