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授銜,開國大将的名單有22人,為何最終确定隻有10人?

在如今國家愈發強盛的時代,平靜的生活離不開先輩們的努力,正是那些付出了血與淚的先輩們,用一槍一炮才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安甯,也讓人民翻身作主人,結束了當時那堪稱恥辱的舊中國曆史,讓新中國成為全世界不容小觑的強大國家。不過要說最讓人自豪的,自然還是那些打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威風的人民軍隊。

1955年授銜,開國大将的名單有22人,為何最終确定隻有10人?

1952年我國便開始初步劃分軍人級别,實施工資制,這也是我國軍隊步入正規化的關鍵一步。等時間來到了1955年,我國便對南征北戰多年的全體将士進行授銜,其中十人被授予大将,十人被授予元帥,很多人比較好奇,為何開國大将名單中初步拟定的22人,最後怎麼就變成了十人?

授銜名單原委

其實在早前,中央針對授銜名單拟定了三個方案,大将授銜最初提出的是22人名,其中除開十位大将還包含了蕭克、王震、許世友等十二人。

于此同時還有一個十五人名單和十人名單,十人名單就是後來确定的十大将,十五人名單其中則包含了宋任窮、周純全、蕭克、張忠遜、王震五人。

後來經過組織的多次探讨和慎重考慮,對這三個方案始終拿不定主意時,最終由主席拍闆,選擇放棄另外兩個大名單,拟定十位大将。

1955年授銜,開國大将的名單有22人,為何最終确定隻有10人?

這也讓蕭克在内的另外十二個将領與大将軍這一軍銜遺憾錯過,當然這其中的緣由,自然也是有着組織的深思熟慮,是以這十人名單,也是得到了全軍和全國人民廣泛的認可。

二十二大将的産生

如果探究一番二十二人的名單,其實不難看出被選為二十二大将的幾人,都有着豐富的履曆和代表性。比如被破格提拔的副兵團級周純全和陳再道,他們兩人相較于落選的其他正兵團級将領,隻有副兵團級的他們,也有着獨屬于自己的榮耀。

首先是出生湖北的周純全,身為一個貧困的農民世家,12歲才進入國小讀書,讀了四年不到就因家庭條件已經無力再供養他繼續完成學業,是以16歲的他便去到了漢口一個織布廠成為一名勞工。

在此前十幾年的生活中,他見證了舊中國的各類問題,加上幾年的教育,讓他誕生了革命思想,開始積極參與勞工運動,後面更是被織布廠勞工推舉為勞工領袖。

正因為堅定的革命思想和出色的組織能力,讓他在後面的工作中得到組織重視節節高升,等到了1935年他已然是紅軍政治部副主任。

後面随着抗日戰争的爆發,周純全開始負責後勤工作,多年勤勤懇懇的無私付出,為後來的抗戰勝利做出了極大貢獻,這也奠基了他在紅四方面軍的地位,當時的他聲望僅在徐總指揮、陳政委和張國焘之下。

1955年授銜,開國大将的名單有22人,為何最終确定隻有10人?

另外一個陳再道就比較特殊了,同屬于湖北的他,在1926參與了黃麻起義後,便開始了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涯。後面的紅軍時期,身處紅四方面軍的他,因出色的表現先後從副師長一路走到了軍長職位。

後續紅四軍轉戰川陝地區,面對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陳再道表現出了敏銳的軍事嗅覺,帶領部隊打出了無數勝仗,赢得全軍上下所有軍官的尊重。

1955年授銜,開國大将的名單有22人,為何最終确定隻有10人?

等到解放戰争的開始,陳再道更是被任命為河南軍區司令員,憑借對于軍事的敏銳意識,讓我軍面對敵寇的進攻依舊是打得有來有回,算得上是一位軍功赫赫的猛将,他的職位也是憑借自己的實力和戰功一次次打出來的,即便是後來被劃分為副兵團級,他自然也是登上了22位大将預選名單之中。

十大大将更亮眼

至于說為何在這22個名單中,最終隻標明10人,如果抛出10位大将,其他的12人其實也有着屬于自己的戰功或是聲望。

甚至可以說他們算得上是各方面軍的代表人物,伴随着組織從無到有,最後一步步的解放全中國。

隻是後面在1955年即将授銜前,主席給出了建議,認為哪些已經去到地方工作的将領,不評軍銜為好。是以在面對22人名單、15人名單以及10人名單中,最終選擇了10名單,因為在刨除幾位去到地方工作的人選以後,單論功績隻有這10人是最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是以陳再道等其他十二人,最後無奈與大将軍軍銜失之交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