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雙休日,我都是迫不及待地沖到張太和餐廳的豆腐花檔口。檔口上,隻見一個不鏽鋼小桶裡裝着豆腐花兒,一些瓶瓶罐罐裡裝着各種調料,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
“阿姨,來一碗豆腐花兒,我打包!”
“好嘞!小朋友,你每天吃,吃不膩嗎?”阿姨國語裡帶着明顯的四川口音問我。
“嗯,好吃又營養,我喜歡。”
阿姨随即打開蓋子,開始盛豆腐花兒。這盛豆腐花兒可是一件講究的活,阿姨用一種扁“肚子”的勺子先薄薄地打起一層,然後極仔細地一片片盛起,“一、二、三、四、五、六、七”,嫩汪汪的豆腐花兒顫巍巍地溜到勺子裡,再滑到碗裡,居然沒有一點兒破碎,我不禁佩服起這位阿姨的手藝來。每天我都默默地數着阿姨盛豆腐花兒的片數,七片豆腐花兒,每天不多不少。待盛好,隻見她熟練地将醬油、榨菜、蝦米、紫菜、蔥花、香菜撒入碗裡,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腐花兒就做好了。聞一聞清香撲鼻、喝一口軟軟的、滑滑的,稍不留神就會哧溜一下順着喉嚨滑進肚子裡。用嘴抿一抿,鹹、香、鮮溢滿口腔,回味無窮。
“阿姨,這麼好吃的豆腐花兒怎麼做出來的呢?”我今天就那麼随口一問,阿姨笑着說:“豆腐花兒的制作過程非常精細,我們店從東北進的非轉基因小黃豆,先把黃豆在水裡泡上六七個小時,等黃豆泡得胖胖時,撈出來按照嚴格的比例磨成豆漿。再把煮好的豆漿沖入一定量的内酯,焖上10分鐘,就制作成功了。水多了的豆漿做不成嫩嫩的豆腐花兒,内酯多了少了也做不好。這豆腐花兒的醬油也不是一般的醬油,我們老闆用各種蔬菜和醬油熬出來的。”沒想到這看似到處都有的豆腐花兒制作起來可真不容易呀!,怪不得張太和餐廳的特别好吃。阿姨還告訴我:豆腐花兒的營養價值很高,它裡面有豐富的蛋白質,小孩子吃了能長高,大人吃了體質好。
“小朋友,明天換豆漿喝喝吧,我們老闆每天都會用保溫杯打一杯豆漿回家給小孫子吃。”阿姨在我結賬時,特别自豪地跟我搭讪着……
這七層豆腐花兒,是店員淩晨五點起來辛辛苦苦煮的,我要珍惜别人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