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何最終放棄攻打中國?

在上個世紀,中國和蘇聯短暫的成為朋友,随後關系迅速惡化,進而決裂為敵對陣營。甚至在1969年,爆發了長達7個月的軍事沖突,最嚴重的一次當屬同年的3月份發生在東北烏蘇裡河珍寶島附近的沖突,這場沖突差一點将兩個國家推向全面戰争。再加上,中國又和印度爆發了邊境沖突,當時與中國交惡的蘇聯毅然站在了印度一方。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俄兩國的争端再一次浮出水面,成為兩個國家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在這一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坦克,為何最終還是不敢打中國?與這幾個原因有關。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何最終放棄攻打中國?

曆史問題造成的邊界争端

在蘇聯人民沒有推翻沙皇統治之前,俄國和那些西方殖民者并沒什麼差別,在19世紀初期也強迫中國簽署多項不平等條約,以至于中國大量土地淪入沙俄之手。蘇聯建立之後,依然不承認條約的不合法與不平等性,拒絕歸還當初占領的領土。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何最終放棄攻打中國?

1964年,兩國在邊境東段達成了初步協定,包括差點成為戰争導火索的珍寶島事件。可是接下來蘇聯突然反悔,拒絕歸還珍寶島,這一舉動直接導緻兩國關系大降溫。再加上,兩國邊界沖突不斷,蘇聯也做好了全面戰争的準備,這個鐵血民族在邊界地帶集結了百萬大軍以及上萬輛坦克,但好在這些人員和軍備并沒有踏入中國國土。這一點引發不少人的好奇,戰争為什麼沒有迎來爆發?大概是基于這幾點原因。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何最終放棄攻打中國?

中國有了核武器

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1964年10月,中國順利在羅布泊地區完成了代号596的實驗,該實驗的順利完成象征着中國也成為一個擁核國家。雖然中國核彈頭數量沒有辦法和蘇聯比,但核武器和一般武器并不能類比,隻要擁有一枚,就已經擁有了極大的威懾力,正是因為這一點,,蘇聯變得不敢輕舉妄動。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何最終放棄攻打中國?

珍寶島戰事給蘇聯的警示

蘇聯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可是在珍寶島之戰中,中國擊敗了蘇聯,這讓蘇聯不得不正視中國的實力。這是一場小規模沖突,可即便在先進軍事裝備的加持之下,蘇聯還是輸掉了戰争。經過這一次沖突,蘇聯對于解放軍的實力有了新的認識。再加上蘇聯當時處于冷戰階段,一旦和中國爆發戰争,極有可能導緻“第三者”美國的介入。而美國為了打壓蘇聯,勢必不可能和蘇聯處在同一個陣營。再加上珍寶島之戰過後,中美兩國的關系有了緩和的迹象,這讓蘇聯更加不敢輕舉妄動。抛開美國,在當時那個階段,蘇聯在整個社會主義國家當中都很難獲得支援。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上萬輛坦克,為何最終放棄攻打中國?

結語

抛開國際社會的作用和蘇聯自身的缺陷,中國人民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中國是全民皆兵的狀态,這導緻蘇聯人民對這場戰争都很難抱有自信心,尤其是面對中國人所擅長的遊擊戰術,該戰術很容易滲入蘇聯的戰略中心以及運輸要點。再加上中國當時已經擁有了人口優勢和多年戰争得來的經驗儲備,這讓不少人在戰前就發出了預判,如果蘇聯敢輕舉妄動,隻有可能陷入漫長的拉鋸戰,而不是一擊必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