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授衔,开国大将的名单有22人,为何最终确定只有10人?

在如今国家愈发强盛的时代,平静的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努力,正是那些付出了血与泪的先辈们,用一枪一炮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安宁,也让人民翻身作主人,结束了当时那堪称耻辱的旧中国历史,让新中国成为全世界不容小觑的强大国家。不过要说最让人自豪的,自然还是那些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威风的人民军队。

1955年授衔,开国大将的名单有22人,为何最终确定只有10人?

1952年我国便开始初步划分军人级别,实施工资制,这也是我国军队步入正规化的关键一步。等时间来到了1955年,我国便对南征北战多年的全体将士进行授衔,其中十人被授予大将,十人被授予元帅,很多人比较好奇,为何开国大将名单中初步拟定的22人,最后怎么就变成了十人?

授衔名单原委

其实在早前,中央针对授衔名单拟定了三个方案,大将授衔最初提出的是22人名,其中除开十位大将还包含了萧克、王震、许世友等十二人。

于此同时还有一个十五人名单和十人名单,十人名单就是后来确定的十大将,十五人名单其中则包含了宋任穷、周纯全、萧克、张忠逊、王震五人。

后来经过组织的多次探讨和慎重考虑,对这三个方案始终拿不定主意时,最终由主席拍板,选择放弃另外两个大名单,拟定十位大将。

1955年授衔,开国大将的名单有22人,为何最终确定只有10人?

这也让萧克在内的另外十二个将领与大将军这一军衔遗憾错过,当然这其中的缘由,自然也是有着组织的深思熟虑,因此这十人名单,也是得到了全军和全国人民广泛的认可。

二十二大将的产生

如果探究一番二十二人的名单,其实不难看出被选为二十二大将的几人,都有着丰富的履历和代表性。比如被破格提拔的副兵团级周纯全和陈再道,他们两人相较于落选的其他正兵团级将领,只有副兵团级的他们,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荣耀。

首先是出生湖北的周纯全,身为一个贫困的农民世家,12岁才进入小学读书,读了四年不到就因家庭条件已经无力再供养他继续完成学业,因此16岁的他便去到了汉口一个织布厂成为一名工人。

在此前十几年的生活中,他见证了旧中国的各类问题,加上几年的教育,让他诞生了革命思想,开始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后面更是被织布厂工人推举为工人领袖。

正因为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让他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到组织重视节节高升,等到了1935年他已然是红军政治部副主任。

后面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周纯全开始负责后勤工作,多年勤勤恳恳的无私付出,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也奠基了他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当时的他声望仅在徐总指挥、陈政委和张国焘之下。

1955年授衔,开国大将的名单有22人,为何最终确定只有10人?

另外一个陈再道就比较特殊了,同属于湖北的他,在1926参与了黄麻起义后,便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后面的红军时期,身处红四方面军的他,因出色的表现先后从副师长一路走到了军长职位。

后续红四军转战川陕地区,面对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陈再道表现出了敏锐的军事嗅觉,带领部队打出了无数胜仗,赢得全军上下所有军官的尊重。

1955年授衔,开国大将的名单有22人,为何最终确定只有10人?

等到解放战争的开始,陈再道更是被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凭借对于军事的敏锐意识,让我军面对敌寇的进攻依旧是打得有来有回,算得上是一位军功赫赫的猛将,他的职位也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战功一次次打出来的,即便是后来被划分为副兵团级,他自然也是登上了22位大将预选名单之中。

十大大将更亮眼

至于说为何在这22个名单中,最终只选定10人,如果抛出10位大将,其他的12人其实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战功或是声望。

甚至可以说他们算得上是各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伴随着组织从无到有,最后一步步的解放全中国。

只是后面在1955年即将授衔前,主席给出了建议,认为哪些已经去到地方工作的将领,不评军衔为好。因此在面对22人名单、15人名单以及10人名单中,最终选择了10名单,因为在刨除几位去到地方工作的人选以后,单论功绩只有这10人是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因此陈再道等其他十二人,最后无奈与大将军军衔失之交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