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歲月裡的印迹

心裡頭的執念

指尖上的傳承

一聲手藝人

一生守藝人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

第三集

《盛富竹編》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鐘振昆:

我們畲族有句俗語,勤勞生巧、懶會生病,做竹編和做人一樣,勤勞刻苦手藝才會熟練。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安溪多山,山上多竹林。

竹海深處的湖上鄉盛富村,是少數民族畲族聚居地。早在400年前,心靈手巧的盛富人就地取材,巧妙編織各種竹編器具。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做這個竹編選材料很關鍵,這個竹子要砍長的,不要有斑點的,最主要的是,原材料選兩至三年的竹子,像這根竹子就挺不錯的。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制作一件竹編,需要娴熟的技藝,能把竹子劈成薄片細絲,全憑日積月累練出來的,功夫都在手上。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我8歲的時候,就跟着父親一起學做這個竹編,做起來的竹編,一些是家裡自己用的,另外一些賣到市場上維持生活。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鐘振昆,四十歲光景,年齡不大,但手藝相當高超,可以在1厘米的竹篾上分出15根竹絲,每根竹絲厚薄均勻宛如發絲,又十分有韌性。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剖篾條的時候,手要紮緊,不能放松,放松竹絲就壞掉了。竹可以剖成絲,最細的可以穿針過去。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經過破竹、刮青、抽勻等多道準備工序後,竹編的“重頭戲”——編織正式開始。在每一段竹絲的首尾相接處,都暗含着一次微妙的較量。所有接頭之處都要藏而不露、渾然一體,這對師傅的操作要求極高。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做這個竹編手要巧,心要細。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日複一日的破竹,年複一年的編織,鐘振昆基本功樣樣紮實、件件通曉,一手竹編絕活揮灑自如。不僅竹籃、竹簍等傳統竹制品做得好,還創新性融入曆史元素、現代元素,佐以畲族風情,編制出各類具有觀賞、實用為一體的竹工藝品。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黑布、藤,還有上面這個竹子,三種編織而成的手提包。黑、藍是我們畲族服飾的主色調,加入這種黑色花布,這個手提包就變得好看又時尚,可以提出去逛街,也可以放在家裡做擺設。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烙上畲族民族印記,為傳統的竹編技藝彙聚新活力,鐘振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盛富竹編這門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在盛富,無處不在的竹編制品,曾是一代人的“鄉愁”。雖然現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手工的靈氣是機器無法代替的。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村民 鐘連春:

我們盛富人現在已經習慣用竹編來裝東西,就比如說裝花生、裝筍幹、曬茶青,透氣不變味,保持原材料的味道。

《守藝》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盛富竹編》

故鄉的風情,先祖的技藝。随着時光流轉,傳到鐘振昆手裡,于他而言,竹編不隻是一門讨飯碗的手藝。小小的竹編物件,更是老百姓生活裡不可缺少的味道。

來源:安溪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葉一煌

稽核:一審|蘇偉篇二審|林百蘭三審|陳志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