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歲月裡的印迹

心裡頭的執念

指尖上的傳承

一聲手藝人

一生守藝人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

第六集

《閩南辇轎》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許榮明:

一九六七年那時候開始學,徒弟要學三年,100個人如果有5個人出師那就很不錯了。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老許是閩南地區頗有聲望的辇轎工匠。

制作辇轎是一門極其講究的手藝,也是一個漫長而又繁瑣的過程。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稍微畫一下,頭在哪裡手在哪裡腳在哪裡,大概畫一下。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從一塊木頭到刀尺之間,所有的步驟老許已經了然于心。

挑選一塊好木料在這門手藝中是基本功,上等的杉木做骨架,樟木用來雕刻造型。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杉木是從外面爛進去,你看見那個木頭爛爛的,中間還有個芯是很新很硬的,雕刻是用樟木,因為木紋是交錯的,雕花不容易斷,還有就是有樟油,白螞蟻吃了以後它就死掉了。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辇轎的所有工序中沒有一顆鐵釘的參與,中國傳統榫卯工藝在這裡大顯身手,而這也考驗師傅的手上功夫。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不同的人做出來的東西不可能一樣牢固,你做的東西三年就壞了,我做的東西到現在都還沒有壞,已經四五十年了都還很美觀,師傅的好壞就看這個榫頭。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一件高水準的辇轎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的精心打磨。飛禽走獸、人物造型;慢工出細活,但快慢得有度。快,要有快的章法;慢,要有慢的節奏;掌握力道,拿捏分寸,一位辇轎匠人的畢生所學就在這快慢之間見分曉。

八尺鬥室,安放了一位手藝人五十年的匠心和巧思;隻要拿起刀尺,時間就會安靜下來!

完成鑿、鋸、刨、雕和整體組裝後,最後一道工序是上漆和鎏金;油漆的選擇、上漆的時機都需要依靠多年的經驗來掌控。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六集《閩南辇轎》

良辰吉日,或是燈火闌珊時,辇轎就要驚豔登場。辇轎在這裡,它已經不再隻是一門手藝,而是一群人的心靈寄托,一代又一代人把這門手藝堅定地傳承下去,使它變成一個符号,流芳百世!

END

來源:安溪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葉一煌

稽核:一審|蘇偉篇二審|楊偉藝三審|陳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