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去了解蔣介石的人都知道,他是個疑心比較重的人,就如同當年的朱元璋一樣,對任何人都不那麼信任。而且,在蔣介石的認知裡面,一直認為黃埔軍校畢業的将領,比其他地方出身的将領要更加的忠誠。而除此之外,蔣介石也認為,出生在自己祖籍浙江的人是比較忠誠的,是以在對待這些将領的時候,蔣介石就會有差別的對待。對于那些黃埔軍校畢業的,或者是祖籍浙江省的将領會更好一些,更加重用。而對于那些地方軍出身,則相對較差,甚至還一度稱這些人為雜牌将領。

事實上,這些被稱為雜牌軍的将領,也并不是如名稱所謂的那般不堪,他們的作戰指揮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隻是可惜的是,他們都是在某次戰役當中失敗,最終迫不得已被蔣介石所收編,成為國民政府下的部隊。
而成為雜牌将領之後,這些人的日子也是非常不好過的,因為他們不能得到蔣介石的重用。甚至就相同的事情,如果犯了錯的話,那些國民黨上層上面有人袒護的就會從輕處罰,或者是出于人情稍微做做表面工作,甚至是直接就不了了之。而如果是上面沒有人的話,就像這種不受重用的将領,他們就會得到非常嚴重的懲罰,甚至還可能被撤職入獄。
由此可見,雜牌将領的地位在蔣介石的部隊裡面是非常低的,可以說是國民黨将領的底層。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黃埔軍校畢業的人,這群将領在蔣介石的軍隊當中地位非常高了。不光可以得到良好的待遇,而且也會比其他人有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
如果要細分的話,蔣介石的國軍内部将領可以分為三個級别。首先是地位最為低下的雜牌将領,這類人在整個隊伍當中是最不受待見的一類,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張自忠、馮治安等。其次是地位比較高的黃埔系将領,他們一直跟着蔣介石南征北戰,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和器重,比如杜聿明、胡琏等。
最後一類,是國民黨軍隊裡地位最高的一類,他們不光有着黃埔軍校畢業生的身份,而且還是和蔣介石一樣屬于浙江人,是以在蔣介石的面前絕對算得上是紅人。擁有這樣雙重身份的人,在蔣介石的隊伍中是比較少的,因而他們也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人,是最為器重的。這一類将領的代表人物是胡宗南、陳誠等,其中胡宗南被稱為“天子第一門生”,而陳誠有“小委員長”之稱,十分受蔣介石倚重。
其實,當我們現在回望曆史,會發現蔣介石這樣任用人才的方式,太過武斷和片面。就單單依靠着祖籍、畢業學校,這些外部的因素去評判一個人是否忠心,這樣的做法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蔣介石這樣選擇自己的心腹,其實不難了解。在蔣介石的心中,從來都是家國而不是國家,家在前而國在後。任人唯親就是想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這樣的人豈會得民心?失敗早已是命中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