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十羊九牧

【成語】

【拼音】

shí yáng jiǔ mù

【釋義】

十隻羊卻有九個人放牧。比喻民少官多,也比喻上司多,政令不一,讓人們無所适從。

【出處】

唐.魏徵等《隋書.楊尚希傳》:“自秦并天下,罷侯置守,漢、魏及晉,邦邑屢改。竊見當今郡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裡,數縣并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衆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解釋:“從秦統一天下,廢除諸侯設定郡守,由漢代、魏朝到晉代,國家郡邑設定多次更改。我看當今郡縣數量,比古時成倍增多,有的地方不滿百裡地,(卻)幾個縣并列(同時)設定;有的地方戶數不到一千,(卻)由兩個郡分開管轄。

備員充數的僚佐太多,資财耗費一天天增多,下吏走卒人數倍增,租稅調賦逐年減少。清廉能幹的優秀人才,百中無一,動辄需要數萬,到何處尋覓?正是所說的群眾少官員多,十隻羊九個人放牧。正是所謂琴可以改弦更張,瑟不應膠柱而鼓的道理。"

【近義詞】

人浮于事 僧多粥少

【反義詞】

人盡其才

【用法】

複句式;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楊尚希在明帝、武帝、宣帝三朝都有擔任過要職。在北周政權被隋文帝掌控以後,楊尚希也是忠心耿耿的對隋文帝.

隋文帝改變了鮮卑族的統治,恢複漢制,以此來适應漢人的願望。當時在隋朝設立的州郡相對秦漢時期多了有一倍,千戶人家便分作兩個郡;方圓百裡便設有幾個縣,這樣的分法導緻官員卒吏多了很多,國家的負擔日益加重。

楊尚希對此顧慮重重,他向隋文帝上書報告說:“我們國家現在州郡這麼多,這就像是十羊九牧,這樣會把國家托垮掉,目前最重要的是把真正需要的州郡留住,不需要的都可以撤掉。

對于國家來說,人口、面積還是這麼多,國家的收入不會減少,但是開支卻大大的降低了。這樣還可以把有用的賢才能人派到需要的地方去發揮作用,可以提高整體效率。”

隋文帝按照楊尚希的建議撤掉了很多的州郡,在國家的治理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這就是成語“十羊九牧”的故事,十羊九牧比喻民少官多,也比喻上司多,政令不一,讓人們無所适從。

【造句舉例】

官員越來越多,辦事的越來越少,老百姓對這種十羊九牧的方式越來越抵制了。

各行各業一鼓作氣的玩分家,郵政電信、國稅地稅、供電發電等,機構越來越龐大,跟十羊九牧有何差別?

看圖猜成語

根據下列圖檔提供的資訊,分别猜成語。

快來挑戰吧!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一、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二、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三、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四、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五、

一天一個成語:十羊九牧

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正确答案将在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

1、聲色俱厲 2、他山之石 3、貪生怕死 4、事過境遷 5、視而不見

繼續閱讀