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徐達,明朝開國第一武将,與常遇春二人被稱為“帝國雙壁”。朱元璋評價他“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洪武三年以開國之功,封魏國公,世襲罔替,死後更是被追封為中山王,開國六王位列第一。徐達如此英雄豪傑人物,子孫後代中卻出了一位草包,這不是筆者戲稱,而是史書中的記載。

号稱嶽飛轉世的徐鵬舉
徐鵬舉,徐達七世孫,第六代魏國公。據說當初徐鵬舉即将出生時,其父徐奎壁夢中夢到過嶽飛。嶽飛在夢中說:“我一生艱苦辛勞,又被奸臣秦桧害死。這一世我且投胎在你家,也好享受幾十年的榮華富貴。”徐奎壁從夢中驚醒,當為神異,之後他妻子生下兒子後,就以嶽飛的表字為名字(嶽飛字鵬舉),是為徐鵬舉。
徐鵬舉者,中山武甯王(徐達)七世孫也,父奎璧,夢宋嶽鄂王語之曰:"吾一生艱苦,為權奸所陷,今世且投汝家,享幾十年安閑富貴。’比生,遂以嶽之字名之。——《萬曆野獲編》
敢以鄂王嶽飛的表字來取名字,想來也是不凡的人物,但是從徐鵬舉荒唐的人生經曆來看,說名不副實都擡舉他了。也不知嶽飛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正德十二年,此前其父徐奎壁已經早逝,徐鵬舉直接承襲祖父徐俌魏國公爵位,為第六代魏國公。
正德十四年,位于江西的宗室甯王朱辰濠叛亂,在江彬、錢甯的奸臣的慫恿下,明武宗決定禦駕親征。未到達江西,叛亂就被贛南巡撫王守仁平定了。明武宗不肯放棄這個南巡機會,四處巡遊于南直隸之間。
不久後明武宗巡幸至南京,作為世居南京的第一号世襲勳臣,徐鵬舉當然要去随駕。見駕就免不了接觸江彬、錢甯等人,當時武宗身邊的奸臣江彬權傾天下,嚣張跋扈。在拜見江彬的時候,成國公朱輔竟然以跪拜禮給江彬行禮,而徐鵬舉等南京勳貴也點頭哈腰的站于兩側随侍。毫無疑問,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軟蛋。
當是時,彬率邊兵數萬,跋扈甚。成國公朱輔為長跪,魏國公徐鵬舉及公卿大臣皆側足事之。——《明史.江彬》
正德十六年,武宗病逝。世宗以藩王入繼大統,作為大明第一勳臣,徐鵬舉三次率領群臣上疏勸進。
正德十六年七月,作為回報,明世宗令徐鵬舉掌南京中軍都督府,兼南京守備。相比此前隻負責祭祀明孝陵等工作,南京守備可是實權派。之前的曆任南京守備都是靖難名将成國公朱能的後代擔任,到第四代成國公朱輔時,竟然給奸臣江彬下跪,被明世宗給撸掉了。
士卒嘩變逃跑,人稱“草包将軍”
徐鵬舉此時身居高位,但是依然是個沒溜的主。先是與同為南京都督府掌事誠意伯劉瑜争座次,竟然意氣用事解散士卒操練。後又屢次侵占馬場、草場;私役、虐待士卒;玩忽職守,平叛不力等等案件,彈劾的奏章如雪花一樣。憑借祖上餘蔭,大明第一勳臣,明世宗從未責罰過。
直到嘉靖三十九年,南京振武營兵變。
根據舊制,南京士卒成家立業了的,每月給月糧一石,當做補貼。沒有成家立業的,補貼半石左右。南京戶部尚書馬坤上任,改成折銀,不久後這點折銀都要折色一分。
更要命的是,北京戶部侍郎黃懋官總督南京糧儲,直接上疏罷免了軍士的補貼。這年南京又剛好發生了一場饑荒,士卒攔路求見請求發糧。這黃懋官為官苛刻,經常責罵士卒,而且發饷從不準時,多種因素導緻了兵變的發生。
舊制,南軍有妻者,月糧米一石;無者,減其四;春秋二仲月,米石折銀五錢。馬坤掌南戶部,奏減折色之一,督儲侍郎黃懋官又奏革募補者妻糧,諸軍大怨。 ——《明史.李遂傳》
鎮武營的士卒蜂擁至黃懋官的官邸,黃懋官吓得翻牆逃跑。但是還是被逮到了,直接被宰了,裸屍抛在大街上。
