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作者:琴溪之娛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由一部文學作品改編,原著在歐洲口碑甚佳,因為它把“通過童話反映納粹恐怖”這個品類發揚光大。有評論把小說與同樣通過兒童視角描寫戰争的《追風筝的人》、《沒有最後一課》等相提并論。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相對而言,《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情節更簡單,節奏更級慢,但這個“講納粹的童話”觸及納粹美化集中營,此外也具備了成人視角不能達緻的效果。

電影講述一名納粹軍官奉命管理一座集中營,帶家人遷往新的住地。想不到兒子經常遊走在集中營旁邊的鐵絲網附近,和營内一名猶太男孩成為朋友,最終更鑽進營内。尋找好友已被殺死的父親時,反被誤送往毒氣室處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上述情節并非任何真人真事的改編,因而受到曆史學家批評,認為電影制造了不少與事實不符的誤解。例如根據正史,一般集中營會把到達的婦女、小孩立刻集中在起首先處死,因為老弱婦孺不具備任何勞動力,連晚些死的價值也沒有,又怎會出現“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又如一般集中營不可能被小孩如此輕易地偷走進去,圍欄都是通電的,像電影的開放式設計殊非納粹作風,否則裡面的人豈不是也可以輕易出來?再如納粹德國對猶太的宣傳近于鋪天蓋地,身為進階軍官兒子的小孩又怎可能不知道對方是什麼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然而剔除這些枝節,電影情節的推進,卻深深符合曆史現實:當時集中營的惡行剛開始傳遍世界時,納粹竭力隐瞞,世人半信半疑,戰後才真相大白。

主角男孩的視角,最能代表由被蒙騙到恍然大悟的過程,他其實也發現了不尋常的蛛絲馬迹,也從家人的對話中感到了事情的不尋常處,才好奇地要到集中營看個究竟。隻是想不到真正的恐怖遠超想象,但發現後已經太遲了。而電影,自然也成了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神來之筆,在于加插了納粹軍官拍攝的一段官方宣傳片。該片強調集中營生活“美滿”,裡面有咖啡店、遊樂場、大小店鋪等,仿如度假村一樣。今天看來,這是一個恐怖的童話故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它在曆史上倒是真有其事:話說納粹除了有臭名昭著的毒氣集中營,也樹立了另一種“樣闆集中營”,用來向國内外粉飾太平。最著名的樣闆集中營位于捷克古城特萊西恩施塔特。它距離布拉格50公裡,并非人為建成的營地,而是18世紀末由奧地利國王約瑟夫二世建立的堡壘。納粹就地取材,“不惜工本”地使用原來已有的優美古典建築當集中營,單看環境,确實沒有集中營的感覺。

至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兒童主角偷看的那出宣傳片,也不是杜撰,曆史上确有如此電影傳世。宣傳片拍攝于1944年,導演名叫謝安。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他本人就是樣闆集中營的猶太居民,天才橫溢,大作完成後,就被轉送到毒氣室滅口。在謝安精心炮制下,電影展現了有咖啡館、音樂廳、幼稚園和學校的集中營,還有一場猶太人之間進行的足球比賽。

納粹拍攝這片時,境内已沒有多少人需要欺騙,那時的主要愚弄對象是國際社會,因為紅十字會要求到集中營調查真相。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為迎接紅十字會的親善通路,納粹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到捷克弄虛作假,例如讓一些知名猶太精英在布置得充滿小資情懷的房間裡接待訪客,加上及早處決了“過多”的人口,讓營地人口比例更正常。

納粹軍官兒子看過這出指鹿為馬的恐怖紀錄片後信以為真,一點也不奇怪。奇怪的是紅十字會居然也被徹底過,報告說那裡根本不像集中營,隻是“猶太自治區”,對深化納粹編的話,有極其惡劣的影響。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不少德國人像電影中的軍官妻子那樣,完全不知道集中營的存在,隻當集中營是“敵方戈培爾”抹黑。德國人看到上述宣傳片後,不但相信内容,還感到憤怒,因為他們“發現”囚犯的待遇居然比自己還好,紛紛埋怨希特勒太仁慈。

當時世界輿論也普遍不相信德國人如此瘋狂,情願信紀錄片,天真得和兒童一樣。這份天真,源自他們對人性的信任,也源自他們對日耳曼智慧的信任,相信理性的德國人隻會剝削囚犯當苦力,不相信真的有不符合經濟成本的種族滅絕這回事。到了真相揭露時,正如小孩進入毒氣室,一切又是無可挽回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電影《伯納德行動》也加入了一幕童話故事。話說那僞術大師為求藥物救活患肺炎的同伴,要求暫時離開集中營、拜訪軍官的私人住所,居然獲準。他到達住所時,軍官立刻命人去掉手铐,讓他看起來像探望老朋友一樣。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軍官妻子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那位軍官妻子一樣,對此深信不疑,認為這正好推翻了對集中營惡行的“惡毒謠言”。她們依然以為集中營隻是唐人街一類的民族聚居區,相信猶太人在那裡過得比在柏林快樂,因為那裡更适合他們的“生物屬性”。

諷刺的是,她們的丈夫卻是最直接的知情人,天天都在集中營目殺人,也比誰都知道納粹快要倒台。戈培爾的宣傳在戰争後期依然滴水不漏,不愧是另一種僞術“大師”。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個情節簡單的黑色童話

一直少有電影像講述東德視角的《快樂的謊言》那樣,從被納粹蒙蔽的德國人角度,訴說他們幻想中的集中營生活。但是,我們從《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中再一次感受到了這種諷刺的味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