按理說這跟徐鵬舉沒有直接關系,但是他身為南京守備,面對士卒嘩變,竟然毫無作為,第一時間竟然跑路了。需要發号施令的時候也隻是遣手下人去,絲毫不敢露面,眼睜睜看着朝廷欽差被亂卒給宰了,這問題就大了。士卒本來想去找徐鵬舉讨個公道,看到他跑路了,稱他為草包。
其為守備時,值振武營兵變,為亂卒呼為草包,狼狽而走。——《萬曆野獲編》
最後還是劉伯溫的後代,誠意伯劉世延(此時劉瑜已卒),主動去與叛軍交涉,安撫叛軍。再加上南京兵部侍郎李遂答應恢複前制,才算解決了這場兵變。發生這種大事故,有關官員不是革職就是降職。徐鵬舉也終于翻車了,不久後,被言官彈劾剝奪了南京守備的官職。
寵愛幼子,企圖廢長立幼
徐鵬舉夫人張氏早卒子,有庶長子徐邦瑞,次子徐邦甯。按照明制,長幼有序,兄終弟及,理應是長子徐邦瑞襲爵。但是他更喜歡次子徐邦甯,在加上徐邦甯的母親鄭氏是徐鵬舉的寵妾,經常給他吹枕頭風。他就想把爵位傳給次子徐邦甯。
早就嘉靖年間的時候他就做這個小動作了,賄賂嚴嵩的兒子嚴世藩,立鄭氏為魏國公夫人。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這樣鄭氏就成嫡妻了,鄭邦甯就成嫡子了。
到隆慶年間,可能想到自己年歲高了,必須再落實一下次子襲爵之事。徐鵬舉想送次子去徐邦甯去兵部學韬略,為将來襲爵掌軍做準備。于是就去請南京兵部尚書劉采幫忙,希望給開個後門。
但是劉采為人正直,早就聽聞了徐鵬舉試圖廢長立幼。劉采厲聲說:“立嫡立長是國家法度,你偏愛你的幼子,應該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這樣反而會害了他。”劉鵬舉隻能尴尬地把兩個兒子都送去兵部學習,他的次子想來是一個纨绔子弟,知道事情原委後,竟然沒有去報道過。
議遣邦甯送監習禮,謀于兵部尚書劉采,采正色曰:吾聞立子當以長,公即愛少子,宜置之安地,毋怡後悔。鵬舉默然,卒送邦瑞,邦甯知事不就。——《明穆宗實錄》
徐鵬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派人送金銀财寶去賄賂誠意伯劉世延,希望劉世延幫忙出謀劃策。兩人密謀于一所寺廟之中,劉世延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明代勳臣承襲,由五軍都督府、禮部、吏部共同勘驗,徐鵬舉已經掌南京中軍府事,隻要在搞定禮部、吏部的官員,那麼此事可期。
劉世延就給他在禮部的同僚好友姜寶寫信,叫他日後徐邦甯來禮部的時候不要接待他,姜寶被脅迫答應,并吩咐手下的官吏照做。同時徐邦甯也在積極謀劃,他賄賂了助教鄭如謹,二人多方走動遊說。
但是此事被禮部一個副使馮謙告發,劉世延跟徐鵬舉的陰謀廢長立幼事情被曝光了。朝廷大臣争相彈劾,明穆宗命南京刑部審理此案。劉世延不愧是劉伯溫的子孫,這個官場老油條,反而理直氣壯說自己跟徐家世代仇敵,怎麼會跟徐鵬舉合謀。而且态度兇悍,刑部官員反而被他給吓懵了。
下南京法司鞫問,于是世延事亦發反移牒至刑部,言已與徐氏世讐,未嘗與鵬舉廢立議,辭甚倨悍,吏不敢诘。惟如瑾坐革職為民,鵬舉奪祿米一月,鄭氏追奪诰,命邦甯及其黨罰治有差。——《明穆宗實錄》
這樣一來,徐鵬舉想廢長立幼的意圖搞得南北兩京,人盡皆知。再次憑借祖蔭,竟然隻被罰奉一個月,但是他的夫人被奪去魏國公夫人稱号、诰命。為幼子奪爵之事,算是胎死腹中了。
不知道是不是此事深受打擊,徐鵬舉沒兩年就逝世了。荒唐一生,沒辦過一件正經事的徐鵬舉。在死後又荒唐了一次,他在死前吩咐他的長子徐邦瑞,請求朝廷給一個谥号,也算是厚顔無恥了。
南京中軍都督府掌府事魏國公徐鵬舉卒...其子邦瑞奉鵬舉遺命辭葬請祭谥,上從部議,止照例予祭,餘不許。——《明穆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